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
2015-05-30沈立
沈立
一、沉思于“期待写作”的惊喜之后
耶!今天的“我想说”自由创作,又可大展身手,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哈哈,沈老师,让你眼前一亮的作文就要“新鲜出炉”了。
……
“唰——”,“唰——”,钢笔在本子上飞奔着,一个字连着一个字在空白的纸上清晰地浮现出来,门外汉会觉得这字真是龙飞凤舞;但是融入其中的,看见的可不再是横横竖竖的方块字,分明是一张张微笑的脸。
……
曾几何时“作文作文我恨你,就像老鼠恨猫咪”一句被窜改的歌词,成了学生对写作最真实的情感写照。的确,端坐在书桌前,人却身陷在迷茫之中,因为文思枯竭,这个“文”是指文采、词汇,“思”是指结构、内容。然细究《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定义:“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不难发现三个关键点:写作主体是学生,其抒情畅怀需有丰厚的语言储备,而观察、感受后的所得应能以独创形成文字。
写作存在天然濡养的成分,但后天的催生,即教师的有为而治也很重要。教师的有为而治具体指的是,借助文本学习——咀嚼、研磨和消化作者是如何把事件经过情思打磨,装进一个“定篇文章”的语言容器中;促使学生作文素养的培养——储存对各种题材、样式、语言风格的“文章形式感”,逐步提升“语言感觉”和“语言智慧”。
二、发现于“牵手同行”的兼得之后
“习得”,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后方能所得。其理论多运用于语言的学习,基本主张是认为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主要是通过“可理解的输入”;输入越多,掌握语言越好。但语言的学习必须经历由外及里再外显的过程,于是在实际教学中,有机引导阅读思辨与习作实践紧密结合,确保“意”“言”兼得。
1.语言材料的积累,为习作的表达需要“厉兵秣马”。
叶圣陶说得很清楚: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口语和书面语虽属同一种语言的不同风格,但从言语交际学的角度看,是两种既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又有明显差异的各具相对独立性的言语系统,其言语心理机制和语感轨迹均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入学前在生活中随机习得且带有明显方言特征的粗糙、不完善的是口语,是原生态的;而语文课本上的则是经过千百年锤炼的具有优美音律、人文意蕴和科学规范形态的现代汉语,是科学态的母语。二者实现转化和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而艰难的过程,也只有做好这一过程,学生的习作才会得心应手,才能出现笔随心走,心笔合一。
案例一《大瀑布的葬礼》教学步骤
第一板块,出示两组四字词(认读、分类):
咆哮而下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 震耳欲聋 飞流直下 陶醉不已 流连忘返
逐渐枯竭 无奈低垂 生命垂危 形容枯槁 奄奄一息 惆怅满怀 失望而去
第二板块,快速读文标画大瀑布今昔不同景象,并品悟令人震撼的词语。
其间配以大瀑布壮观的录像,今日落寞的景象照片,感悟及朗读练习。
第三板块,借助课文,分析造成的原因,并畅谈期望。
第四板块,公布实情——“1991年大瀑布彻底消失了”,在惋惜悲愤的情绪酝酿下完成练笔:写悼词。(师提供样式)
沉痛悼念塞特凯达斯大瀑布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沉痛悼念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了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
回忆往昔,
可是如今,
这深深刺痛了我们的心!
