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景区中公共设施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研究

2015-05-30王雨龙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旅游景区商业性公共设施

王雨龙

摘要:目前我国的旅游业十分发达,但是通过比较国内各大旅游景区的公共设施的现状之后,不难发现景区中公共设施的设计大多数都是千篇一律。与发展较为完整旅游景区的总体规划而言,景区中公共设施的设计大多停留在初始阶段。因此,建立符合当地景区的地域文化且能够适应当代商业发展潮流趋势的公共设施理论研究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旅游景区;公共设施;商业性;艺术性

随着近年来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了满足现代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可或缺的消费产业。随着各地区游客每年的大量涌入,旅游景区内相关的公共设施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同时景区内不同功能分区的进一步细化,公共设施的需求的种类也逐渐繁杂起来。传统的公共设施设计已经不能再满足现代游客的多方面需求,传统的公共设施面临着新的改良与再没计。

纵观国内旅游景区中,大部分旅游景区中相关的公共设施设计缺少地域性文化特色,地方文化性设计元素融人较少;就旅游景区中公共设施的设计而言,总体创新性不强,功能形式单一,融入现代潮流设计元素及相关商业化语言较少,仅仅满足了其使用功能,拓展功能相对较少;以上存在的诸多问题都及待解决。

一,国内部分旅游景区中公共设施现状分析

(一)美观性不足,文化内涵缺失

现代的旅游景区在前期的设计方案中重视景区的整体设计风格,往往忽视了公共设施在景区中承上启下的美观性与功能性作用。在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中没有融入旅游景区总体的设计风格,美观性相对整体设计风格而言形式感单调,仅仅满足其基本使用功能。

结合地方旅游景区中的区域文化的特殊性,没有能够较好地融人大量的文化设计元素,文化设计元素在人们停留休憩的公共设施设计中体现较少,文化属性表现不明确,不能够在人们休憩的有限时间内传递本区域的文化特色。

(二)设计形式较为传统,创新性不足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科技技术手段的不断融入,人们的审美视野也逐渐拓宽,传统的公共设施设计在形式上不能够迎合人们的消费观及审美观,游人在景区中游玩观赏的同时,不能够吸引游人的“视觉焦点”。国内景区中公共设施的设计,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没有与当下国际流行的设计元素相结合,地方特色文化符号表现创新性不足。

(三)商业展示及传播手段单一,拓展性较少

以旅游景区的休息区公共设施为例,休息区域是游人在观赏景区风景之后停留休憩的缓冲区,在此区域公共设施的设计中,国内较多景区中还停留在初始阶段,多数是给游人提供休憩的座椅楼台等,关于景区及周边的商业性文化元素融人性较少,更多的是直白的文字叙述和海报招贴形式,没有融入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景区及周边商业信息的传递,拓展性设计商业手段缺失,不能够很好地吸引人们的关注,快速传递商业信息。

二、公共设施的商业性导入设计

(一)多感官商业性信息导入,促进商业行为

景区中公共设施通常包括;候车亭、休息座椅、垃圾桶、路灯、各式商亭、公共卫生间、公共布告牌、地图指引牌、公用电话亭等为人们提供观赏与休息的固定设施。

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中,要导入现代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利用高新科技,对旅游景区中公共设施进行多元化设计。人们在享受旅游景区中公共设施带来便捷的同时,要结合景区及周边商业信息的分类与特点,进行多方面的导人性设计。人们在进行消费过程中,不仅仅体现在传统的阅读的消费模式,同样要进行突破与创新,导入听觉,视觉、触觉及加入互动形式的商业促销手段。

(二)信息集中式供给

在针对旅游景区内公共设施的设计中,尝试性导入现代高科技及数字化设计模式,进行小范围内商业性的资源整合,在满足公共设施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融人现代商业设计元素。

(三)多媒体交互设计的融入

公共设施的设计方式导入与游人交互的设计特点,运用多媒体的虚拟的设计手法及借助影音,视觉与互动环节,增强整个景区中公共设计的“趣味性”设计特点,提供给游人全新的游览感受。多媒体交互技术是可以同时整合多种媒体信息的综合性电子新型技术,以公共设施的设计载体为依托,支撑多媒体系统通过人机交互实现信息综合处理的硬件和软件技术的总和,具有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高清晰度的动态视频,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及和谐统一的友好界面,增进人与机器的互动关系(如图l当中的伦敦街头多媒体垃圾桶设计)。

(四)新型环保及低成本替代性材料的运用

当代的旅游景区中公共设施的家具材料要尝试性地运用新型环保替代材料,传统的板材和金属等制作等材料,由于材料特性的限制,不能够满足部分现代感设计的造型工艺。选择传统的木材作为公共设施,木材的大量运用必然导致大面积的砍伐树木,间接导致对环境的破坏,其材料耐久性不足,容易遭到破坏,增加了公共设施的更新频率;常规的金属类家具,使用周期短,不抗腐蚀,制作成本相对较大。

