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前副总理喋血记

2015-05-30东航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反对派普京乌克兰

东航

午夜枪声起,著名公众人物在克里姆林宫不远处被杀

2015年2月27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依然春寒料峭,前一天刚下的一场雪尚未化尽,略带湿润的空气里残留着寒意。当天夜里,天气阴冷。随着夜色加深,位于市中心的红场上已鲜见游人身影,街道两旁的路灯闪烁着昏黄的光,只有稍远处的克里姆林宫依然灯火通明。

深夜时分,从红场边上的中央百货商场大门内走出一位五十岁上下的中年男子和一个身材高挑、风姿绰约的年轻女子。男的是俄罗斯反对派领袖、前副总理涅姆佐夫,女的则是其女伴、来自乌克兰的“90后”平面模特安娜·杜丽茨卡娅,他们刚刚在商场里的一家高级咖啡厅用过餐,此刻准备前往涅姆佐夫在莫斯科河南岸区的公寓。

当俩人行走到圣巴西尔大教堂附近横跨莫斯科河的行人桥上时,一辆白色汽车从后面驶来,一名枪手跳下汽车,掏出手枪朝着涅姆佐夫背后连开七八枪,涅姆佐夫身中四枪倒地,行凶者从容不迫地跨过街边的护栏,乘坐汽车逃离了现场。

当时距离这对男女数十米远的几名行人被突然响起的枪声惊呆了。震惊过后,他们马上跑到枪击现场试图救助那名遭到枪击的男子,不过中枪男子由于伤势过重已经当场死亡,而与之同行的乌克兰女子只是受到了惊吓,并未受伤。几位目击者后来对采访他们的媒体说,案发当时他们并不清楚中枪男子的身份,事后才知道遭枪击身亡的是俄罗斯政坛资深的反对派领导人涅姆佐夫。

涅姆佐夫惨遭枪杀的消息一经披露,马上引起了俄罗斯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被害人的身份以及案发地点、时间实在太特殊了——曾当过副总理的反对派领袖涅姆佐夫在警卫森严的克里姆林宫附近被射杀,成为“自普京执政以来被刺杀的最著名的公众人物”,更重要的是,就在遇刺前的两小时,涅姆佐夫刚刚接受过莫斯科回声电台的采访,谈论起将在一天后的周日(3月1日)举行的反对派反战游行,这次游行的目的是反对俄罗斯卷入乌克兰东部冲突。作为发起人之一,涅姆佐夫原本打算出席游行。涅姆佐夫生前在推特上发的最后一帖以及他接受采访时都在呼吁人们参加反战游行。如此敏感时期,有人公然在克里姆林宫外行凶,杀害俄罗斯重要的政治人物,实在太不寻常了。

那么,这位涅姆佐夫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年轻的科学家因关注环保而进入政坛,曾被誉为

“改革神童”

涅姆佐夫全名为鲍里斯·叶菲莫维奇·涅姆佐夫,1959年10月9日出生于风光旖旎的黑海度假胜地索契市,他的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医生。

学生时代的涅姆佐夫并不热衷政治,其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他于1981年毕业于国立高尔基大学无线电物理系,1985年获得该校副博士学位。从1981年起涅姆佐夫即开始在高尔基无线电物理所从事科研工作,一直在那儿待了整整十年,由初级研究员晋升至高级研究员,并如愿成为一名核物理科学家和环境学家。1986年4月,苏联统治下的乌克兰境内发生了震惊全球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反应堆爆炸事故。该事故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对涅姆佐夫个人来说则是提供了一个改变其人生轨迹的契机。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涅姆佐夫开始以环保积极分子的身份组织了数次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这些活动对于阻止在其居住的地区兴建新核电厂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经常在大型群众集会上抛头露面,涅姆佐夫受到了家乡人民的信任和支持,随后不久即涉足政坛,担任俄联邦最高苏维埃(相当于议会)高尔基市(后更名为下诺夫哥罗德市)人民代表,成为俄罗斯议员。

千里马还得靠伯乐发现和提携。涅姆佐夫之所以能够在政坛中平步青云,正是因为他得到了当时的国家首脑叶利钦的赏识。

涅姆佐夫进入议会不久就与叶利钦熟识了,并在1991年的政治动荡中态度坚决地与叶利钦站在一起。叶利钦坐稳总统大位后投桃报李,将对其表现忠诚的涅姆佐夫任命为俄罗斯总统驻下诺夫哥罗德州的全权代表。1991年12月,当时年仅32岁的涅姆佐夫出任该州州长。

