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研究
2015-05-30扈晓燕
扈晓燕
摘 要: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企业调研,探索并提出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制定与企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工作任务选取课程内容,建立项目化教学的课程标准,建设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等。
关键词:数控 课程体系
当今社会,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离不开技能型人才的支撑。然而,近年来由于生源类型的改变等原因,职业教育还面临很多困惑,学生厌学、没自信,教师感觉难教、没成就,学校也面临着教学难、管理难的问题。而这,正是课程内容、课程安排及教学模式的问题,也正是课程体系建设所涵盖的内容。
一、探索课程体系开发的有效措施
1.企业调研
为了更好地为企业用人需求服务,我们首先进行了企业调研,对企业用人需求、毕业生知识技能构成等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数控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的招生计划,更好地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另一方面也使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符合企业需求。
2.职业岗位分析
在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我们邀请企业、行业技术专家与本专业全体教师召开了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通过专家论证研讨会,再次对企业人才需求、专业定位、岗位群进行分析,分析工作过程,确定岗位职责、任务流程、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及职业素养等内容,形成了数控专业岗位能力分析表。
3.构建工作过程的数控专业课程体系
(1)建立与企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与企业的对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目标的对接。除了按相关规定达到数控专业的培养要求以外,在教学内容上还具体为能够对企业典型零件进行工艺规程的制定并加工。二是对顶岗实习阶段的实习计划、实习内容等进一步明确规定,体现了对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2)紧密结合国家职业标准,整合教学内容,建立课程标准。学生毕业需拿到毕业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同时,国家职业标准规定了相应职业工种在工作过程中应达到的技能要求。因此,把与国家职业标准相对应的技能等级的规定作为制定实训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并以实训课程标准为核心,围绕工作任务选取课程内容,修订各门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标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安排实践课程模块的教学顺序,专业理论课为实践课服务。
4.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建立要求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这就需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评价的状况,让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使学生掌握评价的目的和指向,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为此,应在充分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将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纳入学期评价成绩内,将顶岗实习的企业评价纳入学生综合成绩中,力求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5.建立课程体系的保障体系
教学过程中直接影响和决定教学质量的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的高低,是教学过程中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结果和反映。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加以督导、评价,确保良好的教学风气的形成。其中也包括制定相应的课程开发制度,鼓励教师对现有的学科体系的课程进行整合,编写适应本校教学实际的任务驱动型校本教材,使教学的针对性更好。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
二、在数控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效
1.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
在新的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实验班的多名学生被选拔到技能比赛小组,经强化训练后获得市、省级技能比赛一、二等奖。
2.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实施,使实习课时比例大大提高,迫使一些理论课教师转型为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一体化实践教学指导工作,教师必须将工作任务中涉及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结合教师技能比赛的参加,促进了一批青年教师向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而非“双证型”教师的转变。
3.促进了实训基地的发展,与企业生产环境零对接
建立了长期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在与企业合作中,还进行了“订单式”人才培养,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培养方案,并以共建单位的实际加工任务作为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培养的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这样使得学生的培养目标更加具有针对性,与企业真正实现“零对接”,受到企业好评。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的融合还需不断改进。二是受现行教学管理体制及教学条件的制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开展还不是特别充分,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
(作者单位:衡水技师学院、衡水科技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