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2015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

2015-05-30付维松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7期
关键词:天姥吟梦游抒情

付维松

1.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注意挖掘教材的人文资源,开阔人文视野。

考试命题: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以及文言诗文阅读的命题侧重于选择那类闪烁着人文光芒的素材。

2.联系生活,重视应用

(1)重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2)注意在社会生活中去学习语文。比如从综艺节目中学习节目串词的连贯,从广告徽标学习语言的简明生动,从请柬便条中学习语言的得体等。

3.回归课本,重视课本复习

(1)熟悉课本内容以应对语言运用部分与课本密切相关的语言运用题。

(2)读背文言诗文以应对名句名篇默写填空,提高迁移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3)积累文学常识应对与名著有关的选择题。

(4)搜集课内写作素材为作文准备。

4.诗歌鉴赏能力可从课内迁移提高

高考考查到的诗歌题材、意象、表达技巧、语言风格、情感类型,大都在语文课本中出现过,复习课本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运用。

(1)修辞手法

A.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描摹景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拟人:赋予没有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情态动作,从中渗透出作者的情感。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有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特征、更强烈地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运用十分普遍。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D.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运用使语言含蓄委婉而又形象鲜明。如,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E.用典:包括用事和引用(化用)前人诗文句两种,一般侧重指前者。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言简意丰的效果。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用刘裕北伐的典故,赞扬了刘裕的英雄气概,表达作者仰慕英雄,收复中原的愿望。“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等句,用廉颇的典故,意在以老当益壮、仍思报效国家的廉颇自况,也借廉颇的遭遇,委婉地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2)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古代诗歌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技巧:

A.正面和侧面描写: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突出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B.虚实相生: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仙境),已逝回忆之景之境(如李煜《虞美人》回忆的故国),设想的未来之境(如柳永《雨霖铃》设想别后情景)。

而诗歌中的“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抒情方式:

A.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间接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以景衬情、正面烘托)。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反衬)。

(3)行文结构方面的技巧

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欲抑先扬等是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种,其他还有点题、照应、铺垫等等。

(4)运用其他表现手法的技巧

A.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反的事物作为背景,加以烘托。被烘托的事物叫主体,用来作背景的事物叫衬体。衬托又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通常也叫烘托。可以是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心情,如《天净沙·秋思》。

反衬的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烘托主体。例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B.对比:即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可以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作者单位:贵州金沙五中。

猜你喜欢

天姥吟梦游抒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
在梦游的象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书法
春 日
会抒情的灰绿
现实多苦闷 梦里显真情——解析《梦游天姥吟留别》
简论抒情体
梦游
梦游东方
On the Similarities & Differences of Ode to the West Wind,To a Sky—Lark and Ode to a Nighting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