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进、置、出”多层次开展阅读对话

2015-05-30杨生有刘永芬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天游峰李时珍词句

杨生有 刘永芬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对话作为一种行为策略,其过程是复杂的,阅读对话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在教师、学生、文本彼此之间不断循环往复的对话中螺旋式递进的。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开展多层次的阅读对话,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关 键 词】 阅读对话;文本;感悟;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对话作为一种行为策略,其过程是复杂的,阅读对话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在教师、学生、文本彼此之间不断循环往复的对话中螺旋式递进的。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开展多层次的阅读对话,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怎样有层次地开展阅读对话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走近文本,带着问题解读文本的表层意思

在语文教学中,不管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教学,总伴随着一些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解答问题,从而完成对文本的学习,问题成为引导学生走近文本的一条路径。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无法进行,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策略。

二、走进文本,品评词句进行个性化阅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如我听过一位老师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时,把这篇长达13个自然段的文章抓住重点,长文短教,引导学生品味词句,体会李时珍为修《本草》吃苦而不怕苦的精神。他的这种教法让我受益匪浅,他是这样引导学生品味:一是夜宿古寺——品味李时珍长年累月的生活之苦。这篇文章共有13个自然段,其中用了7个自然段描写了李时珍夜宿古寺之苦。而夜宿古寺这样聚焦的特写镜头在李时珍将近30年修订《本草》的岁月里不是一次,而是他一种生活的常态。这位老师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读1~7自然段,用他们原有的知识作为起点找出自己觉得是描写生活之苦的词语,学生很快就找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三个词语,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背景资料理清三个词语的关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是李时珍在长年累月的一种生活状态,接着让学生通过联系课文理解如何“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学生静心默读、批注,找到了描写生活之苦的句子“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用陶碗舀来泉水”“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让学生在通过特写镜头充分体味了“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之苦后,再来回味“长年累月”这样的生活,对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就有了深切的感受。

二是月色、砖块——长年累月的工作之苦。对艰苦的工作环境的描写集中在8、9自然段,老师引导学生找到“李时珍以透过露天屋顶的月色为灯,以砖块为桌,边写边忆,神情专注。”这样的句子,再联系自己的学习环境去比较,去切己体验,感悟一盏明灯不可得,一张桌子亦困难的环境之苦,丝毫没有影响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热情的可贵精神,从而彰显不怕苦的文章主题。

这位老师在教学中通过长文短教的方法,让学生在词句的品味中处处体会到李时珍修订《本草》之苦,却又处处体现他的不怕吃苦,步步深入地体会了李时珍“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的博大情怀。

三、置身文本,诵读传情进行立体化阅读感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章不是无情物,在学生习得言语、感悟人物精神品质的同时,教师要精心引领,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有感情的朗读,进行立体化阅读感悟,激发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情感互动,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以升华。如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时,在学生通过品评词句理解了天游峰的高和险后,还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现天游峰的特点。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同学们能把心放到文章中去,通过品评词句来体会天游峰的高和险吗?你们能否通过感情朗读来把我们带到高而险的天游峰上去呢?这样再让学生自己试试,起立读读,通过这一诵读传达出天游峰的特点,使学生的感情也得到升华。

四、走出文本,交流诉说进行深层次阅读感悟

长期以来,课外阅读一直是我们忽略的教学区域,不被我们重视的教学内容。但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课堂上老师的教学外,更重要的是课外的大量阅读。为了让这项工作真正落实有效,我除了整合各个阶段的书目,列出自读和必读的书目外,还引导学生开展“每周一读一写一讲”活动,让学生进行交流诉说,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这样做的:“一读”就是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这节课可以是“课外阅读指导课”,或是“作品欣赏课”,或是“静心阅读课”。“一写”每周写一个读书笔记,从书中摘抄好词佳句,并对自己体会深的地方写上自己的阅读感悟。“一讲”每周都进行读书交流,轮流由同学上台讲自己所读课外书中精彩部分的主要内容、读后的感想等。这样的课外阅读训练,既激励学生有目的地去看书,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口才。这个平台上,让每位学生都能展示自己,多些体验和感受,同时又能读些书,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参考文献】

[1] 李兴华. 阅读与对话[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2] 尤一梅. 实现有效阅读对话的策略[J]. 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10(2).

[3] 张清静. 在阅读对话中感悟文本[J]. 成才之路,2010(19).

猜你喜欢

天游峰李时珍词句
丹山碧水
解码李时珍
武夷山归来
中国药神李时珍
点评曹海永老师的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学散记
秒变戏精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