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应注意的问题

2015-05-30王建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7期
关键词:教材探究语文

王建平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渠道,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新课改的核心,优化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日益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更是勇于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走在了课改前列。但是我们也发现,过于否定传统,追求新奇;注重形式,忽视本质等一些现象还存在着,有的所谓的“高效课堂”并未能实现真正“高效”。为此,笔者提出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正确理解课堂模式与课堂高效的关系

我们说优化教学模式,但绝不是说只有一种模式,更不能一味追求形式。有的语文教师没有理解高效课堂的精髓,过于讲求形式,动辄“发单单、围圈圈”,搞一些程式化的东西,做一些无意义的活动,热闹有余,内涵不足,以致被人诟病;有的导学案只是罗列教学流程,或是习题的拼凑,内容庞杂,“导”性不足;有的教师只是把课桌另摆一下,上课无本质变化,反而给学生听课学习带来了不便;有的教师死搬别人模式,唯恐越雷池一步。我以为,实现高效课堂应该有多种途径,高效课堂没有唯一正确的模式,但可以有一个基本模式,那就是“自主感知——互动探究——拓展延伸——概括总结”。模式不等于具体的方法,在一种模式下,实现的途径应该有多种。高效课堂“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任务,贯穿学习过程,驱动学生自学,教师组织、指导、引导,帮助每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有所得。这种教学理念无疑是正确的,它要求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设计问题“从学生中来”,解决问题“到学生中去”。真正的高效教育教学只能是“因材施教”。教师不同、教材不同、教育对象不同,教学模式也应该形式多样。只要达到了课堂高效的目标,就应该被肯定。有人总结出好课的标准有七条:教学目标要准确,教学主题要鲜明,教学重点要突破,教学材料要精选,教学活动要真实,教学评价要具体,教学流程要连贯。我想,按照这个标准,合理安排教学流程,精心设计并组织教学,高效课堂的目标也就实现了。

二、正确处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三者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是基础,合作、探究应是在充分的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高效课堂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里的“学”主要应是强调自主学习。只有在充分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后,合作交流与问题探究才更有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新课程强调要着眼学生终身发展,而终身发展必须强调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这种能力更多体现为自学能力,这需要在学校包括在课堂上培养习惯、掌握方法、逐步形成。学生一旦形成这种能力,便会终身受益。何况从语文学习的角度看,这种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凡是学生自己学习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己研究解决。但是,在一些“高效课堂”上,我们却往往发现教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够,而一味强调“合作”;课堂上动辄讨论,次数过于频繁,什么问题都搞“合作”,简单易懂的问题也拿来讨论。这样,“合作”的热度看起来很高,气氛看起来很“活”,但学习理解的深度不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无从谈起。另外,一些所谓的探究学习,也只是问答式教学的翻版,没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探究的问题,要么过难,要么过易,要么脱离教材无意义,不能抓住教材重点,不能根据学生实际设计问题,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而独立阅读的能力培养首先要通过自主阅读与学习,可见,合作与探究学习一定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的合作探究才会深入,才更有效。

三、高效课堂需要调动学生的广泛参与

实施高效课堂关键在于教师角色的变化,语文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要真正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关键要素,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教育教学活动,如果没有学生的充分参与,那它就失去了意义,肯定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离开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何谈课堂高效?我们经常讲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因此,实现课堂高效,需要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过程参与,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这就要教师充分了解学清,针对学生存在问题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特别是设计体现教材重点、适合学生探究的课堂问题,善于发现并设计主干问题,开展真正对学生语文学习有益的课堂活动,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忌面面俱到,蜻蜓点水。这就要教师认真研读并充分把握教材,熟悉学清并善于调动学生,以独特的教学机智解决课堂发生的“意外”情况,让课堂“生成”更具魅力。但在实践中发现,在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与成果展示中,用于发言、善于展示的往往是那些思维敏捷或性格外向的学生,虽然课堂“掌声连连”,但一些学困生或内向的学生实际上已被“淹没”。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对那些看似“木讷”的学生加以鼓励,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让他们敢于交流,敢于展示。我们重视小组长的作用,但不能心中只有组长。比如课堂上让小组长汇报、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只当听众,只给其他同学鼓掌、喝彩的权利,而不给质疑、评价的机会,这种做法都是不对的。总之,要教育、引导和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广泛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避免把合作探究搞成个别优生的“独角戏”,把成果展示搞成尖子生的“一言堂”。

四、实施高效课堂不能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而言的,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促进每一位学生获得最大程度地发展。也就是说,衡量课堂教学是不是高效,要看是不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了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施高效课堂的目的应是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真正减负增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负担减轻,质量提高,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其他语文活动,素质教育的任务才会真正落实。相反,如果学生投入时间更多,负担更重,而教学效果并没有大的改善,这就不是高效课堂。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会看到以高效课堂为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比如,如果每一节课都有导学案,而导学案又不精要,课前完成要花费多少时间;更有甚者,因为课堂学生活动多了,预设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目标难以完成,于是就在课外挤时间补上。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求教师因课施教,灵活处理,不要按部就班,生搬硬套。要不要导学案,导学怎样的内容,要根据需要教材、课型而定,一定要体现精要、有用原则;二是优化教学设计,简化课堂流程;根据教学目标,精化教学内容。其实,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要给学生减负,教师要勇于给自己加负,在备课上要下更大的功夫,要更多地了解学清,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这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基础。不在备课上下功夫,尽在方法上求花样,这其实是本末倒置。三是“先学后教”的“先学”不一定都要在课外,也可以放在课中,这样可以限定时间,保证质量,指向性强,效果可能会更好。

总之,优化教学模式只是手段,构建高效课堂才是目的。实施高效课堂应该抓住根本,要让课堂教学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即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在本课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力争让每一节课都给学生最大的收获,这样学生发展了,质量提高了,素质教育的目标也就完成了。

★作者单位:陕西宝鸡市陈仓区虢镇中学

猜你喜欢

教材探究语文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材精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