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企行政管理职能改革及其路径

2015-05-30孙涛

文化产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改革路径行政管理国有企业

孙涛

摘 要:随着国有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步伐逐渐加快,行政管理作为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职能部门,对国企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国企的健康平稳的运行提供有力保障。本文通过对国企行政管理的内涵和职能进行简要概述,分析当前形式下国企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出国企行政管理职能改革的路径,为推动国企的全面发展提供完善的行政机制保障,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路径;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行政管理制度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制度,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科学的管理手段,是规范企业日常行为的管理制度,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导向作用。行政管理制度起源较早,具有管理属性和政治属性,国企行政管理职能是通过行使国家的各项权利,对社会事务进行综合性管理的活动范畴。本文通过详细的分析国企行政管理职能,提出相关的改革路径。

一、国企行政管理的内容和职能

国企行政管理的内容主要指管理、协调、服务等方面,在处理企业的日常管理事务中,参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的制定,并发挥导向作用,行政管理是对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综合性的统筹管理,进而保障各项部门能够平稳运营,通过协调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关系,达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1]。

国企行政管理的职能包括信息收集、方案供给、资源配置以及组织协调。通过在企业内部与外部进行综合信息的收集与整合,为企业的各项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提供最优方案的同时,对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通过组织各个部分的协调,保证国企的平稳高效运转。

二、国企行政管理职能的现状

(一)行政管理制度随意化。我国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制度中,管理中出现管理的各项流程过于随意化,企业员工的工作职责不明确,员工对于自我工作职责的认识不清晰,通常出现逃避责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工作态度,为行政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一定的障碍因素。使行政管理缺乏制度的约束力,进而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影响工作业绩,为企业的效益带来严重影响。除此之外,国有企业的管理干部中,部分管理者受传统的官僚主义的影响,行政管理工作过于形式化和制度化,行政管理工作死板,使员工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导致国企不能够有效实现行政管理的各项目标。

(二)组织机构混乱。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层级式的组织机构通常出现多个领导层次,导致组织机构混乱,极易出现决策失误或多头决策的情况,导致企业的组织机构出现严重弊端,使组织模式逐步膨胀。国企的组织机构混乱,导致企业无法进行科学的决策,降低企业管理职能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管理的效能,使企业的组织机构失去平衡,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穩定、可持续发展[2]。

(三)传统的管理方式。国有企业受传统的管理方式影响,行政管理依赖于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够满足企业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效率较低,导致企业的发展步伐较慢,行政管理方式缺乏信息化的技术和手段做依托,受制于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致使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综合素质偏低,进而影响了国企的行政管理的综合水平。传统的管理方式,不能够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制定出科学、严谨的发展战略,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全面发展。

(四)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人力资源管理是行政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企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受制于传统的官本位的思想影响,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对于员工的关怀和重视明显不足,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体系,对于员工的考核,仅受制于评定职称以及年度的形式化总结,不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企业内部缺乏激励机制,影响了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3]。

三、国企行政管理职能的改革路径

(一)规范行政管理制度。通过规范国企的行政管理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为行政管理提供有力保障,进而促进国有企业的行政体制改革的进程。针对本企业的自身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行政管理机制,制定科学的责任机制,实现对企业管理的约束。同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从而提高行政管理的制度导向性作用,提高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健全组织机构。在国企的改革进程中,首先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将国企的各个层级之间的权利与责任机制设立明确,加快层级的建设与改革,将传统式的改革方式逐渐摒弃,将行政管理体制向着流程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国企的管理决策的层级化发展,提高企业决策信息的传递效率,进而保证企业的高效运行与发展。

(三)创新信息化改革。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应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的行政管理的必要性。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能够使办公系统更为科学与灵活,办公系统自动化能够有效提升行政管理决策的时效性,为行政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信息决策系统,保障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信息技术支撑。

(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是促进国企行政管理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国企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能够看清企业的整体的发展和员工的自身素质,通过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创新,发挥人力资源在企业的重要作用,建立科学完善的选聘制度,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通过实施激励机制,进而不断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行政管理的目标,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多效益。

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国企的行政管理体制提出了全新要求。行政管理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通过行政管理,能够有效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员工的整体掌握以及企业的发展方向的制定等,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形式下,我国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规范行政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行政组织机构、创新行政管理信息化改革以及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在为企业提供有力的行政管理机制保障的同时,推动企业的科学、合理化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柳慧.浅谈当前国企行政管理新体制的构建[J].经营管理者,2015,03(06):107.

[2]王浦劬.论转变政府职能的若干理论问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09(01):31-39.

[3]高建华.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定位与体制建构[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5,04(02):56-67.

猜你喜欢

改革路径行政管理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我国企业行政管理问题及改革策略分析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改革路径探析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