为了
我倡议
年 月 日
机械地积累(抄写、听写),既不利于学生的永久性记忆,更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准确运用,因为一个孤立的字词是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只有把它放在深意和情味的句群、文章中,才会变得有灵性,熠熠生辉。故“因‘文制宜”,精心设计一些个性化的“小练笔”,激发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欲望,不仅让学生头脑中积累的词汇“活”起来,变成自己的思想输出去,以达到学以致用的言语实践,更易使学生获得学有所得的成功喜悦。
2.表达方式的示范,为习作的构建谋布“巡航引领”。
凸显语文本色,必须关注文本独特的语言形式,留意揣摩和品评那些陌生化的语段、篇章,因为其传递和散发着某些精致、微妙的情味、节奏和气韵。有时,同样的意思,遣词造句不同,它所承载和透露出的情趣和意蕴也就发生了改变。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的存在特征,既明白“写了什么”,又关注到“为什么这样写”。学习中,不是简单地驻足于知识点的层面,而是走进这些表达手法,通过对其的亲近、敏感、深入,努力使学生豁然于心,领悟作者表情达意的独具匠心,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意义,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案例二《匆匆》的课堂练笔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全都被作业占据了。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心里忐忑不安,慌乱至极。作业也似人啊,体重会加的;我也茫茫然得跟着加负担。于是——洗手的时候,嘴边叨念着《两小儿辩日》;吃饭的时候,脑里计算着2πr;赶作业时,心中盘算着下一个作业。我觉察作业越来越多了,心里不由想着老师威严的面孔,又仿佛看到家长锐利的目光。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心里盼望一下子到天亮,继续赶着未完的作业。等我睁开眼时,天早已亮了,我抓起衣服,匆匆赶到学校,心里在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作业又开始在手中写了。……”(取自陈某课作)
其实在说明教师应了解学生表达的欲望与困惑,并给予必要的点拨,通过典型语句的朗读比较,感悟句段内的语言组合规律,以发展良好的语感心理图式,使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由不准确到准确,不熟练到熟练。自然养成把“言语形式”的获取作为语文学习的立足点。
“……我伤心地看着如同被鲜血染红的半边天,蹲下捡着被撕得零零碎碎的纸片——忽然,我的面颊一热,两行热泪滴落在纸片上,轻轻悄悄地渲染开……我觉察泪珠偷偷跑了出来,抬起手拭泪时,泪却又从我弯曲着的手臂上划过,流了下来,止不住它,我便埋下头,将脸藏在胸前,可泪还是慢慢渗进我的衣襟,湿透了我的毛衣。……”(取自华某课作)
此片段比上例更说明学习语言重在积累和吸收新的语言形式,通过对典型语例的精致化教学,“圈点批注”的“写”,“咬文嚼字”的“品”,以文本的思想情感为背景,感悟言语表达形式的作用。再通过动态的结合语感训练的言语实践,把文本语言转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举一反三地领悟语言内在规律,才会真正积淀文本的语言本身,以达到涵泳品味,豁然贯通。
3.审美意蕴的引导,为习作的人文精神“厘清升华”。
教材中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不仅教会学生写作路径,更可提供写作素材,以储存于其中的写作因素点燃的写作欲望,激发了写作激情。按照伊瑟尔提出的“空白”理论,文本给读者留下不确定性的“空白”,在阅读活动中等待读者用想象去填充。可以说,几乎每篇文本均会或多或少存有简略处、省略处、概括处、暗含处、延伸处,这些正是给了学生练笔的好空间。于是只要抓住教材的这些点求展开、求补充、求具体、求明朗、求续篇,就能一文多练。
案例三,《卖火柴的小女孩》小练笔设计