位于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哥罗德州是军工及重工业企业集中的地区。涅姆佐夫年轻且善于雄辩,英语很好,也懂得如何应付媒体。他出任州长后,锐意推行经济改革,邀请著名经济学家、“亚博卢”集团领导人亚夫林斯基及其班子加盟合作,共同制定了一系列私有化改革计划,在有“汽车城”之称的下诺夫哥罗德市及其周边地区,大规模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他的主导下,该州在俄罗斯率先将农场私营化并将小商店拍卖出售,恢复了世界闻名的下诺夫哥罗德集贸市场,并通过各项改革举措使该州成为能为联邦经济困难的州代缴预算款的为数不多的州之一,被媒体热捧为“赚钱的俄罗斯模范”。涅姆佐夫在工作中提倡“不说谎、不受贿、不瞒人”,他的信条是干实事,少参政。他在这个地区的改革被西方专家认为是“整个俄罗斯其他地区的样板”,涅姆佐夫本人也赢得了“改革神童”的美誉,被普遍认为是俄罗斯政坛一颗正在升起的新星。

新星仕途由盛转衰,普京上台后他沦落为反对派头面人物

政坛风云,变幻莫测。对政治人物来说,大红大紫和衰落沉沦往往在朝夕之间。涅姆佐夫的从政经历即是这方面的典型之一。

在下诺夫哥罗德州主政的几年是涅姆佐夫仕途中的顺境时期。这个“不是来自旧官场”的年轻州长善于辞令、形象颇佳且理政有方。他自任职以来一直吸引着公众的注意力,受欢迎的程度直线上升。

坚持经济改革取得的可喜成绩也促成了涅姆佐夫职务方面的晋升。1993年新议会选举后,涅姆佐夫作为俄联邦委员会代表曾先后负责立法、预算、财政信贷、货币发行、税收政策及海关调节等方面的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1996年身为州长的涅姆佐夫又当选为联邦委员会成员,并出任社会政策委员会主席。时任总统的叶利钦很赏识他的才华。1997年3月17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发布了关于改组俄联邦政府的命令,进行了自他当权以来历次政府调整中最彻底的一次人事变动。在所有新任命的政府成员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时年38岁的新任政府第一副总理涅姆佐夫。这标志着涅姆佐夫已成为俄罗斯重要的政治人物,并一度被观察家视作叶利钦的接班人。

可惜的是,涅姆佐夫的春风得意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因为他任俄第一副总理的那一阶段是被后来的政治分析人士评价为俄罗斯政府执政能力最糟糕的时期。1997年11月,涅姆佐夫被解除第一副总理职务,但是继续担任俄燃料能源部部长。1998年,俄罗斯股市崩溃,随后的经济危机让涅姆佐夫主持的能源部门的改革以失败告终,其政治生涯遭遇滑铁卢,被迫辞去了所任职务。涅姆佐夫心中暗藏的俄罗斯总统梦也化为泡影。

与涅姆佐夫的“滑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普京的迅速崛起。后者于1999年8月被擢升为俄罗斯政府总理时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政坛新人,但他因严厉打击车臣分裂势力和采取有力措施稳定俄经济而得到选民的支持,于2000年顺利当选俄罗斯总统,开启了属于他的克里姆林宫时代。自普京上台后,涅姆佐夫在政治上越来越亲西方。起初他还一度试图进入政府工作,但很快他就成为俄政坛重要的反对派领导人。在2003年离开俄罗斯议会后,涅姆佐夫组建了许多反对派组织,并与其他一些反对派领导人一起组织过多场反对派示威活动。2005年到2006年,涅姆佐夫曾担任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的顾问。对俄罗斯民众来说,这是涅姆佐夫的政治污点。涅姆佐夫是俄罗斯政坛的名人,但喜欢和支持他的俄罗斯人却非常少。2012年6月,涅姆佐夫当选为俄罗斯人民自由党联合主席。他多次公开批评普京,谴责普京将俄罗斯卷入乌克兰危机,指责普京应该为俄罗斯经济局势恶化负责,还公开批评俄罗斯政府在筹备2014年索契冬奥会中有腐败现象。但长期以来,涅姆佐夫和其他反对派人物遭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封杀。据《纽约时报》称,近年,涅姆佐夫被进一步边缘化,同另一位著名的俄罗斯反对派明星人物纳瓦利内相比,涅姆佐夫的星光已逐渐暗淡。

