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一瞬
2015-05-30Jo
Jo
十年不过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刹那,不足以看出拍卖公司今后的格局。如果我们的思维是经营百年企业的思维,我们的行为就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行为。
——陆镜清
陆镜清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
采访时间:5月15日
采访地点:北京好苑建国酒店
5月15日,西泠印社2015春季拍卖会公开征集活动如期来到北京,此前西泠拍卖绍兴分公司首场拍卖取得了开门红,与陆镜清总经理的采访便约在了当天中午12点半。当我抵达征集现场时,陆总正与到访的客人交谈,在工作人员提醒他安排采访的时间已到时,他匆匆结束了谈话,就在访谈开始前他还马不停蹄地处理了另外的事务。很少会有受访者把采访安排在午饭时间,直到见到忙碌了一上午才抽空坐下的陆总,才感受到拍卖行业工作的辛苦。每年的春秋拍之前,陆镜清都是如此繁忙,征集所到之地他必亲临现场,这十年来西泠拍卖所有书画门类拍品也都一一经过他把关。
2004年,西泠印社成立拍卖公司之时,正是西泠印社百年诞辰之际。西泠印社一直是文人心中的圣地,它遵循“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的宗旨,影响深远。而作为这样一个学术团体,面对新时期的发展,也不断思考如何开启学术和经营两条腿行走的新路子。2003年开始,国家推行国有文化体制改革,西泠印社提出了成立经营团队的设想。以往印社所有的开支都要向财政部门申请,此后能不能打造一个既可以推广金石书画精神,又可以经营的平台呢?他们想到了拍卖。西泠印社集团化产业发展序幕也由此拉开。一直以来,西泠拍卖作为西泠印社“大家庭”中经济效益贡献最重要的部分,每年纯利润超过1个亿。这些资金中的大部分,又有计划地投入到推动文化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学术指导拍卖,经营反哺学术,每每谈及此事,陆镜清都非常自豪。
西泠拍卖的成立,既源自印社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恰逢艺术品拍卖行业发展之机。“我认为这是一个机遇,而我们把握住了这个机遇。当时艺术品经营行业是朝阳产业,艺术品交易蓬勃发展,从行业规模上,需要更多数量的企业,来满足飞速发展的趋势;从市场发展的角度,需要更专业的团队建设和诚信规范的经营理念来引领。”借着文化体制改革和艺术品经营行业飞速发展的双重机遇,西泠拍卖迅速成长为南方地区拍卖行业领头羊,也进一步推动杭州走向前台,成为国内艺术品交易的重镇。
陆镜清一直希望南北的艺术品市场可以取得平衡,因为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整个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虽然如今已进入信息时代,但地域性的差异在南北艺术品拍卖领域多多少少还是有所体现。在陆镜清看来,北方更喜欢高价位,大体量的作品。的确如此,就在我们的采访结束两天后,潘天寿的《鹰石山花图》以6800万元起拍,经过近一小时的争夺最终2.43亿元落锤,创下了潘天寿个人作品的拍卖纪录,该拍品出自中国嘉德,在接下来的春拍季节可能会有更多的纪录在北方产生。相反,南方则更倾向于可以把玩、可以融入生活的拍品,这种差异性与南方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种文人格调的体现,所以在拍品征集方面,西泠印社拍卖会也有侧重。据陆镜清介绍,在过往的十多年里,西泠拍卖共开创了12个具有“全国首创”意义的专场,砚台、明清毛笔、庭园石雕、漫画等等门类,正是经过西泠登陆拍场,不仅为藏家提供了新的平台,对推进不同艺术的传播,对艺术价值的提升也起到重要作用。
