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福:科学家要勇于上前线

2015-05-30李晨阳

晚晴 2015年7期
关键词:塞拉利昂前线博拉

李晨阳

在中东呼吸症MERS刚刚开始在中国引起公众注意的时候,突然出现了这样一条新闻,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2013年已经开始研究疫苗,并且已经准备进入临床实验。这快速到来的“定心丸”使得高福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14年第19届日经亚洲(科技)奖获得者……高福一路走来,成就不断。在这众多光环笼罩下的高福,既是风度翩翩的学者,也是随时可以出征前线的战士。

科学家要勇于上前线

2014年9月,埃博拉疫情在非洲爆发,作为中国疾控中心移动实验室检测队负责人,高福带领中国援助塞拉利昂的医疗团队参与抗击埃博拉疫情。在近几年发生的禽流感、人感染猪链球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高福和他的科研团队屡次身临一线,大展身手。

在塞拉利昂的两个月里,他们的工作不仅极大地帮助了塞拉利昂人民,也为控制埃博拉疫情的蔓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高福说:“我们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承担国际责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实现‘传染病关口前移。”他们在非洲不顾个人安危地奋战,也是在守护着远方的祖国和同胞。

谈起自己的工作,高福有一种自豪感和使命感。他说:“科学家不能仅仅依照兴趣来做研究,必须根据需要,为困扰公众的现实难题寻找解决方案。科学家不仅要在先进的实验室里做科研,也要到前线去,勇敢地抗击致死性病毒。”

怀抱科学理想,自主改写命运

我们这一代人,往往都怀有一份‘科学理想。”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高福如是说。“我们这批人幸运多了,既受到了教育,又没有过重的学业负担,整个童年既充实又自由。到我们考大学的时候,恰逢改革开放,国家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这种全社会对科学的崇尚,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高福从小就有做科研的梦想,高考过后,高福的成绩虽然还不错,但还是跟自己的第一志愿擦肩而过。那一年当时的省教育厅厅长决定将一批第一志愿落榜的高分考生全部作为新生的山西农业大学的第一批学生录取,这就是后来被称作“传奇一代”的“79级”,然而,他却被分配到了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兽医”专业。

“79级”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是些成绩出众,心气很高的学生。新学校导致了心理上的落差,“我们这批学生,有的破罐子破摔;有的只想着混个文凭;但还有为数不多的第三类人,更加发奋地学习,要‘较个劲。”而高福,无疑就是这第三类人。

高福是个不信邪的人,虽然命运的阴差阳错让他进了兽医学专业,但是他心里一直知道

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从大一下学期开始,高福就给自己定下目标:改投传染病学专业。在完成本专业学业任务的前提下,他节省出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传染病学和微生物学。高福18岁前都没有接触过英语。为了提高词汇量,他甚至背过词典。通过刻苦努力,高福的英文基础都打得非常扎实。他还大量阅读课外书籍,路易.巴斯德等微生物界知名学者的传记给了他很大的启迪和激励。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学毕业那年,他如愿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就这样,他在命运的铜墙铁壁上,敲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追求妥协和锐气的平衡

高福的一些朋友戏称他为“完美先生”。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在,高福都很符合“完美主义者”的特征。有趣的是,这样一位完美主义者,却声称自己很看重“妥协的艺术”。他说:“人可以追求完美,但现实却不可能是完美的。有时候,实际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你适时、适当地做出一点妥协。”高福解释道:“科学是要‘求真,但是‘求真不等于‘较真。科学是发展的、动态的、永无止境的,不能认为自己掌握的观点就是绝对的真理。”

这样的高福,似乎很矛盾。但一个人真正的成熟就在于学会掌握“度”和火候。只讲究“妥协”,难免沦于圆滑;只知道“坚持”,也难逃无路可走的困窘。只有二者兼顾,拿捏得宜,分寸掌握得当,才能做成事、成大事。就像高福自己总结的那样:要在锐气和妥协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猜你喜欢

塞拉利昂前线博拉
奔赴在前线的青年志愿者
高精度磁测技术在塞拉利昂北方省GPAFAYA铁矿勘查中的应用
追踪潮流前线,一定不能错过这几个公众号
图形前线
跟踪导练(四)4
埃博拉病毒的生态学
实验室可“降伏”埃博拉
如何看埃博拉疫苗研发引发的争论
抗击埃博拉:中国赢得世界尊重
对援塞拉利昂夏洛特(Charlotte)水电站建设有关技术问题与塞方商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