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生产实习新模式培养电科专业高素质人才

2015-05-30冯志芳邵晓红战可涛侯志灵伦秀君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生产实习模式

冯志芳 邵晓红 战可涛 侯志灵 伦秀君

摘 要:生产实习是所有工科高校中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而生产实习的模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认识。针对目前本专业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对国内外多所高校实习模式的调研,详细地探讨了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实习模式及其改进的方法,除了需要进一步加强校外实习,还提出了校外实习与校内实习相结合、成立专职教师队伍、引入工程类“project”项目等改革方案,根据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及自身兴趣的不同,提出了分层次、分类别实习的模式,由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强其创新意识。

关键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生产实习 模式

中图分类号:TP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a)-0149-02

Exploring New Mode for Production Practice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Feng Zhifang,Shao Xiaohong Zhan Ketao Hou Zhilin, Lun Xiujun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Production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for all engineering college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The mode of production practice will influence directly students' understanding for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According to our analysis for the present problems of production practice and many universities practice model, we discuss in detail our model and improved method. In addition to strengthen further production practice in company, we also propose new methods, such as combination between company practice and campus practice, setting up full-time teachers, introduction of engineering “project” reforms. Moreover,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tudents' interest and difference in theoretical knowledge, we put forward new model which is different level and classification practice. This method can enhance further the students' engineering practical ability and strength their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Key Words: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Production Practice;Mode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培养具备物理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领域内宽厚理论基础、实践能力、重视器件与系统的交叉与融合,培养从事各种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等方面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因此,生产实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生产实习,可以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由此可见,生产实习的内容、模式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实习效果[1-5]。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招生人数的剧增,导致生产实习单位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困难。即使可以联系到实习单位,也很难保证实习的质量。目前,许多大学已经开始思考如何有效地改进生产实习模式,保证实习质量。如北京理工大学[4]将生产实习的内容大部分移至校内进行,同时还成立了光电创新工程实验基地,以保证本专业学生生产实习需求;浙江大学[5]的信电系与校本科生院共建了全校性工程设计和电子信息类“产学研”创新设计实践基地,满足全校相关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

1 该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实习模式

目前本专业采用的是校外实习为主、校内实习为辅的实习模式。校外实习由指导教师带队,将学生带到实现单位,实习单位根据企业生产的具体情况安排实习内容。但随着本专业招生人数的增加,企业规模的变化,目前我们的实习面临如下几个问题。

1.1 校外实习时间缩短且质量难以保证

本专业固定的实习单位是一家国有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规模有所减小,而我们的实习人数却由原来的60人扩招到90人。这一变化给实习单位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实习单位没有办法一次性接收90个学生同时实习,为了不影响企业的生产进度,只能采用分组实习的方式,这样学生校外实习时间由原来的两周缩短为一周。且由于生产实习的具体安排要结合企业在实习期间生产任务安排,如果恰逢企业生产任务繁重时,会出现没有办法安排具体实习内容、学生无事可干的情况,这样很难保证实习的质量。

1.2 实习成本增加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实习的收费标准逐年增加,而学校对实习经费的投入相对增长缓慢,目前的实习经费很难支撑全部学生完成3周的校外实习。实习成本的提高使得许多实习内容难以开展,严重影响着生产实习的质量。

1.3 企业安排实践内容滞后于企业最新技术,导致学生主动性不够

实习企业出于安全考虑及其保密要求,给学生安排的实习内容主要是工程师讲座、参观生产车间及让学生参与组装等一些简单工作,学生并不能真正参与到具体生产过程中,去接触、了解最先进、技术含量较高的生产设备及其先进技术,这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其主动性不够,不愿参与生产实践。

2 该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习模式改革方案

针对上述生产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2011年起,就开始探索生产实践的新模式,主要实行改革举措如下。

2.1 指导教师实行专人负责制

2011年以前的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主要采用的是班主任负责制:由班主任制定实习计划、带领学生去实习单位完成为期3周的实习。但由于带队老师年年更换,且带队教师对实习企业生产的环境和产品不熟悉、不了解,当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很难及时得到解决。为了保证实习质量,从2011年开始,我们从本专业年轻教师中选择了3~5名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的教师,由他们负责制定学生生产实践期间实践环节的具体计划及带领学生完成校外实习。这些专职教师,需要在每年实习开始前了解企业新产品、把握企业新动向,制定该年度的实习计划。带领学生完成实习,并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最后的总结。

2.2 校外实习与校内实习相结合

由于存在企业规模小及实习人数多的矛盾,为了保证学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采用校外实习与校内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校外实习学生动手机会相对较少,因此,校外实习集中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的工艺、装配、调试、检验等流程,使学生充分了解现代电子器件生产、测试等的先进工艺。

校内实习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组装、调试一些基本的电子产品,以弥补学生校外实习过程中动手机会少的问题。目前校内实习的主要方式是:第一阶段是题目的选择:指导教师在生产实习开始前一周完成校内实习题目的设置并下发给学生,学生选择题目,通常要求3~5名学生为一组,共同完成某一个选题;第二阶段是完成设计:学生提出设计思路,指导老师研究其存在的问题、设计的可行性等,并提出改进的措施;第三阶段完成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提供需要购买电子元器件的型号、数量等信息,统一购买元器件后开始完成设计,最后对所设计的器件进行调试;第四阶段是总结实习过程:在生产实习结束前1~2 d,学生需要写实习报告,准备5~10 min的ppt,介绍小组的设计理念,完成设计的过程,且需要当场对所设计的电子器件进行功能展示。

经过3年的尝试,我们发现校内实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完成设计题目,甚至于能做到在题目要求的基础有所创新。

2.3 工程类“project”方案的引入

以上生产实习模式已经实行了3届,通过对学生观察、了解,发现每届学生中都存在一部分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较扎实、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可以用较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实习设计题目。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我们拟在将来的生产实践环节中引入工程类的“Project”方案,实现分层次、分类别实习的模式。相比较,这些工程类的项目比一般实习题目难度增加,对学生要求也较高。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带动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结语

生产实习是工科类高等院校教学计划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重要支撑,通过对原有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和3年来实习效果的分析,新模式下的生产实习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学生牢固地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下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间接的提高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每年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可以达到95%以上。

参考文献

[1] 武一,王宝珠,贾志成,等.探讨生产实习模式,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43-144.

[2] 夏毅敏,王琴,何玉辉,等.高校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3):91-92.

[3] 陈鹤鸣,范红,施伟华,等.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C]//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17-20.

[4] 施真芳,郭宏.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与探索[J].光学技术2002(28):146-147.

[5] 杨东晓,章献民.电子工程类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实践[C]//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0年论文集.2010:20-28.

猜你喜欢

生产实习模式
研究性教学在口腔医学专科生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生产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