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事·甲午大寒雅集

2015-05-30魏策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7期
关键词:宣德雅集陈云

魏策

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末宜簪。池面冰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沉沉。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南去此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朱户黏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杨还袅万丝金。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

——(宋)姜夔《一萼红·人日登长沙定王台》

甲午岁末,时值大寒,末末申初,木风香堂嘉客临门:长居津门的宁州名士陈云君先生如约踏雾而至。木风香堂主人、《香事》杂志首席顾问潘奕辰先生素慕先贤雅集之趣,遂邀京城宣德炉收藏大家刘锡荣先生,京西古琴圣手邵天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主持人郑博,茶界融堂堂主闫希齐聚一堂,焚香、鼓琴、品茶、吟诗、作画。

雅集人物

陈云君:江西修水人,久居天津。为晚清湖南巡抚陈宝箴曾孙,自幼追随一代大儒吴玉如先生读书习字,而立之年即以诗词翰墨名,稍长皈依巨赞长老,并在清定上人、明旸法师诸大德座下听闻内典,后亲近净慧长老几三十午,被长老许为“万古知音”。陈先生六十年来专以中国文化学为研究对象,已出版多种著作,并在世界著名大学讲座均获好评。

刘锡荣:中国传统文化学者,宣德炉藏家。在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收藏、研究方面卓有成效。代表著作《钟鼎茗香》(一)(二)(三)(四)、《俪松居遗珍》、《荣斋札记》等。

潘奕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香文化研究所所长、《香事》杂志首席顾问,木风香堂主人。畅销著作《香生活》、《潘奕辰讲沉香》为大众香事入门读物。

邵天泽:雷音琴院主人,号龙门天隐,结庐此京香山与终南草堂,以琴事问道众师友。曾放志亲斫千张瑶琴,以全古法斫制,经岁月凝练,以近九德之善,待旷达知音者试之。人生三好琴、书、剑。亲制古琴“高山流水觅知音”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被国际奥组委收藏。

郑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主诗人,喜传统文化,提倡中式休闲生活方式。

闫希:80后新一代茶人代表人物,融堂堂主,视茶为生命。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

宾主寒暄后,篆香袅袅,邵天泽抚琴奏一曲《酒狂》,意韵洒脱,颇有古人之风。据传说古曲《酒狂》为“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所作,朱权《神奇秘谱》记载,“籍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故忘世虑于形骸之外,托兴于酗酒以乐,终身之志。其趣也若是,岂真嗜于酒耶,有道存焉。妙在于其中,故不为俗子道,达者得之。”这段话道出了阮籍《酒狂》的真实底蕴:阮籍放浪形骸的外表之下,其实自有风骨。

琴为心声,邵氏今日抚《酒狂》此曲,少了阮籍昔日且恐且忧、且怒且避的心境,却保留了魏晋名士悠然自得、率性不羁的潇洒情态,暗合今日聚会众人洒脱风流之意。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记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意思是,周瑜听人演奏的时候,即使多饮了几杯酒,有些醉意了,如果演奏稍有一丁点儿错误,也一定瞒不过他的耳朵。每当发现错误,他就会望向演奏者,意在提醒抚琴者,错音了。

因今日邵天泽所携为新斫之琴,尚未细调,二弦微微低了少许,众人皆未觉察,唯陈云君先生耳力甚强,曲中眉峰微聚,一曲终了,视邵氏而笑,告知二弦有误。实乃现实版的“曲有误,‘陈郎顾”。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奕辰先生于香界素以亲切、温婉著称,今日篆炉之中的香粉,乃是木风香堂今年新制之香——“金陵十二钗”之“宝钗香”。

《红楼梦》中,薛宝钗经常有“喘咳”的毛病,这病还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也不知请了多少医生,吃了多少药,花了多少钱,总不见一点效验儿”,后来还是一个和尚说了个“海上仙方儿”,又给了一包药末作引子,倒还效验些。(见《红楼梦》第七回)

这“海上仙方”就是冷香丸。所用的药材倒平常,但很难配。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夏天开的白荷花蕊、秋天开的白芙蓉花蕊、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各十二两,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跟药引子一起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白露这日的露水、霜降这日的霜、小雪这日的雪各十二钱调匀了,再加蜂蜜、白糖,做成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发病时,取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服下。因为常服冷香丸,因此薛宝钗身上总是带有“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

