刃针加手法松解腓肠肌治疗跟痛症验案三则
2015-05-30李冬
李冬
【摘 要】 跟痛症是骨伤科常见疾病,临床治疗方法有药物、针灸、理疗、推拿、针刀、手术方法等,疗效不一,复发率高。笔者临床用刃针加手法松解腓肠肌治疗该病,治病求本,效果确切,且复发率低,选医案三则为证。
【关键词】 刃针;手法治疗;腓肠肌;跟痛症
【中图分类号】R274.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3-0025-01
跟痛症又称“足跟痛”,属于中医“骨痹”范围,主要表现为足跟部疼痛,每行走时症状加重,与慢性劳损及骨关节退化有关[1]。常由外感风寒湿、内伤气血瘀所致。该病的罹患率很高,临床方法甚多,疗效不一,且治疗的复发率较高,常见方法有药物、针灸、理疗、推拿、针刀、手术方法等,其中针刀疗法较为广泛[2]。刃针又称“微针刀”,是一种治疗时不需要使用麻醉药的针刀疗法。笔者近年在临床用刃针加手法松解腓肠肌治疗跟痛症,效果明显,复发率低,取临证病例3则,以供读者参考。
1 典型病案
1.1 左足跟痛症 患者,杨女,45岁,左足跟疼痛2年,加重三天。不能行走,站立后足跟处疼痛加重,上下楼梯困难;2013年8月影像学检查,左踝正侧位X片:左踝关节间隙正常,跟骨骨质增生。查体:踝关节活动度正常,背伸、跖曲尚可,足跟部压痛(+),腓肠肌紧张,中下段指压痛(+)。诊断为左足跟痛症。治法与步骤:①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小腿后侧及足底;②触摸患肢小腿后侧肌群,感觉肌肉张力较大,找出有结节样、条索样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腓肠肌中下1/3处,在此处轻轻按压,患者感觉疼痛难忍;③术者施以按揉、弹拨手法,由轻到重,逐步松解痉挛、有硬结的腓肠肌,约五分钟;④寻找腓肠肌压痛最明显的点和足跟(跖腱膜)压痛点,标记,予以碘伏消毒;⑤术者持无菌刃针(规格0.4×40mm),以腓肠肌压痛点为例,避开神经血管循行部位刺入约2cm,感觉针下干涩,有“沙沙”样声音,缓慢提插两次,不出针,改变针刺方向,松解压痛点邻近的软组织两处;用同样的方法针刺足跟压痛点,术毕无菌敷料敷贴。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后休息10min,下地行走,感觉足跟痛明显缓解,上下楼自如;三日随访,行走自如,足底无疼痛感觉,病愈。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1.2 右足跟痛症 患者,刘男,56岁,右足跟疼痛10年,伴腰膝关节酸软乏力1年。每久行久立后足跟处疼痛加重,不能上下楼;2013年9月右踝正侧位X片:骨皮质连续,跟骨骨质增生。有高血压病2级病史15年,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肾功能:尿酸450mmol/L。查体:膝关节、踝关节活动度正常,腓肠肌、比目鱼肌紧张,小腿中段、下段指压痛(+),膝关节后内侧压痛(+),足跟部压痛(+)。诊断为右足跟痛症。治法与步骤:①患者取俯卧位,触摸患肢腘窝、小腿后侧肌群,找出有结节样、条索样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腓肠肌中段处、中下1/3处、膝后侧的腓肠肌内外侧头,在这些区域处轻轻按压,患者感觉疼痛难忍;②术者同上的方法施以按揉、弹拨手法,刃针刺膝后侧、腓肠肌、足跟处压痛点;③腰膝酸软乏力,嘱其口服六味地黄丸,每次20g,日3次。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后休息10min,下地行走,感觉足跟痛疼痛缓解明显;一周后门诊复查,诉行走时足跟疼痛不显,腰膝酸软好转,可以自行上下楼;用刃针针刺腓肠肌中下段处压痛点;半年后随访,行走自如,足底无疼痛感觉,病愈。
1.3 双足跟痛症 患者,王女,32岁,双足跟疼痛半年。平时穿高跟鞋,每逛街、外出超过一小时,双足跟处疼痛发作,休息后缓解;双踝正侧位X片:未见明显异常。查体:踝关节活动度正常,腓肠肌下段、跟腱处指压痛(+),足跟部压痛(+)。诊断为跟痛症。治法与步骤:术者同上的方法在腓肠肌上施以按揉、弹拨手法15min,刃针针刺腓肠肌下段压痛点,足跟处因畏惧疼痛未行针刺。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后休息10min,下地行走,诉行走时足跟疼痛不显,患者悦;2月后门诊复查,行走自如,足底无疼痛感觉,患者满意。
2 讨论与分析
跟骨骨刺是骨关节代偿性增生的一种形式,并不是造成足跟痛的直接原因,这一观点已得到多数学者的赞同[3]。临床可见治疗后复查,骨刺未除而疼痛消失;也遇见手术切除骨刺而疼痛如故的患者。对于跟痛症的治疗,临床方法甚多,中医有熏洗、针灸、理疗、推拿等方法,西医有口服止痛药、手术切除骨刺等,效果不一,大多体现在短期疗效;针刀治疗报道较多,效果较好,但容易复发。治疗方法绝大部分局限治疗足跟处,选择压痛最明显处即骨刺的尖部或跟骨内侧结节处为针刀操作点。宋国银等[4]提到从内、外踝的骨突外向足底画一垂直线,两线相交于足底中心部位即是进针点。吴克刚[5]选择在跟骨结节压痛最明显处向后1cm处。吴亚平[6]选择跟骨结节前下方正中点及内缘压痛点作为进针。龙智铨[7]直接以压痛点为进针点。
笔者对治疗方法进行了创新,以腓肠肌为主要施针部位。很少有文献提及此法,然而笔者临床以此法治疗数十例患者,发现腓肠肌均有压痛,对其进行松解可以使症状立即缓解,效果迅速。跟痛症的直接病因是跖腱膜炎或足底方肌、趾短屈肌的损伤,从解剖学、生物力学、软组织损伤机理来看,腓肠肌起于股骨内侧髁、外侧髁,止于跟骨后下面1/2,在踝关节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最易劳损的下肢肌肉。该病间接病因是腓肠肌损伤,治病求本,处理受伤的腓肠肌才能治疗疾病之根本,防止复发。临床配合六味地黄丸口服,可补肾壮骨,筋骨并治,疗效更佳。
参考文献
[1] 邱卫东.针灸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6):817-818.
[2] 陈青,孙良智,孙建民,等. 跟痛症的解剖与临床微创治疗初步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19):1501-1502.
[3] 王雪林,王朝鲁.针刀治疗跟骨骨刺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6):1822-1823.
[4]宋国银,宋国玉,李海波.小针刀治疗跟骨骨刺32例体会[J].针灸临床杂志,2002,18(1):22.
[5]吴克刚.痛点注射镇痛液联合针刀治疗跟骨骨刺疼痛的效果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12):1371-1372.
[6]吴亚平.针刀钻孔松解治疗跟骨骨刺综合征63 例[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10):65-66.
[7]龙智铨.小针刀加跟骨减压治疗跖腱起点筋膜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8):825-826.
(收稿日期:201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