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爱好 大责任
2015-05-30葛玉修
葛玉修
种子因为梦想而冲破土壤,花朵因为梦想而含苞待放,果实因为梦想而挂满枝头。我,因为有一个绿色的梦想而充满力量!
上世纪80年代初,一部“海鸥”双镜头相机,诱使我登上了摄影的“魔船”。1995年我第一次踏上青海湖鸟岛,就被那碧水蓝天、万鸟欢歌的场面所震撼,从此与拍摄高原野生动物结下了不解之缘,1997年11月下旬一次偶然的拍摄机遇使我萌发了致力生态文明实现环境保护的绿色梦想。
当时,我和朋友去布哈河口拍摄天鹅,半路上拍摄到7只褐黄色的动物。没想到这一拍,不仅填补了全世界仅存300只普氏原羚的图片空白,也使我有幸成为国内第一个拍摄到普氏原羚的人。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把挽救这一濒危物种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十八年来,我先后200余次到青海湖,21次到三江源、9次到可可西里,有遭遇狼群的惊险,陷入沼泽的彷徨,掉进冰窟的绝望……小镜头,大视野,我从镜头中不仅看到了青藏高原天地之壮美,也看到了草原在退化、雪线在上升、湖面在萎缩、鸟儿在哭泣、动物在流血、雾霾在蔓延……为了呼吁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我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摄影报》《新华月报》《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旅游》《青海旅游》等120余家报刊发表图片1500余幅、文章160多篇。我携带用近300幅图片制作的课件,走清华,上北大,下社区、到小学,登金沙讲坛、国家地理大讲堂,在全国各地做环保公益讲座300余场。创办了青海第一个民间生态环保摄影网站——“青海青”,在新浪、网易、青海新闻网实名微博发帖宣传保护江河源、保护野生动物,传递环保正能量,点击总量达千万次,微博粉丝10万余人次。
我利用媒体采访的机会,倾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向北京电视台无偿提供121幅风光、野生动物摄影作品,作为大美青海宣传片在天安门广场大屏幕播放。2012年11月,我应邀赴台湾交流,将“中华对角羚”图片赠送国民党中央常委姚江临等人,表示“中华本同根,大陆台湾一家亲”,呼吁“两岸中华儿女,共同关注生态环境,共同保护世界濒危物种中华对角羚”。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华对角羚从1995年的300只增加到现在的千余只。
生态摄影是快乐的,它延展了我的生命,丰富了我的人生,承载着我的希冀、表达了我的心愿,为我带来了无穷的欢乐。至今难以忘怀那7天7夜只身孤岛,没喝一口热水,没吃一口热饭,与收养的小斑头雁朝夕相处,临别时雏雁不停地缠脚绕踝,三次依依留我送我的情景,拨动了我的神经,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使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生命是伟大的,不管强悍还是弱小,都应受到尊重。如果我们的子孙后代只能从影像上看到如今依然与我们生活在同一世界上的某些野生动物,那将是多大的悲哀!作为生活在地球的人类,既要关爱自己的生命,也应对地球上所有的“居民”负责!因此,我试图用镜头语言和文字作品记录野生动物的美,用心灵呐喊来影响更多的人保护濒危动物。当我的作品在全国性报刊发表,以及受邀到外地演讲,能为宣传青海、宣传环保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时,每每心生慰藉,同时更感受到读图时代影像对人们的巨大影响和由衷的乐趣。
生态摄影是幸福的,它点燃了我的激情,磨练了我的意志,锻炼了我的体魄,也给了我荣誉和动力。我庆幸自己遇到了太多的好人,领导、同事、家人、朋友以及众多知名不知名的网友。他们用不同方式支持我、帮助我、鼓励我,就连野生动物也摆出各种姿态配合我拍照,让我无比感动。当人们和媒体戏称我“青海湖鸟王”“中华对角羚之父”时,当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我的工作时,当有幸获得“奥运火炬手”“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斯巴鲁生态保护奖”“地球绿肺天使”等环保公益类奖项和称号时,虽有一时的幸福和激动,更多的则是压力和动力,也切实体会到小爱好变成了大责任。
领取德艺双馨奖项,是对我的褒奖,更是对青海众多摄影者的褒奖!我期望着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青海省文艺工作者队伍中来,加入到绿色环保队伍中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让我们的家园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万物竞自由,百鸟齐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