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
2015-05-30费强
费强
法氏囊是鸡体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病毒流行特点是潜伏期短,传播快,感染率和发病率高,有明显的死亡高峰。当法氏囊受到损害时,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病毒、细菌、寄生虫等都会趁机而入,鸡群就很容易感染其他疾病。而且本病还会引起鸡群自身的体重降低,生长发育受阻。前几年传染性法氏囊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节高发,变成了现在好多地方一年四季都流行,一批有、批批来的恶性循环。下面将近期一例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介绍如下:
发病情况 山西省汾阳市某肉鸡养殖场的5500羽817肉鸡,16日龄突然出现采食剧减,饮水增多,病鸡萎顿,排杂色稀便,死鸡等症状,死亡多为肥壮鸡,机体未见脱水。当天死亡80多只。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逆立,特别是背部,翅下垂,闭目打盹,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或消失,鸡群出现自啄泄殖腔的现象,肛门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粪便碎,不成形,尿酸盐增多。
剖检变化 死鸡胸肌、腿肌有大量的刷状出血斑,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腺胃乳头基部也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法氏囊肿大为原来的2~3倍,外观有黄色果冻样物质附着,严重时出血、淤血,呈“紫葡萄样”;腔内充满混浊的粘液,囊腔粘膜有点状出血或淤血性出血,偶尔见弥漫性出血,有的有坏死灶;肝脏土黄色或者是红黄相间的条纹;脾脏轻度肿大,表面有弥散性灰白小点坏死灶。肾脏肿大,尿酸盐沉积,呈“花斑肾”。
实验室检测无菌采取病死雏鸡法氏囊,经磨碎后加灭菌生理盐水制成1:10悬浮液,并与标准阳性血清做琼脂扩散试验,在37℃恒温箱中12h后观察,被检的抗原与标准阳性血清之间产生明显的白色沉线,结果为阳性。
病因分析 该批肉鸡13日龄法氏囊首次饮水免疫,据养殖户反映,鸡群曾在法氏囊活疫苗免疫后第1天(14日龄)出现过一过性的精神不振、少数鸡发热、采食略减等现象,但没有明显发病症状。这其实已经说明法氏囊免疫时,鸡群体内的母源抗体水平已经低至临界或参差不齐,机体正处于抗病与发病的胶着状态。此时的免疫虽然及时但应激较大,鸡群又没有得到相应的抗应激保护;再加上饮水免疫自有其不完全性,鸡群的整体免疫效价不够理想。这是此次发病的主要原因。
治疗 每只鸡注射法氏囊高免卵黄抗体1.5ml;饮水中按0.2%添加小苏打;饲料中蛋白含量降低10%,提高鸡舍温度2℃。注射高免卵黄抗体后连续2d,每天死亡50~60只,第3天开始,死亡数明显下降,第6天鸡群精神正常,采食恢复。第7天(24日龄)传染性法氏囊活疫苗NF8按2倍量滴口。
总结 ①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在环境中抵抗力强,耐酸、耐热,对胰蛋白酶、氯仿、乙醚溶剂均有抵抗力,一般的消毒剂对其消毒效果差,在法氏囊病流行的地区建议鸡出栏后彻底消毒环境,用火碱进行场地消毒,用聚维酮碘喷洒用具,鸡舍用高锰酸钾加甲醛熏蒸;②法氏囊的免疫,应该根据母源抗体来决定免疫时间,但是许多养鸡户没有这个条件。笔者推荐7日龄亚单位新城疫-禽流感-法氏囊油苗注射0.35ml/羽,12日龄NF8按2倍量滴口。法氏囊是肠道疫苗,最好滴口免疫,因为鸡场的饮用水水质对疫苗的生命力和活性有影响,为了避免这些不利因素,所以在水中加疫苗保护剂。晚上免疫效果较好,避免了疫苗被阳光直射,鸡舍相对的安静,光线也暗,对鸡的应激小,鸡能充分休息,疫苗应答好;③鸡只感染法氏囊病毒后1~2d病鸡死亡率明显增多,且呈直线上升,5~7d达到死亡高峰,其后迅速下降和恢复,呈尖峰式的死亡曲线和迅速平息的特点,病程约1周。实践证明,使用卵黄抗体在发病初期管用,特别是发病初期24h内,越早越好,中后期则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