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015-05-30赵春红
赵春红
《新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语文教学除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外,更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而,通过课堂教学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一、利用课文内容优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语文学科是充满人文色彩的课程,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语文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玻璃,随处可见,而《新型玻璃》这一课却向学生们展示了诸如“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新型玻璃。在教学中,我结合分组讨论、查找资料、分组汇报,课文内容的分析、课外问题的讲解等途径,吸引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尤其是富有创意的课后拓展把一节阅读教学课推向了高潮。我鼓励学生设计自己想象中的新型玻璃或者建造新型房子、新型汽车、新型手机、新型道路等。问题一提出,早已抑制不住的学生们便纷纷议论起来,美好的设想正在孩子们的交流中萌生。围绕理想中的玻璃,有的孩子说:“我要设计一种玻璃,当有阳光时,它会立刻变出微粒状的窗帘,以免我们的教室靠窗户一侧的同学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无法正常写字、影响听课,还能为我们学校节省买窗帘的一大笔开支;另一位同学要为高层楼房设计一种“防尘免擦玻璃”;为了减少大块玻璃在运输过程中易碎的问题,许多同学研究设计“折叠玻璃”……对于未来玻璃的研究和设想,孩子们出色的想象力和洞察力超出了我的预想。随后学生们对未来新型汽车、新型手机、新型桥梁的设计更让人折服。这一堂课全班同学都进入了角色,自觉地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他们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二、深入领会教材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促进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重要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育人教学是智育,更是心育。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更加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使知识与情感、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相互交融,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态度、意愿都化为生命的激情,这是语文教学一种新的境界。
《小珊迪》这篇课文是选自国外的一篇文章,同学们对珊迪那种悲惨的命运同情的同时,更被他那善良和诚实的优秀品质所感染,和他相比,同学们想说的话太多太多了,因而,我让学生以《我和珊迪的童年对比》为题在日记本上写读后感,一句句感人至深的真挚的话语,透过十岁孩子的篇篇日记中得以展示。这种由情感驱动,引发情感的共鸣使孩子们在深刻理解文章内涵的氛围里受到一种激情上的互动,思想上的升华,使他们激情飞扬,灵感迸发。
三、创设开放的语文课堂,发展学生创造潜能
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还原生活,运用开放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使语文学习成为“被引导的创造”。
如《捞铁牛》一课的教学,我便采用和学生一起动手做实验的方式,找来鱼缸、木船、绳子、铁块等备品,全班同学和我一起动手,使每一名同学都能体会到怀丙和尚实力用水的浮力原理将掉到河里的八只铁牛捞上来的,在亲自动手实践中,学生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更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从此语文教学便不再是那样枯燥的知识讲解,而是在愉快而又轻松的氛围里完成的实践课。
在作业的布置上,我更强调创设一定的情境,给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在日记本上,我经常会鼓励学生进行“我的幽默笑话展示”、“我的漫画展示”、“我的书法展示”、“我的成长对比”、“我的废物利用展示”等等富有创意的作业。这样,一本小小的日记本再不是每天活动内容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学生展示自我的“新舞台”,每当拿起自己沉甸甸的日记本,学生们发自内心的成就感便油然而生。这些富有创意的动手能力展示作业,虽然由于水平的高低呈现出不同的差异,但是由单纯的理解式教学到动手实践操作,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这种学生愿意全程参与的创造性潜能的开发模式,毕竟为每一名同学提供了施展自己思维特长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