① “卖火柴啦!卖火柴啦!”在街道上走着,虽然我尽力地喊着,但那西北风无情地吼叫着,早把我饿得冻得只剩下的那点微弱的声音给遮掩住了。今天是大年夜,街道上也只有零零落落的几个人。更多的人呢,都在家中团圆了,那是多么温暖的事啊!而我呢?想到这里,我蜷缩得更紧了,也许这一回不只是人冷,心也更冷了吧?路人都匆匆地走着,无论我如何高声叫喊着,他们连正眼都不瞧我一眼,可我也只能在寒风中,一次又一次地喊着,直到我饿得冻得再也迈不开步子……
②多美呀!我紧了紧身上那如薄纸一般的衣衫,走向商店的橱窗,挂着纯白色蕾丝纱帘的橱窗,那是一个美丽的大洋娃娃。可是我,从没收到过礼物,今天就是大年夜呀,我只能穿着单衣和那么大一双拖鞋在外面卖火柴。雪更大了,风更狂了……“滚,滚到一边去,别挡路,小乞丐!”一个店员拿着一个大包,粗声粗气地嚷嚷着。我咽下眼泪与耻辱,只能在愈来愈暗的大街上凄凉地叫卖:“火柴,谁要火柴……”
③窗外——风雪交加,再寒再冷,我也得完成今天的任务,要不,喝醉酒的爸爸回来后,不仅是骂,他一定还会打我的。唉,自己没有鞋,只能穿妈妈的那双了。我把火柴小心地揣在怀里,咬了咬牙,拉开了家中那扇裂着缝的门……啊,太冷啊!我哆哆嗦嗦的,尽管自己已穿上了所有的衣服了。雪花,飘落在我的头发上;寒风,刺入我的骨头。我张开嘴,大声地喊着——“卖火柴啦,卖火柴啦——”可这声音连我自己都似乎听不清……
这是创造性驾驭文本,丰富其内容的一种语言训练,其做法就是在读懂的基础上,转换角度,对其片段进一步再创作。细读以上三例,不难发现学生是在自身的领悟基础上分别以独有的视角、写法描述出文中小女孩的不同的苦难——饥寒下的痛苦,冷漠中的哀伤,失去亲情的孤苦。其巧妙地把阅读的文本情景“再现”变为了习作的意象中的个性“呈现”。 面对好文本,精准的阅读,适宜的练笔,会吸引着被情感包围着的学生,把那种享受、感动、震撼,借助自我延展,流泻于笔下,使得字字句句均含了泪与情,在达到心灵与文本对话的境界后提升至超文本的美妙冥想中。的确,“文本”之所以是习作实践的重要凭借和抓手,其最高境界在于能成为学生写作的必然源头,内驱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浓郁语言形式融入审美意味、哲理意蕴,以真正改变学生的语言思维方式,在写作中建构起自我的新语言模式,创意出富有个性特质的语言文字。
三、感悟于“学以致用”的硕果之后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写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千剑”“千曲”靠积累,“观”“操”概括了积累的方式。
当下有一句流行的教育名言,“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其实,前者未尝不可是文本学习,而后者即为习作实践,其相互作用正在改变着学生的“语言结构”,碰撞出学生“语言思维”的火花。
……
我试着从作者感应世界的独特角度进行思考,是啊,那是多么有趣!我忍不住放下书,将手伸进窗外射进的斜斜的两三方太阳,尽情享受这初秋的“日光浴”。这阳光没有早晨的刺眼,夏季的猛烈,它只有无限暖意,让原本紫色的手背,变得红润起来。阳光,它是有生命的。它给予我温暖。它能让冰雪融化。在它的照耀下,那片片叶子,仿佛有无数精灵在颤动。
一时间,我满心舒畅,庆贺自己能用特别的思维去看待一些平凡的事物。那么,如果身边一切都有了灵性,那整个世界——不就会更有趣?
……
瞧,作家就是用这别具一格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神奇的世界的。
我豁然开朗,原来眼睛不只是指双眸,如果打开心扉,用第三只眼去感应,你会看到世间万物是多么美妙,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充满情趣,你会过得很充实,很愉快的!
谢谢一篇篇的佳作,谢谢一位位的作者,因为我知道了:用心去感应世界,去触摸身旁的每一样事物时,会惊喜地感觉到它们那绚烂的生命,那你将不再寂寞。
——取自学生随笔《用心灵感应世界》
教材提供的文本有几百篇,其延展的好文章更是无穷无尽,于是,每一篇独特文本的学以致用都在向着拥有“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文思华采靠近一步,每一组不断循环提升的文本学用同行,都在向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美妙境界跨上一阶。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刘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