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婴儿接种卡介苗后出现异常反应的临床观察

2015-05-30陈丽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卡介苗临床护理路径婴儿

陈丽

【摘要】目的:探讨对接种卡介苗后出现异常反应的婴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于我景东县(下文简称: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卡介苗后出现异常反应的15例婴儿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在治疗的基础上,对15例接种卡介苗后出现异常反应的婴儿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后,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婴儿体温均恢复了正常,3例症状较典型的婴儿,接种部位红肿消失,溃烂的脓包愈合,新生出肉芽组织,并逐渐形成疤痕。结论:在婴儿卡介苗的接种过程中,要求接种人员自身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与职业素质,同时具备娴熟、规范的操作技能,掌握正确的注射剂量。接种后,告知家长监测患儿体温的方法与常见不良反应症状等,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送医治疗,并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婴儿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婴儿病情。

【关键词】:婴儿;卡介苗;临床护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39-01

婴儿接种卡介苗是我国计划免疫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预防婴儿发生结核病的有效手段。婴儿通过接种卡介苗,可使其机体获得特殊的免疫力[1]。虽然卡介苗的接种使得婴儿结核的发生率减少了约80%左右,但接种后婴儿发生异常反应的可能性较其他疫苗来说要高得多,有文献[2]表明,我国婴儿在接种卡介苗后,约有0.05%会出现异常反应。接种后异常反应的发生不但会影响预防效果,同时也增加了婴儿的痛苦。本次研究以于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卡介苗后出现异常反应的15例婴儿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于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卡介苗后出现异常反应的15例婴儿为研究对象,所有婴儿均不存在接种禁忌症,于接种后6~12d在接种处出现硬结、红肿、瘙痒等不适,严重者出现溃烂,其中7例体温>38.5℃,8例体温<38.4℃;年龄:5例1~4个月,6例5~6个月,4例7~8个月;婴儿饮食均正常,肢体未出现功能障碍;其中有3例婴儿症状较典型,在接种10d后,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硬结直径在20mm左右,并逐渐软化形成脓疱,溃烂并伴有渗血。

1.2护理方法

1.2.1卡介苗接种后的护理

卡介苗属于一种减毒活疫苗,操作者应该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对婴儿进行接种,卡介苗溶解后注意将其摇匀,并掌握准确的注射剂量,选择上臂三角肌外下缘作为注射部位,采取皮内注射。注射后告知婴儿家长大多数婴儿在接种后几小时到24h内,注射部位会出现红肿、疼痛等,但疼痛程度较小,会逐渐消失,这是由疫苗本身所引起的,不必担心。同时告知其此时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包括:①接种后48h内,给婴儿洗澡时应做好注射部位的保护工作,避免洗澡水打湿注射处及其周围的皮肤;②不能经常用手触摸、刺激注射部位;③保持注射部位皮肤的清洁干燥,防止细菌感染;④防止小儿抓挠注射处,可用无菌纱布将其遮盖住;⑤勤换洗内衣,婴儿穿着松软为宜;⑥指导家长监测婴儿体温的方法,注意观察婴儿的反应与饮食情况;⑦个别婴儿在注射疫苗后24h内会出现体温上升的情况,此时,可多喂食婴儿一些白开水,促进其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从而达到降低体温的目的[3];⑧一旦发现局部出现异常反应,不能自行采取方法对其进行处理,以免造成感染、化脓等,加重病情;⑨禁止使用抗生素;⑩对于局部症状较严重的婴儿,不能采取切开排脓治疗,以免导致切口难以愈合,引发全身性感染。

1.2.2接种后创面发生感染的护理

先抽取脓液进行培养,待确定化脓性质后,根据化脓性质采取相应的治疗与护理干预。采用局部热敷法治疗无菌化脓;通过对局部进行消炎,结合抗生素治疗有菌化脓,并做好局部消毒、清洁的工作。对于局部未发生溃烂,有脓液形成但未确定化脓性质的婴儿,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将局部脓汁抽取出来,再用55%的异烟肼对其进行冲洗,禁止采取切开排脓的方法处理;对于错误切开或者已化脓溃破的婴儿,可用1%的龙胆紫对局部进行涂擦,同时采用沾有55%利福平的纱布对其进行引流,以促进创面的愈合。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在治疗的基础上,对15例接种卡介苗后出现异常反应的婴儿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后,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婴儿体温均恢复了正常,3例症状较典型的婴儿,接种部位红肿消失,溃烂的脓包愈合,新生出肉芽组织,并逐渐形成疤痕。

3 结论

近年来,由于人口密度的增加,人口流动性的增大,结核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婴儿无法从母体获得抗结核菌的免疫力,因此,对婴儿接种卡介苗成为预防婴儿感染结核菌的主要方法。通过接种卡介苗能够使婴儿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力,防止结核菌在体内进行血行播散,引发其他重症结核疾病。但与其他疫苗相比,接种卡介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高,引发这些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有:①接种剂量过多。卡介苗接种剂量为0.1ml,当卡介苗接种剂量超过规定剂量,或者未将疫苗摇匀便进行注射,导致较多的活菌进入体内从而引发局部反应。②注射过深。如果接种部位卡疤不明显,且皮下深部已形成具有波动性的脓肿,或者淋巴结脓肿则可判定为注射过深。有文献[4]报道,由皮下注射卡介苗过深引发的脓肿约占30.4%。因此,采取皮内注射且注射角度越小越好。③接种部位不对。以婴儿左上臂接近三角肌下緣处有个凹陷的地方作为接种部位。④在接种卡介苗后的短时间内,在原接种部位附近又注射了白喉类药物,导致原先注射部位存在的卡介苗与白喉类吸附剂发生结合,形成硬结,机体无法吸收,最终导致局部发生化脓。因此,在婴儿卡介苗的接种过程中,要求接种人员自身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与职业素质,同时具备娴熟、规范的操作技能,掌握正确的注射剂量,这是防治婴儿接种卡介苗后出现异常反应的有效手段[5]。

综上所述,在婴儿卡介苗的接种过程中,要求接种人员自身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与职业素质,同时具备娴熟、规范的操作技能,掌握正确的注射剂量。接种后,告知家长监测患儿体温的方法与常见不良反应症状等,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送医治疗,并在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婴儿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婴儿病情。

参考文献:

[1]刘晨,雷国华.1例卡介苗播散型结核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99-100.

[2]贾顺花.婴儿接种卡介苗后出现异常反应15例临床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12,42(2):39-40.

[3]伏英.婴儿卡介苗接种的护理干预[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2,16(4):388-389.

猜你喜欢

卡介苗临床护理路径婴儿
为何要对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婴儿房
皮内注射灭活卡介苗对哮喘大鼠CD4+CD25+Treg细胞数量和CTLA-4 mRNA表达的影响
卡介苗感染人B细胞诱导细胞凋亡
婴儿为何会发笑?
接种卡介苗婴幼儿家长健康教育信息需求调查
婴儿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