新型材料的运用能够拓展公共设施多变的形式感,材料环保及使用周期长,在后期的回收利用中不会造成重复污染,还会循环再利用,有利于整个景区的环境保护。在成本造价上,较传统材料而言,费用相对较低,有利于减少整个景区的后期投入。

三、公共设施的艺术性导入设计

(一)以地域文化特色为出发点,提炼设计元素

我们以一名游人的视角去观察国内的各大景区,在游览各大景区时,特别是在景区内公共设施的建设上,是不是多有雷同之感?有的时候我们分不清自己是在何处游览,南北方及地区间的文化差异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上体现的差别性较少,视觉语言不突出。

在确保公共设施实用性的同时,我们更要考虑它的“文化属性”。在设计公共设施之初,要考察周边的民俗文化及地理因素,结合该区域人们的生活方式,民族特色进行延展性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提炼该地区的文化元素,转化成公共设施的构成语言形式,在游人游览景区时,能够间接地感受到该地区的区域文化,明确景观的区域特性和文化属性。

(二)运用现代设计手法进行再设计

景区中公共设施的设计上,要结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趋势进行设计。建筑及室内上使用的新型材质及其特殊工艺,我们同样可以常试性地运用到景区中公共设施中去,增强游人的视觉感受。在颜色运用中:针对景区所处地域及文化特色,在公共类家具,凉亭、候车亭及等待区的设计上,整合该地区的文化特色进行整理归类,在色彩的搭配上,适合该地的民唉习惯。在设计的表达方式上,同样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的导入性没计,以多媒体的形式变化体现在公共设施的外部造型及颜色等。

(三)整体设计样式新颖,吸引游客视觉焦点

现代人们喜欢新鲜的事物体验,在景区中公共设施的设计样式中我们多融入现代的设计元素和科技的表达手段,对整体景区的公共设施进行创意性的再设计。在公共设施的设计样式中,新颖性设计无处不在。

例如运用“雕塑化”的语言形式进行创意性设计,以儿童公园的休息区为例,在设计中要考虑其公共设施使用的受众面是小朋友,结合小朋友的性格特点及其对鲜艳颜色的敏感度感受,可以运用雕塑化的语言形式对其休息区的家具类进行抽象化处理。满足小朋友们休息的同时,更突显出娱乐功能,可以把该景区的历史文化及人物事迹通过雕塑类的展品进行设计,在小朋友休闲的同时更具有教育意义。

结合“装置主义”的设计手法进行设计,在设计公共家具座椅类设施时,可以进行艺术化的概念性处理。在一些现代科技的景区中,运用装置主义的表现手法对家具类公共设施进行现代抽象化处理,把艺术化的语言手段与实用性完美地结合起来(图2)。

(四)设计语言与周边环境相统一

景区中公共设施类的总体语言要与周边环境的总体风格相统一,公共设施的设计相对于整个景区的设计规划而言,属于副属性设计,此方面的设施设计是总体景区风格的延续,同时是景区间过渡缓冲的交接地带。游人们会在此区域进行短时间的停留与休憩。所以,景区中公共设施的设计由显重要。

在总体的设计语言上要考虑到景区总体的风格形态,结合该景区的区域特点及其风格属性,对公共设施的设计形式语言进行“整合性”设计。避免国内多数景区中公共设施设计的呆板与保守情况,游人在休憩时感受不到该景区的特色优势,忽视细节类设计,导致游人在休息时感受不到景区文化与特色的延续,仅仅是满足了基本的实用功能。

四、结语

在近代社会当中,伴随着人类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对景区的服务功能的需求面也会越来越广,景区中公共设施的设计改良也会随之升级。人们对于体验式与互动性的要求逐渐增强,设计的趋势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生理要求,同时要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标准。我们要以“人”为设计的初始点与核心点进行设计,优化景区中公共设施的服务性与美观性,并结合现代高科技的技术手段与科技元素,方便人们的使用。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上分析,产品设计实质是一种人工造物的创造行为,是“创造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使用)方式”。现代社会对景区中公共设施的可参与性要求越来越高,人们能够尽可能地多利用这些公共设施,享受这些公共设施带来的乐趣。作为地方及国家级的旅游景区,要想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和特色,是宏观性到微观性的过程,在景区总体设计中着重考虑其公共设施的服务平台是陕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旅游景区商业性公共设施
城市公共设施中的交互设计应用探究
公共设施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天津市旅游景区英文译文错误分析
韩国城市公共设施中的现代“兴文化”体现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一般模式及实证研究
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外宣资料日译现状
装置艺术在现当代艺术中的商业性
旅游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
滥发垃圾短信最高罚3万元
对欠发达地区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调查与分析——以阜阳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