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2015-05-30汤一平
汤一平
摘 要:挫折教育是针对学生适应能力差、抗挫折能力低的现象而进行的一种特别教育,让学生受到一定的磨炼,经历挫折甚至失败,从而培养他们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吃苦、积极进取的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真正掌握本领,具备适应激烈竞争的心理素质。挫折教育既要实现学生对挫折的正确认识,又要提高学生对待和处理挫折的能力,尽可能减少消极影响。同时,还应使学生学得心理防卫机制,提高心理调节能力。
关键词:挫折教育 必要性 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和难题,在这些或大或小的问题面前,很多人往往不能正确地面对并积极地解决,而是选择忽视或以极端的方式逃避。在这种背景下,对尚未进入社会的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抗挫折的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一、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在笔者看来,挫折教育的必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现在的孩子大多成长在“温室”中,在家庭和学校的生活都是一帆风顺,而随着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少遇到挫折的他们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近年来,每逢六月高考时节,总能听到令人痛心惋惜的新闻。2005年,西安长安区某中学高三男生赵某在高考的前一天留下遗书跳井自杀,赵某在遗书中表示:上次会考没考好,觉得自己一定考不上大学,实现不了理想,辜负了父母和老师的期望;2011年,湖南隆回县发生了某高三学生因高考迟到被监考老师阻止进入考场进而跳楼轻生的惨剧。暂且不论事实到底如何,但学生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反应和态度着实令人担忧。不仅仅是这些高考学生,目前,中国社会的自杀率非常高,有25%的大学生有过自杀的念头,很多人在经历了高考和大学阶段的学习后承受不了在“社会学前班”遇到的压力和挫折,因此,在进入社会前,他们潜在的心理问题急需解决。挫折教育是在学生面临更大的挫折之前便培养他们优秀的心理素质,让他们能更好地面对压力、适应社会。
第二,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大脑只有不足10%被开发和利用,其余部分处于休眠状态,很多潜能没有被挖掘。学生在顺境中通常很容易满足于现状,而逆境却往往能激发他们的潜能和探究精神,让他们的智力被开发和应用得更充分,进而更接近成功。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跌倒最多的人;世界上最勇敢的人,是跌倒了再爬起来的人。”的确,站在光芒顶端的成功人士通常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饱受挫折的人,因为那些挫折给他们带来的是意义非凡的锻炼机会,他们比一般人对成功领悟得更加透彻和深刻。挫折教育就是要制造逆境,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有更多的机会激发自己的潜能。
第三,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从小被家人众星捧月,直接导致很多学生骄傲自大,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与他人沟通、相处。笔者有一个学生,在学校住宿期间曾经搬过三次宿舍,都是由于太过自满、自私而被宿舍其他同学孤立。在笔者与她的谈话过程中,她甚至丝毫不认为自己有错,还将错误全都归咎于他人。像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常见,挫折教育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人为地设置一些挫折,让其承受,对打击骄傲的情绪和自私的心态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且在事后应向学生说明并且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正视挫折对自己的作用,戒骄戒躁,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二、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方法
怎样进行正确的挫折教育?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一个原则,两个方向,三个角度,四个注意”,即以挫折和赏识相辅相成为原则,分时间段和对应方法两个方向,从学生、家长和学校三个角度配合进行,注意避免四个误区。
1.“一个原则”
之所以要以挫折和赏识相辅相成为原则,是因为很多家长或老师在进行挫折教育时,容易走极端,认为一味地让孩子感受到挫败就是挫折教育,最后反而弄巧成拙。笔者建议在进行挫折教育时,应当将其与赏识教育结合起来。赏识教育不仅仅指表扬和鼓励,而且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对挫折教育的反应不能一概而论,有时他们一开始就能做出正确积极的行为反应,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密切关注孩子在接受挫折教育时的行为过程,对正确的应对部分,应当进行鼓励,甚至可以采取一些奖励措施来强化他们的有利行为;对不恰当的应对部分,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指正,使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笔者曾有一个学生,这个孩子非常自卑,遇到有任何竞争性质的情况通常一开始就认为自己肯定不如别人,其实她的成绩不错,但有考试焦虑症,无论大小测验,考试前一夜她都会出现失眠的情况。笔者找到她的家长进行交流,她的父亲告诉笔者,因为家境比较富裕,害怕孩子骄傲自满,所以家里进行的是挫折教育,经常布置给她一些很难完成的任务,任务失败就会有惩罚,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一直对她要求很高,但是家长却从来不在适当的时候跟孩子交流,也不引导孩子在挫折中积累经验教训,只是不断地打击她,结果这种极端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孩子严重的自卑、消极心理。笔者认为,只要能较好地运用挫折教育和赏识教育这两种互补的方法,孩子的心理成长就不会误入歧途。