花花公子政坛失意,情场得意

涅姆佐夫遇刺身亡后,其私生活也成了媒体和公众感兴趣的话题。

据俄罗斯“生活新闻网”报道称,涅姆佐夫长相英俊潇洒,谈吐风趣幽默,是个风流的花花公子,从数家媒体爆料的这位大名鼎鼎的反对派领导人的罗曼史中不难发现,涅姆佐夫女人缘极好,身边不乏名媛、模特、电视主持人、记者。她们与他关系暧昧、交往亲密。但他真正意义上的婚史只有一次。

赖莎·涅姆佐娃是涅姆佐夫人生中的第一个女人,也是他唯一的法律意义上的妻子。俩人相识于下诺夫哥罗德市,当时涅姆佐夫还是一个默默无闻、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而赖莎是一名图书馆管理员。据俄《共青团真理报》披露,涅姆佐夫在该市一家饭店邂逅了赖莎,她高傲的气质、美丽的秀发深深地吸引了他。而后,他们相识、相爱、结婚。赖莎于1984年生下一女,取名然娜。然娜现在是一名记者,同时也是“俄罗斯商业咨询”电视频道的节目主持人。

1995年,时任下诺夫哥罗德州州长的涅姆佐夫在接受当地电视台主持人叶卡捷琳娜·奥金佐娃采访时,已是一个孩子父亲的涅姆佐夫与这位“下诺夫哥罗德第一美女”擦出了爱的火花且感情迅速升温。俩人起初还是秘密交往,但在叶卡捷琳娜为他先后诞下一子一女后,他们的关系渐渐浮出水面。在得知涅姆佐夫有情妇之后,赖莎选择了与丈夫分居。不过,由于涅姆佐夫拒绝与结发妻子离婚,这使得他与情妇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俩人时常发生争吵。

在涅姆佐夫与叶卡捷琳娜发生“冷战”时期,涅姆佐夫很快又有了新欢——他的女秘书伊琳娜·科罗廖娃。《共青团真理报》称,伊琳娜性格安静、可爱、温柔、甜美,她与涅姆佐夫育有一女,取名索菲亚。

涅姆佐夫虽然政坛失意,情场却颇为得意,有多名女性被他的“魅力”吸引。除了上述三个已为涅姆佐夫诞下子女的“妻子”外,他还有三个情人——第一个叫阿纳斯塔丽·奥格涅娃,是位名媛,2012年,俩人曾共赴迪拜度过圣诞假期;第二个是有“高加索小猫”之称的扎米拉·杜古日娃,俩人相识于2013年莫斯科的一次反对派集会上,随后就展开了一段历时两年的罗曼史;第三个就是目睹涅姆佐夫被枪杀全过程的乌克兰模特安娜·杜丽茨卡娅。他们于2011年相识。出生于1991年的安娜当时还是一名大学生,她对涅姆佐夫一见钟情。安娜曾于2013年年底为涅姆佐夫堕胎。

令人感到荒唐的是,涅姆佐夫身边的女人对其或明或暗的风流史心知肚明,却选择了和平共处。2009年10月9日,涅姆佐夫五十岁的生日宴上就聚集了所有他最爱的女人——赖莎·涅姆佐娃、叶卡捷琳娜·奥金佐娃和伊琳娜·科罗廖娃。《共青团真理报》写道:“涅姆佐夫非常智慧地在他四个孩子的三个母亲之间维系了良好关系。这已经是第三次他将所有人聚集到自己的生日宴上。”

在涅姆佐夫遭枪击身亡后,他心爱的女人们的表现也大不相同。其葬礼于3月3日举行,然而,生前陪他度过最后一刻的美女模特安娜却于2日晚就离开莫斯科,飞往乌克兰,拒绝出席涅姆佐夫的葬礼。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前妻”叶卡捷琳娜在得知噩耗后即刻携带女儿吉娜和儿子安东乘飞机赶到莫斯科与他告别,还带着两个孩子在涅姆佐夫遇害的地点为其献花,而有关涅姆佐夫下葬的消息则是由他的另一位“妻子”伊琳娜对外公布的。

