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抉择》 “好看”的主旋律

2015-05-30

电视指南 2015年7期
关键词:学人北平日本

在抗日神剧层出不穷的今天,《大抉择》选取了一个独辟蹊径的切入角度——学人抗日。该剧以1937 年到1949 年期日本军国主义攻陷北平,中国学界泰斗们关于“南迁”和“留京”的两次重大抉择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中华学人在白色恐怖下不怕牺牲,依然留守北平,迎接新中国诞生的感人故事。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文明古城北平。著名学界泰斗吴明泰(马跃饰)携助手舒立娟(王雅捷饰)毅然回到北平,临危受命,担任北平京华大学校长,为粉碎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东亚文化战略”,亲领柳剑白(彭博飾)、尚文井(葛石柱饰)、陈敬庄(卞涛饰)等爱国学者,历经艰险,忍辱负重,将大学南迁长沙,最后到昆明,保护了大批莘莘学子。抗战结束后,吴明泰又率领学人回迁北平。国民政府腐朽没落,在以胡思良(杨涵斌饰)为代表的中共地下党人的努力下,吴明泰等学人不顾蒋介石真金白银的诱惑,坚决抵制南迁台湾,粉碎了国民党所谓的“拯救学人计划”,毅然留在北京,迎来新中国的诞生。

“主旋律”剧如何能跳出模式化,不严肃枯燥,一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近些年一些主旋律电视剧备受好评,似乎也给影视工作者们提供了一些特别值得借鉴的案例。马跃认为,究其根本,想要立得住人物,就要让人物“说人话”,“办人事”。撕掉人物身上“高大上”的做作标签,把他置于生活的常态下:吴明泰面对爱人时的柔情,面对学生时的宽厚慈和,面对日本人时的坚贞不屈,正是这若干个侧面,带出了这个人物的厚度,使其栩栩如生。《大抉择》这部戏做到了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跳脱出“高大全”或“十恶不赦”的固定模式,有了更加人性化的设置。例如,剧中林永健饰演的国民党高官苏从恩虽然政治立场与吴明泰截然不同,但他依然赏识吴的才华和人格,处处保护他并帮助学人们南迁。另外,由侯天来饰演的舒立凡和郭达饰演的金学恭,两位大反派表现出来的阴险狡诈和幽默滑稽,也为本剧添色不少。

而剧中的感情线更是纠葛复杂,吴明泰先后与四个女人纠结虐心的感情关系无疑是此剧的另一大看点。胡可饰演的黄幽兰是吴明泰的未婚妻,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最后却被日本人杀害。王雅捷饰演的舒丽娟是宋美龄秘书,与吴明泰上演了一场犹如民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般的虐恋。而徐筠饰演的中川洋子和李芯逸饰演的黄腊梅,一个是爱上了自己不得不暗杀的敌人,另一个则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爱上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

该剧的一众演员,无论是马跃、林永健、王雅捷,或是郭达、侯天来,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实力派,相信一定能在戏中擦出别样的火花来。特别是林永健饰演的苏从恩,之前就有《黎明之前》的谭忠恕备受观众的好评,此番再一次饰演国民党高官,如何能在相似的角色中塑造出新的看点,也是分外值得关注的。

马跃在剧中饰演博学多才、刚正不阿的化学教授吴明泰,在学人中颇具影响力。马跃坦言,看到这个剧本的时候他非常的兴奋,自己的父亲和姐姐都是化学家,父亲还是教育学院的院长。所有道具台词与化学有关的,马跃都慎之又慎地请姐姐全都修改一遍,以免出现什么纰漏。正是这种严谨认真的态度让吴明泰这个角色更加令人信服。

Q:这部剧将镜头对准了民国时期的学术界,这一领域在以往的历史抗战剧中几乎是空白的,你如看待该剧这个独树一帜的切入点与题材?