奕辰先生所调的这款和香“宝钗香”,除了沉香、檀香之外,主要的成分即为白牡丹。牡丹花味苦、辛,性微寒,能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本草纲目》谓其“和血、生血、凉血,治血中伏火,除烦热”,并有“能泻阴胞中之火”及“后人乃专以黄柏治相火,不知牡丹之功更胜也。此乃千载秘奥,人所不知,今为拈出。赤花者利,白花者补,人亦罕悟。宜分别之”的说法。此香焚燃之时,有清冷微凉之意韵,令人神智清明,恰如宝钗“冷美人”之态。

“红楼金陵十二钗”香共十二款和香,冷香、幽香、清香……各不相同,却暗合了《红楼梦》中性格迥异的“十二金钗”之特征。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席间,闫希次第奉上“白牡丹”与“肉桂”两款佳茗,令诸位来宾唇齿留芳。

茶过三巡,奕辰先生拿出刘锡荣先生所著《钟鼎茗香》系列藏书。锡荣先生被誉为“中国宣德炉藏家第一人”,历年所藏宣德炉珍品不胜枚举。

宣德炉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明代宣德炉的铸造是一个转折点,在继承了宋代文化的精髓下,宣德铜炉再一次成为与文人雅士交辉相映之佳器。《钟鼎茗香·荣斋宣炉清赏》是刘氏与故宫合作出版,书中宣德炉皆为锡荣先生藏品,除故宫文章外,也有锡荣先生自己撰写之文字,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宣德炉的基本知识。其中铜质断代考证研究,观点独到。书中首次将宣德炉以“名称、特点、寓意、用途”分类,为铜炉收藏书中仅有。

《钟鼎茗香》中,刘锡荣先生更独创为每个宣德炉配诗词一首。尤其令在座诸君感叹的是,锡荣先生曾在诗中写过邵天泽先生。彼时刘邵二人并不相识,刘氏登京西香山,偶过雷音琴院,见小院鸣禽绿柳、生趣盎然,颇有闹中取静之意,意欲拜访主人,却只见院内空无一人,唯有锯锤斧凿,琴板丝弦。久等不见主人归来,只得离去,隐隐然有“寻隐者不遇”之情境,有感而发,遂赋诗三首。今日刘邵二人相见,颇觉有缘。

彼时,木风香堂雅室中,众人正在品的是陈云君先生带来的一款白奇楠。这款白奇楠乃陈先生友人所赠,据闻是用一张海南黄花梨的大桌所换。其香馥郁纯粹,直达百会,闻之如饮醇酿,甜芳之感游走五内。

奕辰先生当即提议:由郑博朗诵锡荣先生诗作,天泽抚琴相和。

陈云君先生言及朗诵需通古音韵。古韵是平水韵,念出来颇有京剧念白的味道。如通音韵,作诗不用考虑其平仄,一念即知。随即陈先生抑扬顿挫地念道:“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诗与古琴一样,好就好在明无节奏而内有节奏,表面上看没有节奏,揉琴的时候心里有特别强的节奏,正如闻香喝茶一样都有层次感。”

郑博受教,在邵氏古琴声相伴之下诵读锡荣先生诗作。

武陵春

风剪西山黄叶舞,近午望西头。

霁云蓝烟楼外楼,巷深思梦游。

雷音琴院竹篱好,老树掩清音,

作坊堆琴锯凿休,无人应,去还留?

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今日雅集,陈云君先生与众人相谈甚欢,遂将携来的著作《陈云君诗书画集》和《燕居香语》分赠诸君。其中,更尤与刘锡荣先生相见恨晚,颇有惺惺相惜之意。当即兴致高昂地提笔绘幽兰一幅相赠,并即兴赋诗一首题于画上:“茶渍香痕人去后,碧天如水月如舟,年来萧鬓星星也,纸上兰花入梦酬。”

陈云君先生又为今番雅集作《品香五首》,谨录于后。

品香五首

陈云君

旧日清魂梦里香,鼻观三鼎识真藏。

果然开悟从心得,此是云门第一场。

奇楠已是秘中香,千载由来伴帝王。

更有旃檀开悟处,混沌渐顿任衡量。

清风檐下挂西阳,为恋三炉最胜香。

寄语诗人漫宅句,横塘有梦到沧浪。

未必人人皆擅场,一唱千年到苏黄。

何幸来参香严句,也凭三炉起昂昂。(七古)

茶烟檀沉共一堂,无诗无酒意未扬。

唯是从今常相忆,衣袖无日不此香。(七古)

猜你喜欢

宣德雅集陈云
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古瓷鉴定技巧
《清溪雅集》
不仅仅是“风雅”——西園雅集
My plan for new term
清宫藏瓷中为何少见宣德蟋蟀罐?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戊戌海棠雅集
上海雅集
宣德炉为何是文房首器
宣德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