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

2015-05-30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里奥阿拉画廊

十年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而言并不算短,我们仿佛用30多年时间迅速走过了西方100年的艺术之路,市场的发展无疑推动了这一进程。市场化可以说这最近这十年来最为显著的特征,市场的繁荣也促进了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的不断完善。不难发现,在这个圈子里许多机构都设立于2005年前后,画廊、拍卖行、美术馆……它们的出现,填补着行业内的空白,经历了这最不平静的十年,其中有些机构未能延续至今,留下来的肯定都是有故事的,它们记录的都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

十年前,中国当代艺术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繁荣,在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为《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05》一书写下的导言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2005年的艺术主要是由艺术品经纪人、画廊经营者、投资人、拍卖行经理、展览策划人、不排斥营利的博物馆馆长和艺术总监、介入艺术经营活动的批评家和文化部门的关键官员、推动文化产业化的国家决策人的‘操作艺术的展演。”他指出市场上卖什么样的“艺术品”并不重要,而“买卖经营”的市场行为本身才是当代艺术现象最为鲜明的“作品”。

在2005年,拍场上那些破纪录的拍品近半数出自中国嘉德拍卖,但此时拍卖行业的格局正在悄然改变。2005年7月1日北京保利拍卖公司成立,业内行家赵旭出任董事长一职,借助保利集团的强大资源,在公司成立后的首轮拍卖上,吴冠中1988年创作的《鹦鹉天堂》以3025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在当时创下了中国在世艺术家作品最高拍卖纪录。同期推出的徐悲鸿的《珍妮小姐画像》也创下了中国油画拍卖的世界纪录,这也是徐悲鸿个人作品拍卖在当时的最高价,2200万元。在保利拍卖成立后3个月,在艺术品行业游走多年的董国强创立了匡时拍卖,如今市场上的大买家刘益谦是他的合伙人。而今看来,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和北京匡时领跑着国内拍卖行业。2014年年底西泠印社依托自身专业优势成立西泠印社拍卖,由曾任杭州荣宝斋负责人的陆镜清担任总经理,独挑南方艺术品拍卖大梁。

2005年前后成立的这几家拍卖行的掌舵者均在艺术品市场有多年的从业经验,而非国企背景,这也是这些拍卖行有别于上世纪90年代创立的艺术品拍卖行的重要特征,这些个人经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国内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发展要早且快于画廊行业的发展,这也是业内人士常说的中国艺术品一、二级市场倒挂现象产生的原因。2006年已经从事艺术博览会相关工作十多年的董梦阳创立了“艺术北京”,尽管当时中国的画廊业才刚刚起步,首届“艺术北京”的参展商有半数来自国外,但是他坚信一个繁荣的艺术市场,一定是以一个庞大而规范的画廊业为基础产生的。“艺术北京”这十年的历程中也经历了究竟是国际化还是本土化的抉择,这或许并不是一个艺博会的定位问题,而是面对国内画廊行业乃至艺术市场发展的应变。

为了借助拍卖行业的力量带动一级市场,2011年“艺术北京”邀请了拍卖行加入,这一举动使得当年的博览会备受争议,拍卖行占据了最佳的展位,带来的名家名作成为博览会的亮点,画廊在此次博览会中显得暗淡。但是在今年的“艺术北京”上,拍卖行的比重明显减弱,董梦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如果有一天画廊成长起来了,拍卖行就要离开我们的平台,这只是时间的问题,我们也会逐渐走得更清晰。”

与艺博会这个平台共同成长的是那些参展商——画廊,在一份业内媒体当年整理的《2005年度中国大陆地区重要画廊排行榜》的名单中,除了1991年成立的红门画廊、1993年成立的艺术文献仓库、1995年成立的香格纳画廊、1997年成立的四合苑画廊这些我们熟知的老牌画廊外,我们还可以看到2004年前后有许多新晋者,如位于地坛公园的一月当代画廊,进驻798艺术区的星空间、帝门艺术中心、百年印象、长征空间、空白空间、常青画廊;上海的外滩三号沪申画廊、视平线画廊等。

2005年末阿拉里奥画廊高调进驻中国可谓当年艺术界的一件大事儿,选址酒厂艺术区的阿拉里奥建筑面积高达3000平方米,差不多是整个园区的1/5,首展的参展艺术家阵容可谓豪华,囊括了诸多在当时炙手可热的艺术家。虽然在这十年里阿拉里奥经历了一些坎坷,并在2012年12月21日,玛雅历世纪末日的那天举办了“最后的晚餐”年度派对,没想到的是这个派对竟真成了告别式,阿拉里奥撤出中国。不过时任总监的金秀炫当时就表示过,此举应当是总部的策略变化,他们应该还会回来的。再次回归已不在北京,2014年8月阿拉里奥上海空间正式揭幕,不到200平方米的空间并不算宽敞。当年阿拉里奥的撤退也引发了业内对韩系画廊,乃至外资画廊在国内生存状况的思考,其实这并非外资画廊这一群体仅有的困境,这十年在最热闹的798艺术区,画廊们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为数不多的画廊一直坚持着,离开的那些画廊有的是不堪高昂租金,有的是嫌弃798日益旅游景区般的盛况而搬离,整个行业日渐分化。

展览活动的数量也随着许多艺术机构的设立而暴增,2005年一年荣宝斋举办了展览50场,上海的顶层画廊推出了30几个展览,北京的可创铭佳艺苑也主办了近30个展览,平均下来一个展览的展期至多也就一个星期。这种高频率在当年9月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开幕前后体现的尤为明显,就着这个时机差不多每天都有两三个展览开幕,让人疲于应付。2005年8月底,建筑设计师张永和以总策展人的身份出席了在北京举办的“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发布会,宣布年展将于2005年底举办。深圳市政府是此次活动的主办方,有意按照国际化模式运作双年展,并将其打造成为深圳的一个品牌,展览预算约800万,这笔费用将由政府和当地企业共同承担,此时政府已经开始积极的参与到艺术活动的筹办中去。

同样是在深圳,也是2005年,一个在行政上隶属于何香凝美术馆,运营资金来源于华侨城房地产有限公司的艺术机构OCAT深圳馆成立,不管是主管机构还是出资企业在这十年里都给这家艺术机构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执行馆长黄专在采访中表示,OCAT深圳馆是一家由企业资助的独立艺术机构的定位,这是他与华侨城这么多年合作的基础,相较于其他的美术馆,对OCAT而言,“独立”可能显得比其他因素更为重要。目前OCAT艺术中心正在全国范围架构起深圳馆、上海馆、西安馆、北京馆、武汉馆、华·美术馆这样的网络。十年里,国内的美术馆取得了大发展,毋宁说近几年私人美术馆兴起。

十年对一个机构来说并不能算长,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十年不过一瞬。2005年也不是一个多么特殊的年份,但是在那段繁荣的日子里有许多人加入到艺术领域的不同行业,开创属于自己,也属于中国当代艺术的“业”。

猜你喜欢

里奥阿拉画廊
阿拉更爱雪中人
马里奥奇遇记
三个哥哥
画廊
心中的阿拉坦汗
画廊
画廊
阿拉木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