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教师人格魅力带动情感——论如何创设乐学环境

2015-05-30杨国军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7期
关键词:乐学魅力创设

杨国军

当教师走向讲台时,征服学生的唯一办法就是自身的素养与人格魅力。教师的敬业精神、知识储备、审美情趣、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可能成为教师个性人格魅力的展现形式。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开阔的想象空间与创造空间的前提下,以个人的魅力引导学生的灵感与冲动,并使之迸发出激情的、智慧的火花,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那么怎样用魅力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呢?

一、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知识与丰厚的文化素养

语文教师必须成为学问的杂家,不但要“渊”,而且要“博”。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涉经史以及相关文人的思想发展历程,而且要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哲学、美学、历史、音乐及理科知识,将“千载之思”融于自我,具有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未来的独到见解与感悟。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使学生体味到教材文本的魅力所在。

二、具有驾驭课堂的艺术魅力,以情动情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用既定的教案和拟定的程序去控制教学过程,而应该倾听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哪怕是错误的观点亦要如此,真正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和创造力。用艺术魅力驾驭课堂,让课堂的高潮部分起到激发学生把握人物或中心题意的作用,同时还要有趣味性、开放性、时代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和表现欲望,保证学生的完全投入。因此,老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以及课文表达的情感,三者要产生共鸣。这样老师必须首先带着激情进入角色,以情动情,以情动人。

比如,在讲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先引入(明)杨慎的一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用“浪淘尽”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展现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即让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体味到作者兀立长江岸边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极大。然后老师用抑扬顿挫饱满激情的朗诵,带领学生置身于那面对万里长江奔腾与千秋历史推迁的历史画卷中。那么苏词的雄浑开阔,苏轼的奔放旷达性格就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了。即使是课堂讨论,学生回答等环节,老师始终以自己的激情感染着他们,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拨动着他们的心弦,使学生领会到这是一首壮丽的山河颂,豪迈的英雄赞。这样,老师就能够更好更快地完成教学目标。

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的艺术魅力和真情实感可以使作者与学生的感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要想一节课成功,只有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才能把学生的思维、想象推向新的境地。

三、创设情境,精用表演

适宜的情境可以唤起相应的情感。我们在看小说或电视时,常常随着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或欢笑或伤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和谐生动的课堂气氛,形成乐学的环境。

我在讲授《雷雨》时,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中来,分角色表演,把全班分成几组,每组找三个学生分别扮演周朴园,鲁侍萍和鲁大海。我高兴地看到同学们紧紧围绕矛盾冲突,剧情发展,人物性格,人物语言尽情地表演,完全进入了角色、情境中。同学们已经从单纯的接受转变为渲染与投入,并开始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课堂表演非常成功。这样能使学生在轻松中紧张思考,在表演中自觉学习,提高能力,学生的知趣、理趣、语趣与个性得到和谐发展。

在讲授《鸿门宴》时,则可以通过《十面埋伏》这首琵琶名曲,为学生展现出古战场刀光剑影,万军厮杀的激烈战斗场面。

而写作训练,则完全可以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亲身体会自然的奥妙与神奇。学生处在适当的情境中,就会产生积极的相应的反应,于此同时也建立起了师生间必须有的融洽的关系,学生的思维火花就会迸发出奇异的光彩。自然而然的,师生间就形成一种默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不起眼的表扬,一个中肯委婉的指正,都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人格魅力牵动情感,用情感创设乐学环境,建立了教师与学生之间融洽的关系。学生爱老师,学生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共鸣,就能够让学生在知识的王国里啜饮知识的甘露,在美的领域中成为审美的人,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质,使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同时,教师的教学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邯郸市磁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乐学魅力创设
乐学电阻 明辨是非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东方欲晓》的魅力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