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记背”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误导

2015-05-30刘小影

东方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效率教材

刘小影

【摘要】自孔子、苏格拉底所处的“轴心时代”以来,特别是在中国古代教育中,“记忆式背诵”历来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在特定的学习内容及僵化的科举体制下的四书五经式的考试中有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当教育机构及各环节发生重要变化时,它的作用就显得较小。有时,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关键词】“记背”;教材;高中历史;效率

一、“记背”式教育的历史渊源的误导

“记背”的含义即:通过翻阅书本、反复记忆,并能够准确的叙述出。

有人讲中式的古代教育重视记背,其实不然,最早的教育,如孔子教学反而重理解更多些。仔细研读《论语》,就会发现,孔子的教学多是以问答式,且是生问、师答,而非是当今的“师问、师答”。孔子师徒对大道的阐释早已超过了简单的记背,但相反,随着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虽然打破了阶级贵族限制,但高官厚禄成为那个时代大多读书人的夙愿。至于怎样获得功名,须要研读科举考试的教材,无非是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范围有限,想要在众多参考者中胜出,须要将教科书背诵下来,为此,众书生的前半生都在摇头晃脑的苦记中度过。

通过以上对比,很明显,中式教育的“记背”是从科举考试开始,而非自孔子讲学开始。

二、“记背”式教育在当今中国教育的现状

就我们陈村镇而言,“记背”自幼儿园时代就开始,一直到初中依然延用。迫于考试及期末考核的压力,也由于考试试题的范围限制,导致我镇的义务教育阶段更倾向于“记背”,而忽视了学生的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例如,今年刚接手的高一六班就有一个鲜明的案例。当给他们讲解历史知识时,发现有不少学生的思路较难打开,在找学生了解情况时发现,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老师会在考前划出背诵范围,并告诉他们,只要记住这些知识点,肯定得高分。当他们在高一的历史学习中,如法炮制时,发现不管用了,于是有不少学生较为苦恼,但思路又不能短时间打开,因此,高一阶段的部分学生往往处于较尴尬的局面。

目前,“记背”是很大部分老师告诉学生的一种方法,甚至有老师说,只要背到这些知识点,就会考高分。虽然试卷上都是有解的,只要知道该知识点就可,但现实中的世界存在很多无解的题目,如果老师一直这样教育我们的学生,试问,无解的世界,他们该怎么办?

广东教育在全国处于前列,我了解其它地方的初级教育也存在这一现象,为此,我也在此呼吁,让学生从小开始,多一些思考,少一些记背吧。

三、“记背”式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局限性

首先声明,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记背”并不是完全无效,肯定会有作用,但作用太小,此处,我所论述的仅是没有思考的读书。

了解高中历史教学的老师们肯定知道,高中历史信息量大,专业名词多,陌生名词接踵而来,涌现在课本中的每个章节里。这个时候,如果仅仅死记硬背的话,就很难将节与节之间、单元之间的联系架构起来。

如:高一第一学期学习必修一政治史中,第一单元有两大线索:皇权与相权之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如果将第一单元的各课分开来记背的话,就很难搞懂穿插于整个第一单元的两大线索,这时,学生的记忆是一个个独立的,不仅容易忘记,且做题时更不理解题目所表达的考点。学生只有做到在理解这两大线索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掌握第一单元的精髓所在。

这样填鸭式的教学,高一时会有些效果,但高三最后的总复习时,就会日益凸显出它的后遗症。高三的复习是将三本书(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结合起来,如果仅仅是停留在记住了而洋洋自得的话,结果一做题,特别是材料题,就会发现无法将所记的知识点中搜集有效的信息进行作答。结果是试卷上写的满满的,但却很难看到采分点。相反,真正理解题目的同学虽然在试卷上写的字相对较少,但句句是采分点,最糟糕的是,会极大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动机,因为这个方法之前好使,但现在更努力却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也不能达到我们所提倡的高效,反而是高成本、低回报。

四、“记背”式教学的突破——理解式教学

也有老师抱怨,这样的理解式教学只适合于生源好的学校,我们这样的生源不适合,层次达不到,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拖慢课时。

其实,我校生源也不理解,但我们在上一轮的教学中,面对同样的生源,我们从高一入学时便开始引导学生的思维转变,课堂上在讲解知识点,更注重对它的来笼去脉的分析,同时穿插对题目的解析。课后作业被评为作业最少的科目,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厚,课堂效率高。因为学生发现学习历史,并不是像之前枯燥的“记背”,而是在听课的过程中就可以理解并顺其自然的记住,即享受了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又提高了效率,自然对历史的抵触减弱。当然,最后每次考试均较理想。

历史教育在国民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及历史责任感,打开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及高尚的道德情操,立足于教材,又抛开课本,才能使学生真正从历史学习中得到些领悟,相对于冰冷的成绩,我想,它更重要的价值应该是人本情怀吧!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效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