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缺钙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2015-05-30孙润峰
孙润峰
钙是蔬菜生长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元素,占植物体干物质的0.1%以上。因此,多数蔬菜都喜钙。在蔬菜的实际生产中,钙不足,会引起植株生理失调、生长受阻、不结实等一系列生理障碍,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1 症状
1.1 番茄脐腐病:番茄脐腐病主要危害幼果,发病初期在果实脐部出现水浸状病斑。逐渐变成黑色或暗褐色,严重时扩展到半个果实,病果提前变红,但不能食用,没有商品价值。后期在潮湿条件下,病斑杂生腐霉菌,形成黑色或红色霉状物。
1.2 辣(甜)椒脐腐病:主要危害果实,染病部位多在果顶部,初呈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病斑扩大达2~3厘米以至半个果实,病斑皱缩、塌陷。常伴随腐生菌浸染而呈黑褐色或黑色。果肉呈黑色,但不变软。当被软腐细菌浸染时,才软化腐烂。
1.3 大白菜干烧心:大白菜干烧心一般由心叶、内叶开始出现症状,心叶叶缘发黄变薄或腐烂,然后逐渐向中包叶、外包叶发展。具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心叶叶缘干枯,不向外扩展,即为“镶金边”;二是嫩叶卷曲,边缘变黄褐色,叶片似纸薄;三是叶片发病后就腐烂,即“烂叶病”。
1.4 芹菜心腐病:主要表现在生长点上,生长点受阻后幼嫩组织变黑,中心幼叶枯死,同时附近新叶的顶部叶脉间出现白色和褐色斑点,斑点扩大后表现出叶缘枯死状。
2 发病原因
2.1 土壤中有效钙含量低,满足不了对钙的需求;盐分含量高,抑制了根系对水分和钙的吸收;土壤酸性强,影响了钙的有效性,也不利于蔬菜对钙的吸收。同时土壤耕层浅、过沙、过粘都会造成钙流失或活性差,不利于对钙的吸收。
2.2 在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氮肥用量过剩,使得氮与钙之间存在拮抗作用,降低了土壤中钙的有效性,影响蔬菜作物对钙的吸收。
2.3 土壤过湿或过干,有效钙含量降低,影响蔬菜吸收。也使钙的移动性减小,扩散速率减缓,作物根系通过流质吸收钙受到抑制,产生缺钙。
2.4 根系受伤,造成植物根系发育不良,以及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或施肥浓度过高引起烧根,从而影响对水分正常吸收,也会导致缺钙。
3 防治方法
3.1 施用腐熟有机肥,在底肥中补足钙肥。有机肥营养全面,并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从而促进蔬菜对钙的吸收。一般结合耕地每亩施2000~3000千克腐熟有机肥,再加入过磷酸钙30~50千克。
3.2 施用石灰或草木灰,改土培肥。石灰是常用的钙肥,能够调节土壤pH值,改善土壤结构,减轻土传病害,增加产量和品质。一般亩施40~80千克生石灰或熟石灰为宜,沙壤土用量要适当减少。草木灰中含有大量的钾和丰富的钙,在中性、偏酸性土壤中施用,补钾补钙,作物生长良好。
3.3 合理排灌。土壤干旱缺水,钙的有效性差;水分过多,抑制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因此在蔬菜生育期应始终保持土壤湿润通爽。
3.4 深耕、晒垡、地膜覆盖,保持土壤水分稳定,减少钙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