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015-05-30王海霞
王海霞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铸造孩子良好性格和人格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观念、态度与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小学生心理不健康问题的发生,其多数与家庭环境不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父母应为孩子创设健康、积极、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用民主、和睦的教养态度和科学的教养方式,以自觉的、持续不断的努力去开发孩子的一切潜在能力,促使孩子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一、家庭因素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家庭结构、教育方式也随之改变。家庭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习成绩,甚至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许多研究显示,小学生心理不健康问题的发生,其多数与家庭环境不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现代家庭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又绝非千篇一律,一般来说,民主型家庭中的父母能平等地对待、尊重孩子,能与孩子相互沟通,交流各自的看法,能给孩子以鼓励和诱导,对其缺点错误能恰如其分地批评指正,以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专制型家庭常常强调辈分,强调绝对服从父母长辈的意志,用权利和强制性的训练使孩子言听计从。
长期在父母高压政策下生活的孩子,他们自身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容易形成胆小、自卑的心理;溺爱型家庭中的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孩子往往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易形成放任、自私、放肆、易发脾气、为所欲为、好夸口的行为品性;放任型家庭中的父母认同“树大自然直”的观念,对孩子采取漠不关心、放任自流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漠视孩子的内心世界和需要,这种忽略型家庭中的孩子常会逐渐养成冷酷、攻击、情绪不安等心理。
2.家庭结构的变化
家庭结构变化表现在单亲家庭不断出现,家庭结构的稳定性正在动摇,再婚率不断上升,伴随而来的是家庭的解体与重组。通过对我校学生的家庭结构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生活在不完整家庭中(双亲一方或双方由于死亡、离婚等原因而造成的一方或双方不在的家庭)的孩子,有心理健康问题者占13.8%,而完整家庭中有问题的孩子只占0.2%。这充分说明健全完整的家庭结构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良好的作用;破裂的家庭结构使父母无力教育自己的孩子,给孩子带来了过分紧张的生活气氛和感情冲突,缺乏温暖和关怀,致使他们失去了生活目标,容易形成变态心理和怪僻性格,如多疑、孤僻、冷漠、心神不定或神经质、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
3.父母自身的素质
父母自身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和心理状态。很多研究成果表明:父母的文化素质与子女的心理健康有较大关系。一般说来,若父母的文化素质高,教育水平相对较高,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强烈的求知欲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培养他们顽强的进取精神,同时在孩子的学习上也能给予较好的指导。就心理素质而言,父母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行为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而不是言辞说教,因为孩子生活在一种与父母心理神奇的融洽、感应和参与的状态之中。他们对父母内心的重大变化经常有迅速的反应,父母的心理障碍也会毫无例外地投射到孩子的心灵上。
4.父母对孩子的期望
家长的期望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作用。从心理学来讲,期望是一种心理定势,父母对子女的态度激励着孩子不断向前发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格尔的研究表明:教育者的期望对受教育者有重大影响。因此,父母对子女的美好期望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家长的期望越高,对孩子的激励越大,就越能强化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利于孩子意志品质的锻炼,形成远大的抱负。但是,这种期望必须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合孩子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成员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是治家、教子的基本条件。家庭和谐的关键是居于核心地位的父母双方。有责任感的家长为了家庭的幸福和子女成材,有必要认真研究家庭教育环境与孩子心理健康的知识,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以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
1.民主的家庭环境
作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作风民主、和蔼可亲,这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将产生极为有利而深刻的影响。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子女既是长辈,也是老师和朋友,切忌把社会角色带进家门,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子女,站在子女的角度,才能发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千万不能按家长自己的主观意志随心所欲、拔苗助长;家庭内出现矛盾和分歧时,切忌急躁、粗暴,尽可能热心肠、冷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2.务实的家庭作风
孩子对于一种家庭教育环境的心理能力表现在他对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形象的适应和接受,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最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因而父母时刻要意识到身旁有一双天真无邪的眼睛在看着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处处以身作则,同时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多示范,少说教。
3.乐观的家庭行为
父母乐观、镇定、愉快的情趣对孩子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父母应自学克制来自各方面的烦恼、伤感和忧郁,控制自己的不良性格,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孩子感到家庭是温馨安全的。另外,家庭中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气氛也应充分考虑其教育的影响。目前有些家长对家庭陈设、衣着服饰、吃喝娱乐等十分注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却漠然处之,这是万万不可的,任何一位家长都不应低估这种“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
4.健康的家庭情感教育
父母要重视对孩子健康情感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恰当地进行挫折教育,从小锻炼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平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良好的社交能力及合群、协作的素质。为子女营造安逸的生活环境,让他们万事如意免受一切挫折,这似乎成为许多父母,尤其是家境比较富裕的父母的共同追求。但是这种“厚爱”,致使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任性、脆弱、依赖的弱点,这与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娇惯是分不开的。如果孩子从小就能不断经历一些小逆境,长大后,身遇逆境时则没有很强的心理承受力。
5.正确的教育观念
鲁迅先生说过:“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长大了以后,他就做不了人。”孩子虽小,但他们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是一个有思想、有头脑、四肢健全的人。父母要树立正确的孩子观、教育观和价值观,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权利,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思想,以平等、民主、自由的氛围去与孩子交往;了解孩子内心的发展及需求,对孩子及其活动表现出真实的兴趣;与孩子成为知心朋友,帮助他们提高语言及行为技能;不仅向孩子提供物质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提供行动上和精神上的强大支持,让孩子在家庭中生活得快乐而又真实。父母有责任和义务用民主、和睦的教养态度和科学的教养方式,以自觉的、持续不断的努力去开发孩子的一切潜在能力,促使孩子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灵台县东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