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简历:打造年轻人的职场社区
2015-05-30陈燕
陈燕
选择用简历作为引流的工具,有其天然的逻辑。
当每个人在看眼前事物的时候,他们所观察到的信息是不尽相同的。对于一些不合理的事物,大多数人能够看到它的存在,却总是习惯性地忽略它的不合理性。
马晓没有忽略,而是紧紧抓住了这种不合理,并对其进行了改造。
痛点
每年700万大学生为简历所困扰
做一份自己的简历,是每个人初入职场时的必修课程。这是一件人人都做过或者都会去做的事情,但真正擅长于这件事情的人非常有限,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并不知道应该如何用简历来包装自己,而企业在挑选学生的时候也没有一个良好的平台,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不对称。
虽然,在互联网时代,简历模板并不难找,但真正有效且实用的模板少之又少。一个内容和形式均不具备可参考度的模板,在2年的时间内,仍然获得了1000多万的下载次数,这让马晓看到了用户的需求所在。
马晓的第一次创业苦撑了3年时间,最终由于经验的缺乏以失败告终。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反省,马晓觉得自己明白了很多。面对这样的用户需求,他开始按捺不住自己的创业心思,“我是带着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去创业的,你想如果每年有700万大学生因为不会写简历而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能力,会带来很大的社会问题。如果我们去解决了这个社会问题,肯定能从中赚钱。”于是,在2012年夏天,马晓和他的两个合伙人,同时也是他的大学同学,何帆、沈锴,一起做起了乔布简历,将简历作为自己的引流工具,开始了他们的第二次创业之旅。
创业
180万份简历印证市场需求
在国内,简历制作并不被普遍认可为是一项专业化的技能,马晓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他将上海滩能买到的所有关于简历制作的书籍全部买了下来,一共有150多本,一本本地翻看,在慢慢积累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度。他认为,简历一定要重内容而不是形式,“最根本的一定是内容。”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想要做好内容,就必须在前期做大量的研发工作。
在创业初期,他和他的1个合伙人,带着8名上海交通大学的实习生一起,利用暑期和周末的时间,对各个行业进行研究,并制作出相应的模板。“这个事情几乎是一个无底洞,目前也没有其他人在做。需要的投入成本非常大,并且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算是运气好的,在那个时候拿到了平安创新投资基金的天使轮融资,不用担心资金的问题。”马晓说道。
这个研发团队现在仍然维持着十几个人的规模,不断地做行研、出模板。如今乔布简历上的简历模板已有2800多个,覆盖到了35个行业,超过400个岗位。此外,乔布简历还专门为简历开发了编辑器,并且可以一键导出不同格式的版本,还可以发布到在线小组寻求点评。
选择用简历作为引流的工具,有其天然的逻辑。首先,学生需要知道,能够敲开工作大门的简历,是什么样的“产品”,其次,第一次写简历的学生还想知道,获得自己心仪工作的人有什么样的简历,企业需要拥有什么样简历的人,从而自然而然地用到模板。
第二次创业显然比第一次更加成熟,也更加扎实。由于简历模板的牢固基础,乔布简历的用户增长非常迅速,现在乔布简历的平台上已经积累了180万份简历,“我们通过互联网证明了用户的存在。”马晓觉得自己的这段历程,是出于对现代商业的信仰,对互联网的信仰,才能为足够多的人解决问题。
这种信仰也获得了投资方的认可。从第一次创业时候的无人问津,到第二次创业过程中的主动问询,乔布简历保持着每年完成一轮融资的稳定节奏。其天使投资方平安创新投资基金与乔布简历接触了短短的两天时间,就做出了投资的决定,其创始团队是一个重要因素。
乔布简历的创始团队给平安创投基金董事总经理郁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想到了电影《中国合伙人》,三人是上海交大的同学,马晓是出色的销售,另外两人分别是出自IBM的技术和用户体验的大牛,虽然人少,配置却十分健全。那个时候,乔布的这支团队已经搞定了国内几乎所有的985、211高校,和中国最优秀的一批年轻人通过简历的方式产生了联系,这样的执行力也让郁乐刮目相看。
发展
用简历引流形成线上动态人才库
最初的时候,乔布简历更像是一款简历制作工具。每到求职季,大学生们在这里找到自己心仪的简历模板,在线上制作完成,如果要下载到本地,再支付10-20元。当年,线上生成的简历约为7万份。
2013年底,在获得平安创投的天使轮投资之后,创始人马晓将简历功能免费,这一次小的调整让乔布平台上的简历数量开始迅速增长。到2014年,平台上一年生成约150万份简历。目前,这一数字每天增加一万多。
从一开始,马晓就并不满足于将乔布做成一个单纯的简历工具,而是将乔布的未来定位为“年轻人的职业社区”。
经过几年的职场生涯,当曾经的求职者成长为有一两年经验的职场人后,就有大学里的师弟师妹想要更早体验到职场的环境,听这些师兄师姐分享经验,帮他们打造一份漂亮简历的需求,就比求职本身更为强烈。这时,乔布将这批用户引流到“高校”“小组(Beta)”“求职指南”等版块。这几个版块强调社区属性,尤其是“小组”,分为“求职小组”和“校园小组”,采用PGC+UGC的运营方式,希望解决学生求职的碎片化困惑。
这与马晓的预期相符。在与1000多所全国的高校合作,举办大量与简历、求职等主题相关的线下活动之后,乔布的平台上已经聚集了绝大多数正在求职的年轻人,不止是毕业的求职季,毕业后几年内,每次与简历和求职相关的需求,他们仍然会想到来乔布看看。
2015年5月底,乔布简历宣布获得了晨兴创投的千万美元级A轮融资。这一轮投资方晨兴创投则更加迅速,只用了一顿盒饭的时间,便敲定了投资动作。此时,乔布平台的最初一批用户刚刚完成最初的职场经验积累,有可以分享的知识,有带一个小团队的需求,他们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平台直接发布对实习生的招聘需求,平台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真正搭建起一个可以循环的职场人的成长生态,增加用户黏性,延长生命周期。他们现在在乔布平台上的活跃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领英(LinkedIn)。拥有一个在互联网上动态更新简历的人才库,能够发挥的价值比简历本身大得多。
郁乐甚至做出了这样的判断,他觉得这样的方向让乔布成为了中国最有可能替代领英(LinkedIn)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