2.“两个方向”
时间段和对应方法这两个方向,其实就是将挫折教育看成一个坐标轴,时间段是纵轴,对应方法是横轴。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要接受不同程度的知识教育,心理教育也是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区别进行的。学生的挫折教育可分为小学时期、中学时期和大学时期。在小学时期,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此时的外界教育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老师和家长应该相互配合,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学生的意志力。榜样的力量在此时也是非常强大的,可以在找到孩子的兴趣爱好点后,拟出一个正面的榜样形象,那么孩子会因为喜欢和崇拜而向这个榜样学习,模仿榜样的行为。在中学时期,孩子就开始张扬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很多学生都逐渐进入了叛逆期,在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相互配合,在理解和体谅孩子的情况下,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鼓励他们进行社会实践,也可以刻意地制造逆境让孩子受挫,从而使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并努力挖掘自己的潜能。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帮助他们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到了大学时期,挫折教育其实已经到了检验效果的阶段了,此时的学生已经进入了一个小社会,他们在之前受到的挫折教育效果如何,在他们与人相处的时候都有了体现,但因为毕竟还是在校园学习生活,老师对一些心理素质不太好的学生还需要进行一些谈话教育,防止他们在遇到挫折时做出错误的反应和决定。不论在哪个阶段,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时刻提醒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不可怕,只要不逃避、不放弃,就完全有机会走向成功。
3.“说到三个角度”
“三个角度”其实也就是平时在教育学生时的三个方位——学生自身、家庭和学校。这当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便是家庭挫折教育,因为其实挫折教育应该是越早进行越好,在孩子进入学校之前,家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对其进行挫折教育。第一阶段便是0至~1岁的低幼阶段,家长应积极地与孩子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信任感;第二阶段即1至~3岁的幼儿阶段,此时的孩子可以站立行走了,可以让他试着料理自己的生活,在自理过程中培养其自信心,并迁移到以后的生活交往中去;第三阶段就到了3至~5岁的幼儿园阶段,家长们应该要教育孩子助人为乐,并鼓励孩子们独立地的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他们的独立性;第四阶段最后便是5至~6岁的学前阶段,这时培养他们的求知欲、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该耐心解答孩子的每个问题,自己答不出来的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进行实验来探讨。当然,家庭教育肯定不限于这六年的时间,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时时刻刻的,在之后的学生阶段,家长应该和学校配合,一起教育孩子。在学校实施挫折教育的阶段,其实就是在分析“两个方向”时所提到的小学时期、中学时期和大学时期,总的来说就是要与家长密切配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并监督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共同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挫折并学会自我反省。开展自我挫折教育,对于孩子本身就有一定的要求,能够进行自我挫折教育的学生都有拼搏精神和进取心,能正确进行自我挫折教育的学生都更敢于接受挑战,更勇于面对失败。在学生进行自我挫折教育时,家长和老师也应该时刻关注他们,避免在这个过程中过于极端,弄巧成拙。
在进行挫折教育时,也应当注意避免走进一些误区。首先,挫折教育是为了激发孩子的潜能而不是为了一味地打击孩子,所以,家长和教师应当避免过分的言语打击,甚至身体虐待。其次,在挫折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密切关注孩子的反应,而不是顺其自然,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正确引导,很有可能造成心理阴影或者心理疾病。再次,很多家庭都是“慈父严母”式的教育方式,父母中一个人严格,另一个人宠溺,笔者并不赞同这种方式,这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家长应该统一态度,才能更好地教育子女。最后,在挫折教育过程中,不能让孩子受挫折的程度太大,否则孩子会因为太过受伤而变得自卑,挫折教育也应该保持一个度,并且一定要适时地给予孩子帮助。
三、小结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经历过挫折、磨难的人,往往比在顺境中成长的人有更好的适应力。通过挫折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耐挫能力,还能磨炼他们的意志。挫折教育是培养出不怕挫折、勇于竞争、敢于拼搏的下一代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湖南省经济贸易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