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微课应用效果分析

2015-05-30李娟玲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应用效果微课

【摘要】本文基于宁夏银川市华西中学60名教师的问卷调查,从教师对微课在课堂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对所收集到的数据使用SPSS19.0进行处理。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设计,首先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其次对不同性别、不同教龄、不同职称的教师对微课应用效果进行差异性检验。研究发现,不同性别、不同教龄、不同职称的教师对微课在课堂应用效果方面均无差异。最后,给出了相关结论。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微课 应用效果

【基金项目】2014年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中央专项“初中乡土地理微课设计与开发—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华西中学为个案”(项目编号:Yxm201402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79-02

一、问题提出

“微课”被作为一种由常用教学资源类型组合和“生长”而成的新型资源类型,它的出现得益于Web2.0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真实需求[1]。2011年,胡铁生率先提出“微课”概念,佛山首次进行微课评比活动。2011年9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举办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在各地区微课大赛如火如荼之际,2014年5月,银川市为顺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汇集生成性课程资源,银川市教科所决定组织开展“银川市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2]。本次微课竞赛面向全市普通中小学、民办学校各学科在职教师,涉及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所有学科。在银川市微课竞赛之际,对中小学教师微课应用调查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调查研究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微课在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关于微课程的概念,尚未有明确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微课创始人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3]。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微课需要与学习单元、学生的学习活动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4]。”焦建利对微课程的定义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5]。”归结起来,微课是以短视频为载体,对教学中的某个知识(重、难点)进行学习的一种形式。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宁夏华西中学60名任课教师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问卷于2014年9月20日发布,于2014年9月28日回收,发放问卷60份,就对任课教师而言,覆盖率达100%,问卷回收55份,有效样本总数55份,回收率为91.67%。对所收集到的数据使用SPSS19.0进行处理,对李克特五点量表设计进行信度检验,并对对微课在课堂应用效果的差异性分析做方差分析,如性别进行t检验,年龄、职称进行f检验。

(三)研究工具

微课在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则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设计,并对11个相关题项进行信度检验,选用α系数检验信度,α系数值愈高,表示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愈高,分量表的信度愈佳。α系数值如果在0.60至0.65之间最好不要;α系数值界于0.65至0.70间是最小可接受值;α系数值界于在0.70至0.80之间相当好;α系数值界于在0.80至0.90之间非常理想;α系数值在0.90以上非常理想。“教师对微课资源在课堂应用的预期效果”层面构念内部一致性α系数值等于0.954,信度指标非常理想,标准化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值为0.954,分量表包含题项有11题,表明问卷可以用来测量(见表1)。

三、研究结果

(一)基本信息分析

本研究在宁夏华西中学60名任课教师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55份问卷,有效问卷55份。有效被试中男、女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34.5%和65.5%,教龄1-3年以下、4-6年、7-9年和10年以上的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32.7%、21.8%、23.6%和21.8%,其中教龄1-3年以下的教师比例最大,由此可看出本校教师年龄趋于年轻化。教师年龄段为25岁以下、26岁-35岁、36岁-36岁和45岁以上的所占比例为14.5%、63.6%、14.5%和7.3%,教师任教年级为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所占比例为27.3%、38.2%和34.5%,任课教师目前的学历为专科、本科和硕士及其以上所占比例为1.8%、94.5%和3.6%%,本科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最大,教师职称为初级、中级、高级和其他所占比例为27.3%、49.1%、5.5%和18.2%,教师目前的任教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信息技术、美术、音乐、体育和其他所占比例为16.4%、14.5%、21.8%、12.7%、3.6%、1.8%、5.5%、3.6%、5.5%、3.6%、5.5%、1.8%、1.8%、3.6%、和7.3%,从教师目前的任教科目来看语文、数学和英语是本校占用教师较多的科目,其中英语教师所占比重最大。

(二)教师对微课在课堂应用效果的差异性分析

1.不同性别的教师对微课在课堂应用效果的差异分析

不同性别的教师对微课在课堂应用效果的差异比较表中可以发现,教师性别变量在依变量检验的t统计量等于-1.027,显著性概率值P>0.05,未达到显著水平,表示不同性别的教师对微课在课堂预期应用效果均无显著不同(见表2)。

2.不同教龄的教师对微课在课堂应用效果的差异分析

不同教龄的教师对微课在课堂应用效果的方差分析结果如差异比较表3所示,就“应用效果”的依变量而言,检验的F值为0.194(P=0.900>0.05),结果显示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不同教龄的教师对微课在课堂预期应用效果中不存在显著差异。

3.不同职称的教师对微课在课堂应用效果的差异分析

不同职称的教师对微课在课堂应用效果的方差分析结果如差异比较表4所示,就“应用效果”的依变量而言,检验的F值为0.414(P=0.900>0.05),结果显示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不同职称的教师对微课在课堂预期应用效果中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研究结论

1.微课其自身具有短小精悍、趣味性强的特点,不受教师性别、教龄、职称的影响。调查发现,不同性别、不同教龄、不同职称的教师在微课的课堂应用效果方面均无差异。有研究表明,不同性别教师教学风格和教学优势差异的认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效果,但教师在微课的应用效果中,微课其自身的特点表现的并无差异。

2.教师希望在教学应用中发现微课在课堂应用效果中存在的差异。当前中小学微课的数量和内容相对丰富,但教学应用还处于浅层次的探索阶段,大多数教师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用微课,并在教学应用中发现微课在课堂应用效果中存在的差异。微课的教学应用,要加强相关的理论研究、操作模式、应用指导与技术培训等方面才能达到预期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64-73.

[2]关于组织开展银川市首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的通知.2014-5-6.http://www.nxyc9z.com/newsInfo.aspx?pkId=7816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4]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13,(4):10-12.

[5]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作者简介:

李娟玲,1986年生,汉族,甘肃定西人,西北民族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教学系统设计与绩效技术。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应用效果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