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孩子的谦让行为

2015-05-30袁宗金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灵灵萱萱姥姥

袁宗金

谦让的意义与价值

灵灵最不喜欢与人分享自己的玩具。但每次家中来小朋友,妈妈都将玩具分给他们玩,灵灵表面不说,心里可不高兴了。妈妈趁机给灵灵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讲完后,灵灵眨着眼睛问妈妈:“妈妈,孔融是不是很傻?”妈妈看着灵灵疑惑的表情,顿时无语。

谦让是谦虚地推辞或退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然而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是谦让,并且很少会做到谦让。谦让行为一般是指当孩子因共同喜欢或需要某种物品、角色、空间等资源而产生冲突时,一方主动让给另一方的亲社会行为。

孩子的谦让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物品谦让,把自己喜爱的玩具、学习用品、食品、生活用品等让给其他孩子。角色谦让,在进行角色游戏时,把自己喜欢扮演的角色让给别人。空间谦让,当互动双方需要同一个空间时,其中一方让出空间,使得另一方拥有这一空间的使用权。机会谦让,把游戏等机会让给同时想拥有这一机会的小伙伴。

谦让能够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和同伴交往。谦让行为属于儿童亲社会性发展的范畴。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谦让的孩子普遍受到欢迎,能够获得同伴良好的评价,在班级中的地位也相对较高。所以,孩子谦让行为表现多一些,就容易促进其与同伴的关系。

正确把握谦让与竞争

在许多人看来,谦让就意味着失去机会,损失个人利益,就是吃亏。传统的谦让强调“让”,即无条件无立场地“让”,有失自身价值地“让”,当让则让,不当让也让。

彤彤和蓓蓓都报名参加市里“才艺宝贝”大赛,但幼儿园只有一个名额,在胜负难分的情况下,老师说:“你们两人能不能互相谦让一下呢?”彤彤很不情愿地说:“那让蓓蓓去吧。”家长知道这件事后,引起了“孩子该不该谦让”的争论。爷爷奶奶说:“让就让吧,孩子懂得谦让也是一件好事。”而彤彤的爸爸妈妈却认为,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这是培养孩子公平竞争的机会,为什么一定要谦让呢?

孩子之间的谦让不是一味地“让”,而是一种合理的、适度的“让”,要因人而异。因为对某些占有欲较强的孩子谦让,恰恰会助长他私心的膨胀和贪心的滋长。而对一些平时性格懦弱的孩子来说,家长要注意鼓励孩子适当争取自己的正当利益,培养其竞争意识。上面案例中的蓓蓓平时是个强势的孩子,遇到失败就会哭闹。蓓蓓的家长应该抓住机会让孩子学会谦让,这样才不至于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形成不良的性格。

孩子缺乏谦让的原因

孩子的品格差异,绝对一点讲,是由 家长的差异性决定的,孩子的行为反映的就是大人的观点。当一个女孩的玩具被男孩抢走时,她竟然挥手打了男孩一个耳光。而当老师责问为何打小朋友时,女孩振振有词地说:“妈妈说了,谁要抢我的东西,就让我打他,可不能吃亏。”母亲错误的观念与教育导致了女孩的错误举动。幼儿期是人生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孩子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担起社会的责任,乐观地对待人生,这个时期的生活经验和教育状况至关重要。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是父 母的掌上明珠,在家中,处于“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娇宠充满了他们的心灵,大人什么事都得让着他,什么东西都得给他,自然而然地产生这样的心理:“我喜欢的就是我的。”在一些孩子的心目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根本没有意识到别人也有“我的”这种观念,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对别人谦让。

小班孩子刚入园时,有的一早到幼 儿园来,就占住自己喜爱的玩具,不肯和大家一起玩;有的幼儿一手拿着图书,一手玩着积木,眼睛还盯着别人手里的娃娃;有的坐椅子要挑好的,说“这椅子是我坐的,不是你的”;有的洗手时把别人挤到一边,说:“我要先洗!”吃点心时,没等老师说完“请”字,大的点心已拿到手了;分豆浆时,还要看看自己比旁边的小朋友多还是少,等等。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都是成人世界的真实映照。在社会上,一部分人把谦让看成是懦弱、吃亏,他们经常争先恐后地挤公交车、挤电梯,甚至为了公交车上的一个座位而争吵……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自然而然会模仿成人的行为,接受成人的价值观念。

让孩子学会谦让的方法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 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有什么样的父母 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如果家长在平时表现出尽量多的谦让行为,那么孩子看在眼里,他们也会在行为上进行模仿,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便能习得这种社会性行为。像对待一些邻里之间利益的事情,家长谦让一点,不那么斤斤计较,孩子看在眼里,就会慢慢学会的。因此,家长要做好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礼让。例如,你带孩子坐公交车时,可以主动给其他小朋友、老人或者孕妇让座,让其亲身感受,形成礼让的习惯。

培养孩子的谦让行为,游戏是最好 的办法。游戏中儿童要进行交往如一, 味不肯谦让,交往就可能不能继续;大家一起游戏,玩具、物品就更应共同分享。我们要通过角色扮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谦让行为。比如,让孩子扮演小猫和小狗,家长扮演大熊。小猫是有礼貌的孩子,小狗是没礼貌的孩子,小猫主动把座位让给大熊爷爷受到了表扬;小狗不让,惹得大熊爷爷很伤心。也可以让孩子扮演大熊,体会别人给他让座和不给他让座的不同感受。

基于被同伴认可的需要,孩子常常 会全力维护自己的形象。当孩子表现出 争抢时,家长应及时抓住机会,纠正孩子的行为。例如,家长在游乐场领着孩子排队玩游戏,梓桐、萱萱都抢着想站前面,萱萱生气地说:“我站在这里的。”梓桐也不甘示弱,使劲地想挤到萱萱的前面去。梓桐的妈妈看见了说:“男孩怎么可以跟女孩抢呢?其他小朋友会鄙视的哦。”梓桐停止了争执,并站到了萱萱后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梓桐很在乎同伴对自己的看法。孩子有着强烈的归属需要,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在乎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不喜欢被同伴排斥,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在集体中是受欢迎的,被同伴所接纳的。

孩子的分享、谦让等行为,也是一种 天性,重要的是家长是否给予孩子谦让的机会,如果不给这样的机会,他就会失去认识和锻炼的机会。例如,欣欣会把好吃的食物给姥姥吃,可是姥姥经常会说:“姥姥不爱吃,你吃吧。”这让欣欣妈妈有点失落,妈妈就对姥姥说:“您看,孩子本来很疼您呢,可您老是这么说,孩子还真以为您不爱吃。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很自私的。”听女儿这么一说,姥姥觉得是这么个理儿。于是,当欣欣再有类似举动时,姥姥不再拒绝了。欣欣发现姥姥有“爱吃”的东西,高兴得不得了。欣欣在与家人分享食物的过程中,学会了谦让。通过这样的随机教育,孩子在反复的练习中巩固分享与谦让的行为,并逐渐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谦让是父母期盼孩子拥有的一种亲社会行为,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更是一个社会人适应社会、实现自我的重要前提。孩子自觉的谦让行为,不是靠一次两次的角色游戏、一天两天的鼓励表扬就能够形成的,而必须长时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猜你喜欢

灵灵萱萱姥姥
小白兔灵灵
我家的多肉
雪姥姥
八旬姥姥活得美
你的脸像水蜜桃
善良的兔子灵灵
难舍难分的纸环
“刘谦”变魔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