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如何完成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通信保障任务的几点思考

2015-05-30孟涛

中国新通信 2015年7期
关键词:重特大器材救援

孟涛

现代意义的应急通信,一般指在出现自然的或人为的突发性紧急情况时综合利用各种通信资源,保障救援、紧急救助和必要通信所需的通信手段和方法,是一种具有暂时性的、为应对自然或人为紧急情况而提供的特殊通信机制。它贯穿于消防部队日常战备值班、接处警流程以及到场处置中的方方面面。而通信保障的内容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从单一的语音通信发展到现在的视频、音频以及现场各类数据信息的综合集成,通信保障任务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消防部队作为地震救援行动中的中坚力量,在新的任务环境要求下如何完成好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中的应急通信保障任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任务环境的特点

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的发生具有非常强的突然性和不确定性,发生的时间和地域无法预知,因此灾害发生的地域自然条件无法预计。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对于环境的破坏力惊人,随之带来的道路中断,原有地貌改变,交通瘫痪。救援队伍面临的是严酷的自然环境,需要花费极大的体力经过长时间的跋山涉水才能够进入灾区。同时灾害发生地域公网通信中断,水电等配套设施停止运转,救援队自身保障工作都需要自行解决。这对于救援队伍的装备以及给养物资的配置需求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二、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通信保障的核心任务

在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应急通信保障任务时,保障人员要担负对外联络以及救援队内部的通信保障任务。但在救援力量到场后,随队通信保障人员的核心任务应该是依靠携带的各类通信技术装备与外界建立稳定的信息通道,如何及时、准确、畅通地传递第一手信息,反馈现场情况,为后续救援力量的构成、确定救援装备配置以及物质的调集配送提供最为可靠的决策依据。因此应急通信保障人员应该在到场后第一时间保“通”,这里的“通”我个人认为是最为基本的通信需求,可以是语音通信,也可以是间断的文字信息的数据传递。这种通信需求的认可对于通信装备的配置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将直接影响到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成败。

基于任务环境特点及核心任务内容的分析,如何完成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中的应急通信保障任务,结合自己在多年通信岗位工作的体会,我认为完成任务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重点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2.1、人员的保障

现代通信保障工作的主要开展形式是发挥各类通信技术装备器材的作用。装备是完成任务的工具和基础,而操作器材装备的人则是核心。应急通信岗位人员必须能够熟练使用通信器材,还要精通计算机操作、各类电气设备使用、视频图像软件操作;同时还要具备强健的体魄,随机应变的头脑,还需要各类维修保障技能,合格的通信保障分队人员真正做到了一专多能。而通信领域的技术更迭快,对人员操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受制与装备器材的可靠性等因素,还对操作人员提出了在使用中维护和解决故障能力的实际要求。这些能力的培养只依靠各种形式的培训是无法满足的,只有通过长期的操作实践,在日常使用中通过遇到故障解决故障这种模式不断的磨合积累经验才能达成。因此选拔、培养人员并保持队伍的稳定是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通信保障队伍的基础条件。

同时,应急通信保障队伍人员配置上应该打破分岗位分专业的局限。实行驾驶员、通信员以及各类操作员的岗位安排并不能够适应实际需要。在应急通信保障任务中们的投送能力也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将主要的人力资源向救援力量配置上倾斜,因此随队通信保障人员必须是一支精干的队伍。驾驶员只负责驾驶,通信员只负责通信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人力浪费,同时也减弱了保障小组/分队在执行任务时候的灵活性。这一点在通信保障分队人员的选拔,日常的训练中必须要予以贯彻,在日常的训练中实行各种类型的分训、组训、全装备展开训练、拉动演练及跨区域拉动演练。通过长期的业务训练和培训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默契程度,才能培养出一只成熟可靠的应急通信保障队伍。

2.2装备的保障

在执行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通信保障任务时,所携装备是完成任务的基础条件。选择符合现场环境需求的装备,并使其在现场正常工作发挥作用,任务就成功了一半。现阶段,科技发展速度快,各类通信新技术层出不穷,各类新装备器材更新换代很快。如何配置通信器材装备,选择真正适合应急通信保障任务需要的装备,我认为应当重点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2.2.1器材装备的小型化

