独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15-05-30李辉江晓明
李辉 江晓明
【摘要】本文旨在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研究,针对其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就独立学院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独立学院 科技创新 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2014年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独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以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为例”(课题编号2014B28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81-01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实意义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其不断前进的动力,而创新主要依靠人才。高校作为我国创新型人才培養的基地,肩负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又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新生办学模式,本身就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创新,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问题上,没有形成完整的模式和系统的培养方法。因此,如何在独立学院大学生中形成良好的科技环境,探索其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问题。
首先,学生学业基础不扎实,缺乏自信心。多数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与重点高校的大学生相比,高考分数相对较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缺乏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所需的知识储备和研究的自信心。在培养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基础知识的补漏,还要对常识性知识进行点拨。其次,兴趣不足,创新精神欠佳。独立学院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不高,许多学生只是一时冲动参加,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持之以恒的走到最后。整个创新过程从早期的资料搜索、计划制定、实践调研,到中期的方案实施,到最后形成总结报告,时间相对较长,导致部分参与学生半途而废,浪费了先前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学生有新思想、新想法,在实践中容易轻易放弃,缺乏坚持到底的创新精神。另外,学生存在认识误区。学生普遍认为科技创新太高深,只是单纯的学术行为,远远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即便是参加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愿意花在创新活动上的时间也较少,通常只是为了参加竞赛来获得成果,一有阶段性成果就急于报奖,这种科技创新活动属于短期行为,并没有激发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很难实现重大成果的突破。因此,要开展好科技创新活动就必须克服学生对于科技创新的畏难情绪和急于求成心理。
2.教师方面问题。
独立学院办学时间一般较短,年轻教师是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主要力量。一方面,这些教师除了要承担自己的教学任务以外,还要承担科研任务,精力有限。另一方面,即使他们有时间和精力去辅导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由于缺乏有经验的专家教授的传帮带,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能力仍然有限。
3.学校方面问题。
大多数独立学院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只是把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个别学院制定了培养计划,也基本是照搬母体学校,效果较差,没有实际意义。部分独立学院没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部门不明确,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没法形成长久的支持。一些独立学院在科技创新奖励方面,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教师的工作量得不到落实,学生做出了成绩没有奖励,导致很多学生和教师没有兴趣投入到科技创新活动中去。此外,没有配套的硬件设施,学生没有办法顺利的开展实践研究活动,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独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应该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三、促进独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1.加强科技创新队伍建设。
在学生队伍建设方面,建议打破传统模式,跨学校跨学科合作,融合所有人的智慧,进行学校和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例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小组可以将机械设计、工业设计和市场营销有机结合起来,工业设计的学生将机械设计学生设计的作品进行美化,由市场营销的学生做市场调研,最终将其推入市场,形成成果的转化。另外,学生组队时,最好由高年级和低年级的学生共同组建,起到更好的传帮带的作用。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加强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训,使其为学生提供扎实宽厚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前沿,努力建设具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可以选派青年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去相关院校进修,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借鉴其他院校的教学经验来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去工厂和相关企业进行实地培训,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要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尽可能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访学进修、科学研究,来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创新性教学水平,更好的指导学生。
2.成立科技创新协会。
成立专门以科技创新活动为主的大学生社团,为学生搭建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良好平台。采取多种渠道进行宣传,让学生了解科研申报的基本程序,了解各类科技竞赛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投身到科技创新活动来。例如可以通过科技创新网站、微博和微信等信息手段,宣传科技创新活动开展情况和相关信息。以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一定成绩的同学为榜样,在学生中大力宣传,吸纳更多对科技创新有兴趣的同学进来。社团定期组织一些科技创新活动,包括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节、创新课题讨论、校外实习基地参观、学术讲座等。
3.制定完善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体系。
建议各学校将科技创新相关教学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对教学计划进行优化,避免与正常的课程教学相冲突,建立一个以培养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体系。低年级学生掌握的知识相对较少,先进行科技创新实践基础知识培训,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基础,主要加强科技创新实践应用阶段的培养,逐步实现从简单到复杂,从单纯模仿到独立创新的过程。在实践教学环节,适当增加科技创新专题,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课程设置上,增加科技创新相关的选修课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寻找创新新途径。
4.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
首先,以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为载体,开放实验室,鼓励大学生走进实验室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其次,加强科技创新专用实验室建设,有计划的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不仅是对专业实验室功能的补充和拓展,也为学生从事重大学科竞赛活动提供了固定场所;最后,加快科技创新实习基地建设,包括培训基地和交流基地等,有效弥补了高校里学生科技创新所需设备、场地等方面的不足,为学生的创造潜力营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5.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制度保障。
首先,独立学院应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用于资助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高校的科技创新活动不应局限于大学校园,可以通过与知名企业合作,达到共赢的模式,学校可以从企业获得科技创新基金,企业也可以从活动中选拔到科技创新精英,最终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其次,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评价机制,制定标准,适当的可以计入学分,给指导老师计算科研工作量,发放课时酬金,在科技创新竞赛中取得成绩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励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来;最后,院校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从政策上保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循序渐进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田养利.独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J].长江大学学报,2011,(8).
作者简介:
李辉(1980.9-),女,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机械电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