不容置疑,西泠拍卖的创新专场不断给藏家带来惊喜,在成为新闻亮点并收获业界好评的同时,西泠拍卖也一举确立了该门类拍卖行业标杆的地位。“砚台可以看作是雕塑,直观上的美感之外,还蕴藏了很多故事。我们五六年前曾经拍过吴昌硕、沈石友铭的一方砚台,548.8万创下了当时文人砚最高纪录。去年十周年庆典,西泠拍卖推出的‘中国首届青铜器礼器专场全部成交,总成交额远超估价,对促进青铜器回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陆镜清说。根据统计显示,西泠拍卖的买家数量保持每年400至500人次的增长速度,近些年新买家多来自北方。百年西泠印社品牌正在逐步扩大它的影响力,西泠拍卖立足艺术本身传播文化,走进越来越多藏家的视野。
西泠拍卖取得的成绩显然与陆镜清个人密不可分,这个早在1979年就涉足艺术品交易的老行家竟笑称,当年,第一批涉足艺术品经营的人还被称为“文物贩子”,如今无论从市场规模、发展速度、艺术门类的广度,中国艺术品行业已经成为世界拍卖舞台的焦点。“我离我心目中的‘收藏家这个称谓还很远。我认为,光是拥有,不能算是收藏家,这只是前提。收藏家需要对藏品有独到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收藏体系”。在陆镜清入行的年月,艺术品交易市场尚未建立,也就是说并不是合法的,真正的市场是从1993年有了艺术品拍卖公司之后才确立的。“当时我们到文物市场买东西,不能用人民币,得用外汇券。中国的文物只有外国人能买,这是时代的局限。”所谓的“文物贩子”们,要顶着投机倒把和文物买卖两项罪名,在地下市场摸爬滚打。如今看来,正是市场前期的混沌状态,从某一方面使得艺术品有了价值,才得以留存。“我们以前去农村收陶罐,你给他们一两块钱,他们就会小心的挖出来,如果没有这一两块钱,他们就认为这些陶罐没有价值,就打碎了”。如今随着国家综合实力强大,许多海外文物正在通过拍卖的途径回流,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许多障碍,许多文物不能上拍。“不能拍卖就意味着没有市场,也就意味着文物的流失,不能回到我们的国家。”说到这里陆镜清很激动,但也很无奈。
在采访中我提到十年其实并不算短,陆镜清打断我说,“我认为十年很短,我一直跟我的员工说,数十年之后再来看我们的公司,十年不过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刹那,不足以看出拍卖公司今后的格局。如果我们的思维是经营百年企业的思维,我们的行为就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行为”。陆镜清说自拍卖成立以来他们就立下了不私下买断委托人拍品的规矩,虽然这是一些拍卖行甚至很著名的大企业常规获利的手段,比如5年前曾经有客人想以两万元的价格将清乾嘉年间著名校勘学家、目录学家顾广圻批校的《战国策三十三卷》(1函4册)卖给浙江某图书馆,但是图书馆没有收,他们便找到西泠拍卖,希望他们能收下。但是西泠拍卖的业务人员坚持劝说对方上拍,最终以超过800万的高价成交,送拍人整个家庭生活状况都因此次拍卖而改变。“这是最基本的条约,显示了市场的公平公开,对各方都好事。如果我们买断,永远都会觉得欠了别人的,一辈子留下了包袱,也不可能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些珍贵藏品的价值,更不符合拍卖章程,违背了公开竞价的准则。遵守拍卖程序是拍卖公正的保证,唯有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机制,才能推进艺术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在采访中,陆镜清一直强调坚持、持久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只有坚持,这样才有可能做强、做大,才能树立品牌。在西泠印社百年精神的传承下,西泠印社拍卖也以百年企业为标准前行。在采访中,我也从西泠拍卖这个企业,尤其是掌舵者陆镜清身上深刻体会到了江浙一带的文人气质,他们不求激进,保持自信。西泠拍卖按着五年计划稳扎稳打,总成交额以每五年5个亿速度稳步增长。西泠春拍将于7月在杭州举槌,陆镜清有信心本场春拍成交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成交总额将保持在十几个亿左右,而且在接下来的五年都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