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那么简单

2015-05-30刘军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佳士得苏富比印象派

刘军

随着中国新富阶层的不断成长,新一代藏家不仅有着系统的美术史知识,他们中的大多数具有海外留学的背景也让他们对于西方艺术品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艺术品位与年纪稍长的企业家藏家有很大差别;他们的购藏更加多元,也更为个性化。

30年前是日本人,现在是中国人。

5月5日,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上,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以299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855亿元)的价格买下了毕加索的《盘发髻女子坐像》。此前该画由好莱坞影业大亨山姆·高文(Samuel Goldwyn)收藏。还是王中军,半年前在纽约苏富比秋拍上以6180万美元购入了凡·高的《静物:雏菊与罂粟花》。

同一天同一场地,莫奈的《睡莲池与玫瑰》以204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7亿元)成交,买家为大连万达集团。这是自2013年他们以1.72亿人民币的价格从纽约佳士得拍得毕加索作品《两个小孩》之后,再次将西方经典名作纳入到其企业收藏。

中国藏家购买西方艺术品勇拔头筹已经屡见不鲜,中国人的身影在西方拍卖场上并不陌生,但此前大多参与的都是瓷器、古董、书画等传统门类的拍卖,近两三年他们开始频繁现身苏富比、佳士得印象派、现当代艺术品夜场拍。

对于收藏天价西方艺术品的企业而言,这似乎是更加稳妥的资产保值方式,当然也会有税收方面的优惠,另外这些位于金字塔尖的西方艺术家的精品,通常并不缺乏买家,也有极强的抗通胀能力,因此在未来变现时难度不大,这些因素无疑使它们成为了市场上的硬通货。

虽然购买凡·高作品的王中军声称自己此次购买完全是个人行为,他本人平时也进行艺术创作,对于所购作品的价值非常清楚,他一再对媒体强调收藏的初衷完全是出于喜爱,并没有把升值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但没有人会忽略它的市场效应,以及所带来的社会地位和社交层面的转变和提升,华谊兄弟集团的背景也不可能不被提及。再看同样在购买西方艺术品方面一掷千金的万达集团,其收藏团队负责人郭庆祥表示万达做企业收藏已经有30 多年的历史,“收藏西方艺术品早已在我们的计划之中,我们还为此组建了40 多人的专家团队,专门研究西方艺术和找寻好的艺术品。”

这两家实力雄厚的企业收藏出手表现可谓稳、准、狠。相对于令人眼花缭乱的当代艺术,他们更加钟情于印象派、表现主义等西方名家经典,这些作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已有定论,其市场价格也经历了百余年的积累和沉淀,不会像短期内价格暴涨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那样存在不可预知的风险,不失为企业投资的安全选择。从更深远的角度来看,也是企业品牌、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一种战略性建设。

其实,日本在收藏西方大师艺术品的脚步上,比我们快了差不多30年。

在1987~1990 年间,日本人在苏富比和佳士得共购买了约138 亿美元的西方艺术品,占当时世界艺术品交易市场的30%以上。1987年3月10日日本安田海上保险公司以3970 万美元买走了梵高的作品《花瓶与15 朵向日葵》,这一举动被视为日本买家推高国际绘画市场价格的标志性事件。此后企业家斋藤了英在纽约佳士得拍卖场上,以8250 万美元的天价购买了梵高的作品《加歇医生肖像》,这一价格比此前交易的凡·高最高价作品的成交额还高出3000 万美元,创下了当时的艺术品拍卖世界纪录,也是西方现代绘画第一次拍下这么高的价格,开启了“印象派”绘画交易的天价时代。

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股票、地产市值缩水50%以上,日本陷入高速发展之后的长期停滞阶段,而那些以高价买回的西方艺术品也命运多舛。笔者仅举两例:毕加索的《皮耶瑞特的婚礼》买家是日本房地产商、 银行家铃木康弘以5167 万美元购得的作品。然而20 世纪90 年代,随着铃木公司的经营危机,作品几经转手抵押,最后被一直锁在银行的保险箱里。而购买凡·高《加歇医生肖像》的斋藤了英只与这幅画作相处了几个小时,就将其送进了有控温控湿设备的保险柜中。他曾表示在他死后将和凡·高的名作一起焚化。1996 年,斋藤因脑血管梗塞逝世,《加歇医生肖像》的去向也成了一个谜,

现在来看,即便行市下行,根据货币规律和通货膨胀的因素,日本收购的大量西方绘画作品很多价格已经大幅上涨,仍旧位于今天交易价格最贵的艺术品之列。虽然这场疯狂的购买行为对日本艺术市场的发展带来了致命的打击,日本也不是没有收获,最起码也让日本民众西方的艺术有了更具体的了解。

另一方面,海外拍卖巨头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脚步,也对打开中国藏家的视野起到了重要作用:从2012年底开始,佳士得美术学院就在上海与中欧商学院率先合作推出 “全球艺术市场: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课程,一年后的2013年9月26日,佳士得便在上海静安香格里拉酒店举行了中国内地首场拍卖。

佳士得在内地拍场的首次试水选择的艺术家名单:毕加索、莫兰迪、安迪·沃霍尔、亚历山大·考尔德。与此同时,配合这次佳士得的中国首拍的还有一系列的艺术论坛以及各项艺术讲座,包括“夏卡尔和巴黎画派”、“毕卡索与扬·布鲁克耶尔”等。其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的艺术市场与收藏家都是经过了多年的积累,对艺术作品有更高品质以及多元化的追求,相较于拍卖成交率,貌似西方艺术普及教育才是此次拍卖的重心。

随着中国新富阶层的不断成长,新一代藏家不仅有着系统的美术史知识,他们中的大多数具有海外留学的背景也让他们对于西方艺术品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艺术品位与年纪稍长的企业家藏家有很大差别;他们的购藏更加多元,也更为个性化。

佳士得中国区负责人蔡金青强调:“如果说过去20年是一个阶段的话,我觉得现在正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的市场更开放,和国际市场有更多互动;呈现更多元化的需求,从收藏家到整个市场都是如此。未来的5到10年,更多的是更开放的、收藏兴趣多元的新买家加入,东西方艺术融合会是全球化的大趋势。”

人尽皆知的藏家刘益谦在一次艺术品论坛上曾说过一句话:“我的弱势是没有艺术收藏专业知识,我的优势就是有钱,所以我要发挥我的优势。”现在的情况是:中国的“豪”级藏家们已经变得不光只是不差钱那么简单了。

猜你喜欢

佳士得苏富比印象派
「印象派画家」金农
Q8 苏富比VS佳士得:巨头战争?
Q6 苏富比有多“乱”?
苏富比私有化10问
苏富比纽约总部翻新
关注2017秋拍第一轮:聚焦苏富比近现代书画
秋拍第二轮:印象派崛起,现当代复苏?佳士得VS苏富比2017秋拍亿元拍品排行榜
印象派画家启发了我
印象派大师
浅析印象派与当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