A:我觉得太好了,因为什么呢?第一,这是一个空白,空白就是一个看点 。第二,学人抗战,学人是手无寸铁的,日本人是刺刀,这两个一个太大的强者,一个是太弱的弱者,两者之间是一个极大的反差,他要如何去抵抗他,这本身就会带给观众很多疑问,这个戏就有意思了。我们大家都知道四个字“师道尊严”。因为你没有尊严就没有师道,就无法教授你的学者,就不可能桃李满天下。老师为人师表,他必须把尊严两个字顶在脑门子上。他可以贫寒,但他不能没有尊严。一个手无寸铁的学者在日本人的刺刀面前,用他柔弱的躯体去撑起整个学界,保护他的师生南迁,坚决不去给日本人当文化汉奸,咱们在这说起来容易,你到了那个时候谁都会考虑我首先要保住命吧?所以说,学人抗战这一点上,对我们今天有一种正能量的呼唤,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你将怎么样思考你的生存状态?这对我们今天是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的。我们今天看学人抗战这个戏,让我们从抗日战争当中反省了什么?我个人认为就是民族气节。从这部戏中,从那个如此文弱的知识分子的身上都可以折射出那么强悍的人性的光辉,我们今天的人是不是应该反思点什么?还有我们今天的学风,和那个时候相比到底有什么样的差距,我们今天的教师,应该怎么样要求自己?

Q:最近有一些很优秀的“主旋律”电视剧备受好评,你如何看待“主旋律”电视剧?“主旋律”电视剧又如何才能牢牢抓住观众的心?

A:我是一个主旋律作品阵地的坚守者。我觉得一个社会需要商业片,但主旋律这个阵地必须要有人坚守,作为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你自己不大声地吆喝你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你让谁帮你吆喝?我们不能给主旋律电影或电视剧生硬的贴上一个标签,不好看的一定是主旋律。这个也是给我们艺术家的一个任务和责任,这么感人的事迹,为什么我们把它拍得不感人?这是我们要反思的问题。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有引领的责任,媒体也一样。

Q:你是如何把吴明泰这个诸多光环加身的人塑造得更具人性化,更加接地气的?

A:它这个剧本本身非常棒,它把知识分子放在一个生活的常态下,让你去看他的人性状态,而不是把他放在一个高大上、不接地气的状态下。他抱着自己心爱的女人的时候,他在那吃饭的时候,生气的时候,睡在床上的时候,他在柳荫下和他的学生谈话的时候,完全都是一个人的常态。它不是那一种,说的也不是人话,办的也不是人事,那肯定不会好看。吴明泰在具有民族气节的同时,他也有非常多人性的东西。他在日本人威胁他的时候,他丝毫不怯懦,你就是灭我九族,我也不会低下头。我是个老师,做老师绝对不能向日本人低头,这是他的信仰。在生死的关头他都没有低头,但他无数次流泪,哭得像一个孩子,他心中有个很多柔软的地方不能触碰,碰了它就会坍塌。最后,我跟王雅捷已经结婚生子了,她一定要把我带到台湾,一个是宋美龄身边的办公室主任,一个是热爱共产党的高级学者,这两个人在这个时候面临着极端困难的抉择。那场戏,一大段的台词,把我哭的昏天黑地,我不能违背我的信仰,但我又舍弃不了我心爱的女人和孩子,这就是人性,无法超越的东西,这种人性的挣扎就是戏。你把吴明泰放在这样一种纠结的状态下,你去看他的生存状态,就非常有意思了。

Q:你如何评价这部剧?它最大的看点又在哪里?

A:三个吧。一,前所未有,前所未有就是看点,填补了空白。二,众星捧跃。林永健、郭达、胡天来,包括王雅捷、胡可,他们确实是实力派,演得真的好,我在跟他们演戏的同时也是一种欣赏,很过瘾。大家互相飙着戏,水涨船高,最后给大家呈现出的结果一定是众星捧“跃”。三,一个男人和四个女人的故事,多有看点啊。

猜你喜欢

学人北平日本
北平的秋
日本元旦是新年
曲园学人
探寻日本
十路大军进北平
十路大军进北平
近代学人对古代“史官”之阐释
《黄金时代》日本版
想北平
学人当追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