枪击事件引起震动,

西方媒体借机攻击普京

涅姆佐夫遇刺身亡事件,像一颗突然引爆的政治原子弹,令俄罗斯朝野为之震动。从该事件的主人公身份、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来看,该事件都带着强烈的阴谋色彩。在从不缺少阴谋论的俄罗斯,这种带有政治悬疑片色彩的案件自然会引发一系列猜测、批评,俄罗斯国内外探寻真相的舆论压力也汹涌而至。有分析人士甚至认为,涅姆佐夫死于俄罗斯内政与外交变局的转折点上, 影响不亚于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第一时间的表态就说,这是场“暗杀阴谋”,目的是制造政治混乱。是的,自己的反对者在搞反对游行前夕死于自己的办公楼门口,这对普京而言无疑是个大麻烦。反对派一口咬定是普京,或是亲普京人士所为;而官方则暗示,可能是有西方势力从中搅局,甚至是反对派自制牺牲者。2月28日,普京在总统网站上发布的声明中表示,这一残忍的杀害有谋杀的迹象,且带有极度挑衅的性质,凶手应为这场恶劣且无耻的谋杀负责,并受到应有的惩处。俄罗斯政府将竭尽全力查出涅姆佐夫一案的主使者和执行者,将之绳之以法。普京下令俄罗斯调查委员会、内务部及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负责人组建案件调查小组,并要求将案件调查进程掌握在个人监督下。与此同时,普京还对涅姆佐夫的亲友表示深切慰问。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纳雷什金也公开发表声明称,在莫斯科市中心发生的这起枪杀案是对国家和社会发出的挑战。

涅姆佐夫之死在俄罗斯社会同样掀起了政治波澜。3月1日下午,俄罗斯反对派在莫斯科市中心为遇害的反对派领导人、前副总理涅姆佐夫举行追悼游行,路线涵盖涅姆佐夫遇害地点及周边地区。当日原本是涅姆佐夫所在的反对派举行反对乌克兰战争的“俄罗斯之春”大游行的日子,按照原定的计划,涅姆佐夫将在活动中公开俄军参加乌克兰东部战争的“证据”。然而,两天前的四发子弹夺去了涅姆佐夫的生命,故而游行活动改换,成为对他的悼念活动。此次活动最初预计有五万人参加,但莫斯科警方称,实际参加人数为二万六千五百多人,且警方对这次“纪念性质的游行活动”采取了“柔软”态度。

美国总统奥巴马、法国总统奥朗德、德国总理默克尔等纷纷谴责谋杀。奥巴马发表声明,对“残暴的谋杀”进行谴责,并敦促俄罗斯尽快展开公正和透明的调查。而西方媒体则大多用怀疑的眼光盯着普京,因为涅姆佐夫身上最闪亮的标签就是“普京的批评者”。德国《明镜》周刊和美国《纽约时报》都刊登了内容大致相同的评论,认为涅姆佐夫的死并不孤立,此前批评克里姆林宫的反对者死于非命者为数不少,“在普京就任总统后的十年里,多位知名记者和权利工作者被枪杀,这些袭击被认为是他们的工作招致报复。2004年,《福布斯》杂志的保罗·克列布尼科夫遭枪击身亡;2006年,以反对车臣战争的激烈论战而闻名的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遭到枪杀;2009年,纳塔利娅·埃斯蒂米洛娃在北高加索遭遇绑架,并被枪击身亡”。

有分析人士认为,涅姆佐夫之死不但会引起俄罗斯国内反对派对普京的批评,也会再次引发美国对俄罗斯的打压。由乌克兰危机而引起的俄罗斯与欧美之间的对峙有可能被引入俄罗斯国内,外交博弈变成内政纷争。

不过,俄多数舆论则肯定地认为,这起案件掀不起大风浪。涅姆佐夫之死或许是俄反对派的一个重要节点,但这并不等于说其前景就此看好,因为与普京的声望相比,涅姆佐夫的名声实在过于弱小。尽管目前俄罗斯经济陷入困顿,但普京在俄民众中仍拥有强大的支持度,何况俄反对派自身存在很多问题,自2012年的抗议活动以来,俄反对派已成一盘散沙,其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亦不受多数民众支持。当前,俄罗斯正在努力调解乌克兰局势,在俄罗斯内部越来越少的人愿意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某些政治力量和西方舆论指责是普京杀死了涅姆佐夫,其目的在于动荡俄罗斯局势。但现实状况不一定能让他们如愿。或许涅姆佐夫的被杀会使俄罗斯反对派的反政府行动更加积极,但对俄罗斯社会稳定并不能造成一定规模的影响。

案情迷雾重重,最终可能成为“水落石出的悬案”

