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概念教学有效性的“四让”

2015-05-30高瑞兰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感知本质探究

高瑞兰

【摘要】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运用已有的数学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的数学思维过程。教师要以务实的眼光审视新课程背景下的概念教学,力求做到让学生想探究,能感知,明本质,善致用,让数学概念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提升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探究 感知 本质 致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44-01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运用已有的数学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的数学思维过程。准确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既基于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水平,又得以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决定了概念教学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为此,教学时教师应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操作、体验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升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在游戏活动中引发学习欲望,让学生乐探究

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基石,是获取知识的前提,是求知欲望的源泉。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直接影响到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让学生产生想学的关键是如何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为此,教师可以依托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概念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倍觉欢愉且乐于探究。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活动:把三角形装在信封里,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观察、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一个直角时,学生马上回答这是个直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钝角时,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回答这是个钝角三角形;当露出一个锐角时,学生迫不及待的回答这是个锐角三角形。可是教师拿出的却不是锐角三角形,这时学生就产生了悬念:为什么有一个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的是钝角三角形,而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却不一定是锐角三角形了呢?这时学生强烈探究奥秘的欲望已经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需要”,这种游戏活动已然成了唤醒学生探究欲望的动力引擎。

二、在观察实验中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能感知

学生认识事物发端于感知,没有感知就不可能揭示概念的本质。因此在概念教学中,首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耳闻目睹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中丰富感性认识,为概念形成做好铺垫。在组织学生进行感知活动时,要有意识地把感知的对象从数学素材中凸现出来,以便学生清晰地感知。同时要变静为动给学生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能深刻感知和理解所学的概念。

例如,教学“体积”这个概念,我准备了一个玻璃杯放在讲台上。然后让2名学生上讲台前做实验,全班同学观察。一名学生往杯子里倒水,正当学生感到奇怪的时候,教师问:“谁能告诉我杯子里有多少水?”学生仔细观察后,发现是半杯水。然后,另一名学生拿一个马铃薯放进杯子里,再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认真观察后说:“把马铃薯放进杯子后,杯子的水面就升高了。”教师问:“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马上回答:“放进去的马铃薯要占地方,就把水挤上来了。”通过观察实验和合作交流,学生对物体要占据空间,所占空间还有大小的差别,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明确什么叫体积,从而使学生真正深刻感知和理解了“体积”的概念。

三、在生活情境中寻找数学原型,让学生明本质

许多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教学时我们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即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为起点,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具体原型引入概念,明确数学概念本质。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呢?为什么不能做成别的形状,如三角形、四边形呢?学生都回答:因为它有角滚动不了。教师追问:那就做成椭圆形。接着借助课件演示:椭圆形车轮滚动,车轮前进时一会儿高一会儿低。这该怎么办呢?为什么做成圆形车轮就不至于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呢?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经过交流讨论,得出圆的本质属性: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是相等的,从而深刻理解了车轮要做成圆形的数学原理。

四、在操作体验中开展猜想验证,让学生善致用

操作活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教学时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分一分、猜一猜、算一算等操作活动,为抽象概括概念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数学概念不能仅停留在理解和掌握层面上,而应将所学的数学概念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

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中“平方分米”时,可以引导学生先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去量课桌面的大小,让学生体验到用这个面积单位,虽然能量出桌面的大小,但操作很麻烦,这样通过操作形成矛盾,激发起学生另辟蹊径的欲望。当学生急于寻求度量桌面面积的新方法时,教师启发:“当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时,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改为1分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呢?”从而自然引出新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然后,让学生剪一个“1平方分米”大小的纸片,再用这个面积单位去量桌面的面积。这样让学生通过操作体验,不仅感知了桌面的面积大小,真正理解“平方分米”这个概念,而且有效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初衷。

总之,教师要以务实的眼光审视新课程背景下的概念教学,力求做到让学生想探究,能感知,明本质,善致用,让数学概念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提升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感知本质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与情感
浅谈低年级儿童音乐教学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