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如何防止被“围猎”
2015-05-30
在互联网时代,有些词汇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比如“围猎”这个词,有四面合围而猎的意思,又称狩猎,一般都是用在动物身上。“围猎”一词用在反腐上,最早是出于习近平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的告诫:“各种诱惑、算计都冲着你来,各种讨好、捧杀都对着你去,往往会成为‘围猎的对象。”
官员为什么会被“围猎”?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透露,贵州省委原常委、遵义市委原书记廖少华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案,在西安市中级法院开审。廖少华落马后,媒体报道其在任职期间与诸多房地产商人来往密切。
廖少华案让人不由得想到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的告诫:“各种诱惑、算计都冲着你来,各种讨好、捧杀都对着你去,往往会成为‘围猎的对象。”
“官”场本应成为为党分忧场、为国干事场、为民谋利场,而不是成为不法商人、心怀觊觎者的“猎”场。然而,在政治生态恶化的地方,一些干部往往先成为别人“围猎”的对象,最终束手就擒,被人牵着鼻子走。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和警醒。
探究起来,领导干部被“围猎”,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 直接被“猎杀”。主要是官商勾结、权力寻租,明码标价、权力兑现,搞利益输送,双方各取所需。
其二:温水煮青蛙式的“猎杀”。平常和你勾肩搭背,给你好处,送你享受,和你称兄道弟,甚至甘心当你的“提款机”。久而久之,当你深陷“安乐窝”时,才发现已上了别人的贼船,难以脱身,只能利用手中权力给别人办事。
其三: 外围“猎杀”。不直接“围猎”领导干部,而是选择领导干部的家属、子女、朋友、秘书等进行“猎杀”。一旦其亲朋部属就范,領导干部也只好跟着“缴械”。
官员如何防止成为“猎物”?
当官何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要建立功业功绩的。如果被“围猎”、被“猎杀”,何谈兴业兴邦?因此,官场决不能成为“猎场”,领导干部决不能被觊觎者“猎杀”。
打铁还需自身硬。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内因起决定作用。不做被“围猎”的对象,领导干部首先要心中有戒、心中有法,行得正、坐得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郑培民“不给别人一丝送礼的理由,不让自己有一丝腐败的念头”,因而定力如磐、雷打不动。杨善洲“一辈子把 ‘后门关得紧紧的,而为人民服务的‘前门始终敞开着”,故而一生清廉、一生平安。事实证明,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就不可能被“猎杀”!
内因很重要,外因也不可低估。有人认为,如果蛋本身无缝,就不会有苍蝇来叮。但从一些“落马”干部的反思来看,有些人原来还是不错的,后来顶不住行贿者的狂轰滥炸而堕落。干部被“猎杀”,行贿者这个“猎手”负有重大责任。现在,行贿者被判重罪的并不多,从而让一些人大胆成为“猎手”。要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还应加大对行贿的打击力度,形成“不敢贿”、“不想贿”的局面。
“如果早有人提醒,自己就不会犯这么严重的错误……”这是不少深陷囹圄贪官的反省。党内生活缺乏原则性、战斗性也是一些领导干部被“围猎”的重要原因。有的干部对已经出现明显违规违纪苗头的同事,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不报告、不劝诫、不批评、不制止,以致违规违纪者一错再错,最终 “吃了别人的馅饼,掉进了‘猎人的陷阱”。
只有健全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形成咬咬耳朵、提提领子、扯扯袖子的浓厚氛围,才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领导干部管住自己,管住贪欲,管住同事,管住子女,才能拥有良好的政治生态,才能迎来治下的政清人和、海晏河清。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201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