小型化并不是针对常规状态下的应急通信系统。常规情况下,系统是大区制的、广泛覆盖的,设备复杂、功能完善,而体积重量不是考虑的重点因素。在特殊情况下,诸如地震、洪水、雪灾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面前,基础设施部分或全部受损,这时的应急通信装备器材需要具有小型化的特点。小型化具体是指可以迅速运输、快速部署、自持力高。器材装备的移动性能要非常优秀:形状规整方便装箱以利于交通运输;重量轻、体积小以利于人力背负携行。

2.2.2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简单易操作

在开展应急通信保障任务时,在人员装备的投送、到场后的展开过程中,人员还是器材装备面临的环境是非常严酷的。而人员可以通过休整治疗进行恢复,装备一旦出现故障无法修复将会直接导致任务的失败。因此可靠性是个非常关键的性能指标。消防部队采用的通信器材装备,多以民用器材装备为主,可靠性层次不齐,如何保证器材装备在运输、携行以及使用时能够克服严酷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是必须考虑的问题。我认为在这类应急通信保障器材选型中引入防水、防尘、高低温使用环境、抗冲击等具体技术标准体系非常必要。这类技术装备可以不要求采用最新的技术,但是必须要求可靠性经过必要的实验环境检验。真正符合使用环境需要的器材装备才能够确保任务的开展和完成,才是真正部队需要的器材装备。同时这些器材装备应该尽量简化设计,使其具备结构简单的特点,从而减少故障节点,降低故障修复难度。

同时设备操作界面简洁、友好、直观;硬件系统标准化、模块化,能兼容现有的各种常用设备器材,从而简化操作环节,便于快速部署、展开、运行,从而提高使用效率。

2.3任务的展开

由于灾区交通中断,公网瘫痪,自然环境严酷。如何配置人员、选择和携带器材装备决定了任务的成败。我认为在执行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通信保障任务时,不应贪大求全,对通信保障任务设置过高的任务要求。应该采取到场分波次、任务分阶段的方式开展。

到场分波次具体是指在前往灾害现场的第一波救援队伍中随队配置精干的应急通信保障小组。人员不应超过3人。保障小组根据对现场环境、任务特点的分析判断,选择符合任务要求、成熟可靠便于携带的器材装备跟随第一批次救援力量前往现场。以保障救援队与外界的通信联络,到达现场后回传反馈现场信息为基本任务目标。

器材装备选择应以海事卫星便携站、卫星电话、轻量化的短波背负台和中继台,对讲机、防水照相机摄像机等成熟可靠,携行方便,自持力高、抗冲击掉落、重量轻、保障需求低的器材装备为主,携带的器材装备重量不应超过15公斤。这样做的原因是第一批次救援人员面临的现场环境困难是最为严酷的,除携带器材外还要携带个人的携行装具。而且保障小组人力资源紧张,路途中各类突发情况和现场环境不利于卫星便携站等各类大型器材装备的携行、保障和使用,同时大型器材装备在携行过程中导致设备故障发生率高,设备可靠性不强,强行携带反而会影响到保障小组的运动能力以及其他器材装备的配置,造成各种不利困难。

第一波保障小组的主要任务目的为“通”,不宜要求过多的通信需求。保障小组人员只要能够顺利到达现场,在途中和现场满足语音、短信及一些简短视频、照片资料的发送等基础性通信需求,就可以说第一到场的通信保障任务已经成功完成。

后续的通信保障分队人员依托第一到场通信保障小组的信息反馈,携带各类保障器材、维修装备及大型器材装备跟随第二到场救援力量前往现场,开展通信保障,从而降低了到场的难度、减轻人员和器材的消耗。第二波次通信保障人员到场后,开展各种大信息量的通信保障条件已经具备,可以建立完善灾害现场和后方指挥部之间不间断的语音、视频以及信息沟通渠道,直至救援任务的完成。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完成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通信保障任务从近处说是一个具体的实施过程,而从根本上说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人员、装备相辅相成。有合适的装备而没有合适的人员配置无法完成任务,而有合适的人员队伍没有符合实际需求的装备也无法取得任务的成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样符合应急通信领域。我们应该真正做到立足实际,一切以任务需求为导向;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在平时的工作中,花大力气提高人员素质;同时慎重开展器材装备的选择、测试和配备。才能在突如其来的灾害救援中真正完成好应急通信保障任务。

猜你喜欢

重特大器材救援
浙江切实加强重特大事件档案工作
紧急救援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3D打印大救援
最贵的器材多少钱 Damian Demolder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的通知
多层次:重特大疾病保障关键词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