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而有信
2015-05-30啾啾先生
各位,各位,《成语电台》正式开播啦,主播就是爱分享、爱讲故事的啾啾先生。建议各位自备一本《论语》和《成语词典》哦。“树林美丽,幽暗而深邃,但我有诺言尚待实现,还要奔行百里方可沉睡。”嗯,这是啾啾先生抄在笔记本上的句子。各位也备一本笔记本吧!不推销笔记本了,先听啾啾先生讲成语吧。
原文重现: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亲爱的朋友,你有微博吗?哎,你想多了,啾啾先生才没有想关注你、做你的粉丝呢!因为啾啾先生没有那么多时间上网。只是有人说,孔子是微博的开创者—《论语》每一条都不超过140字!不少人大赞这个“发现”,还奔走相告,啾啾先生才忍不住想泼一盆冷水,冷水里装了“真无聊”几个字。《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可《论语》并不是孔子写的呀,所以孔子根本就没想开创“微博”。的确,每则“论语”字数都不多,但不是都少于140字,即使不加标点,还有一些超过140字呢!喜欢狡辩的人会说,这是发的长微博!打住,我们不讨论微博了,先谈谈《论语》。
为什么孔子先生和他的弟子不多说些话呢?啾啾先生认为可能有几个原因:一是那个时候记录很不方便,要么刻在竹简上,要么写在昂贵的帛(丝织成的布)上,当然,更有钱的可以铸在鼎上。孔子当然是个好老师,但他不是有钱人,有段时间他和他的弟子去出差,贫困潦倒得让别人都认为他们是丧家犬,也就是流浪狗。二是孔子主张语言要简洁,他在修史时就常常只用一个字进行褒贬呢,孔子亲自删改后的史书是连他的得意门生子夏都不许改的。对了,不管是孔子还是老子,他们都主张少说话,木讷一点才可爱—这个观点大家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第三个原因就是今天我们讲的主题,孔子认为我们说话做事要“言必信,行必果”,不要言而无信。是不是说得少就可以做得少呢?谁知道呢!不过啾啾先生觉得,孔子和他的弟子们肯定是主张少说多做的,而不是什么都不懂却不学习,更不作声。
在《论语》里“言而有信”是孔子的好学生、文学爱好者子夏说的。子夏说,侍奉父母,要竭尽全力;辅佐君王,要敢豁出生命;和朋友交往,一定要诚实守信,说到做到。其实不只子夏,孔子和他的弟子们都反反复复说到要诚信呢。《论语》这本书里出现“信”这个字有48次之多,表示诚实不欺的意思24次!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做人,如果不讲信用,我不知道那怎么可以)。孔子还说不讲信用就跟牛车、马车的车辕上没有插销,牛马都走了,而车动都不动一样,根本行不通。孔子的弟子曾子每天要自我反省三次(三省吾身),哦,不,古代的“三”是表示多,曾子每天要自我反省很多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人办事尽心尽力了吗?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复习了吗?)孔子的弟子有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诚实守信符合道义,说的话人家就会去实践、落实。)总之,孔子和他的弟子们都认为“言而有信”很重要啦!
只是,后来的后来,自认为是孔子的再传弟子的孟子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孟子到底在想什么呢?孔子和孟子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他们的观点看起来并不一致?哎,问题太多了,啾啾先生听从孔子的教导,不讲那么多话,言多必失。就请你来思考一下“言而有信”这个成语,你能举一些例子反驳孟子吗?
下面哪一项不是在讲“言而有信”的故事?( )
A.尾生和人约好在桥下见面。因为下雨,对方就没来,尾生一直等,都涨大水了,尾生抱着桥柱子也要等。后来尾生就被水冲走了。
B.商鞅为了让国民相信他的改革办法,在南门立一根柱子,并下令重奖能把柱子扛到北门的人。开始人们并不相信,后来有人把柱子扛到北门真的领到了奖赏。
C.曾子认为可以受托照顾138厘米以下的儿童的人是诚实可信的,能说到做到。
D.范式和张劭是同学,约好两年后某日见上一面。古代交通不便,所以张绍的母亲认为范式不可能准时来,可是范式竟然准时来了。
(答案C,因为C只是观点,而不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