自涅姆佐夫遭枪杀事件发生后,对此案的侦破工作便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俄罗斯调查委员会还悬赏300万卢布(1元人民币约合9.8卢布)征寻破案线索。

2月28日,俄调查委员会根据当时目击者的描述以及对案发现场的调查,发布了涉及案情的首份详细声明,称“综观作案地点选择、作案手法等一系列因素,这起案件无疑事先进行过精心策划”。

根据调查,案发当时涅姆佐夫正与女伴前往他的公寓,那里距事发地点不远。显而易见的是,这起罪行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得知了涅姆佐夫的行动路线。嫌疑人所乘坐的车辆为白色福特汽车,该车的车牌号已被确定。枪手的凶器是一把马卡洛夫手枪,涅姆佐夫背后遭到四次枪击,死亡时间在2月27日晚上11点40分,但在案发现场找到的六枚弹壳分属于不同的制造商,这让调查面临不小的困难。

那么,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动机又是什么呢?自案发后,各种阴谋论层出不穷,案情也显得迷雾重重。据俄调查委员会分析,引发谋杀案可能有四个原因:一是这场谋杀是为破坏国家政治局势稳定而策划的阴谋;二是谋杀可能与宗教极端势力有关联;三是不排除此事件与乌克兰危机有关的可能性;四是可能因为与涅姆佐夫有个人恩怨而对其施加的报复行为,比如,有可能是被其乌克兰女友的前男友所杀。案发之后,有多家俄罗斯媒体将目光投向了事发时与涅姆佐夫随行的女伴安娜,这位比涅姆佐夫年轻32岁的女模特是此案近在咫尺的唯一目击证人,不可能没看到凶手,但她在接受询问时却坚称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不知道。这只能说明,要么她是被吓坏了,要么她是在有意隐瞒什么。更令人生疑的是,作为曾经因为涅姆佐夫而做过流产手术的情妇,安娜与涅姆佐夫的关系应当是相当亲密的,按说她应当参加涅氏的葬礼,然而奇怪的是,她却在葬礼举行的前一天飞回基辅了。

3月上旬,涅姆佐夫被杀案有了新进展,据俄罗斯国营电视台报道,当局已于7日和8日两天内先后拘捕了五名刺杀反对派领袖涅姆佐夫的嫌犯。报道援引俄安全部门消息人士的话说,涅姆佐夫遇害后,办案人员根据现场目击者的描述,掌握了嫌疑人的体貌特征,并在侦办过程中发现了嫌疑人实施犯罪时所驾驶的车辆,以此为突破口,发现了嫌疑人的生物学信息,进而将目标锁定上述人犯。报道引述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的话说,总统普京已得悉几名疑犯被捕之事。五名嫌疑人中有两名已正式被控参与谋杀,这二人均来自北高加索南部地区,其中一人还是俄罗斯内务部队“北方营”的特警,俄相关部门正在对此案加紧审理。

不过,抓获嫌犯并未让俄罗斯松口气,因为被抓获的几个嫌疑人可能只是收取了钱财出现在第一线的“执行人”,其背后的指使者及真正的杀人动机能否查出还很难说。有人评价俄方公布的案件进展消息说,事实上,这起谋杀案越来越显露出其复杂性。与其说这一震惊世界的谋杀案调查已经接近尾声,不如说它刚开始露出真实的复杂面容。

分析人士指出,涅姆佐夫之死也许注定是个“必须水落石出的悬案”。“水落石出”是对俄罗斯当局而言,“悬案”则是对西方而言。美欧必须深度关切,并利用死者的反对派身份将其“政治化”,作为对普京当局施压的又一根稻草。而俄罗斯当局必须尽快彻查,定位凶手,力争把案件“去政治化”。显然,未来一段时间里,“涅姆佐夫之死”无疑将是普京在实现乌克兰暂时停火后不得不谨慎应对的国内事务。不过,此案的结局或许不会对普京的地位产生根本威胁,因为俄罗斯主流媒体已经早就准备好了“说辞”——很多其他国家的政治谋杀案最后也都变成了悬案,美国的肯尼迪遇刺案不是至今也没有能够服众的结论吗?

〔本刊责任编辑 吴 俊〕

〔原载《名人传记》2015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反对派普京乌克兰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狙击手普京”
普京与秋田犬
失控的乌克兰
漩涡中的俄罗斯:社会、政权和反对派
反对派与总统大选
普京:反对派欲抹黑大选
亲历叙反对派首都大示威
普京组建全俄人民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