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钻井井口硫化氢吸收剂吸收效果试验
2015-05-30杨威王敬堃
杨威 王敬堃
【摘要】硫化氢属于有毒有害气体,研发硫化氢灭除器以提高职业病防治效果和应急救援能力。目前在石油钻井过程中,以大功率防爆排风扇在井口进行吹扫是最主要方式,而石油钻井地点多为农田、森林、水源地附近,这种方式显然不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挑选合适的硫化氢吸收剂,为硫化氢灭除装置研发做准备。从NaOH、NaCO3、NaHCO3中选取了NaHCO3作为硫化氢吸收剂,并对NaHCO3进行吸收实验。
【关键词】石油钻井;硫化氢;吸收剂
1、引言
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明确提出,居民区环境大气中硫化氢的最高浓度不得超0.01mg/m3;车间工作地点空气中硫化氢最高浓度不得超过10mg/m3。[1]而在是石油行业当中,15mg/m3限时加权平均值是日常工作8小时的暴露安全极限,操作人员长期暴露在不符合国家标注和人体健康需求的状态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在《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1993)中,硫化氢是八种限制排放的恶臭污染物之一,目前在石油钻井过程中,以大功率防爆排风扇在井口进行吹扫是最主要方式,而石油钻井地点多为农田、森林、水源地附近,这种方式显然不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2]
2、硫化氢吸收剂筛选
2.1硫化氢性质概述
硫化氢气体广泛存在于钻井、修井、试油(气)、采油、炼化、注水、酸洗等石油生产环节。由于石油钻井过程中作业环境复杂,与底层直接连通,因此硫化氢气体所带来的安全与环境风险最为突出。硫化氢的性质如表2-1所示:
表2-1 硫化氢的性质
Table 2-1 The nature of Hydrogen Sulfide
性质 内容
物化性质 无色,具有恶臭气味(臭鸡蛋味)
极性分子,溶于水(溶解比例1:2.6)
相对密度:1.5392,临界压力:0.9Mpa,临界温度:100.5℃
易燃易爆性 燃点:260℃,受热分解温度:300℃
爆炸极限:4.3~46 V%,最小点燃能量:0.68mJ
毒性 窒息性与刺激性。10/20/100ppm为石油行业硫化氢报警限值[3]
2.2硫化氢吸收剂筛选原则
常见的硫化氢吸收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生物法为新型的硫化氢治理方法,但是在本文设计当中,需要在短时间内除去井口逸出的硫化氢气体。因此,在物流法与化学法当中筛选硫化氢吸收剂。硫化氢吸收剂选择与要求如表2-2所示下:
表2-2 硫化氢吸收剂选择原则
Table 2-2 The rules of chosen Hydrogen Sulfide absorbers
序号 原则
1 常温常压下吸收效果好
2 吸收剂能够形成稳定的溶液
3 吸收剂不对人员造成伤害,或者伤害很小
4 吸收后的产物不对人员造成伤害,或者伤害很小
5 吸收剂对钻井设备无腐蚀,或者腐蚀性很小
6 吸收剂对钻井液性能无影响,或者影响很小
7 吸收剂对周边环境无影响,或者影响很小
对比物理法和化学法当中所用到的吸收剂,结合硫化氢吸收剂选取原则,对照硫化氢灭除器的特点,将硫化氢吸收剂选定在以下几种,如表2-3所示:
表2-3 硫化氢吸收剂备选
Table 2-3 The candidates of Hydrogen Sulfide absorbers
项目 内容
物理吸收剂 活性炭,海绵铁,分子筛
化学吸收剂 NaOH、NaCO3、NaHCO3
添加剂 起泡剂,活化剂,稳定剂
依据硫化氢灭除器对于吸收剂的要求,以及吸收剂本身的特性,对备选硫化氢吸收剂对比选择如下表2-4所示:
表2-4 备选硫化氢吸收剂对比
Table 2-4 Comparison of Hydrogen Sulfide absorbers
吸收剂 活性炭
海绵铁 NaOH
Ca(OH)2 Fe2O3 ZnO Na2CO3
K2CO3 NaHCO3
粒度(nm) 0.63~2.75
×106 10-4 5-100 5-100 5-100 5-100
操作溫度(℃) 常温 常温 300-400 常温 50-80 常温
操作压力(Mpa) 常压 常压 0-0.3 常压 常压 常压
溶解性 不溶 NaOH溶
Ca(OH)2微溶 难,但
可形成
胶体 难,但
可形成
胶体 溶 溶
毒害性 无害,但粉尘刺激呼吸系统 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高浓度皮肤与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低浓度危害不大 无害,但
粉尘刺激呼吸系统
无害,微量对土壤结构影响不大 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高浓度皮肤与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低浓度危害不大 轻微灼烫
腐蚀性 无 腐蚀 无 无 腐蚀 轻微腐蚀
筛选结果 × √ × × √ √
由于本项目设计的硫化氢自动喷淋系统采用液体吸收剂,因此,将以NaOH、NaCO3、NaHCO3吸收剂的备选材料。分析讨论如下:
①NaOH为强碱,选其为吸收剂时,吸收硫化氢的原理为:
2NaOH+H2S→Na2S+2H2O
理论上,吸收效果好,并且生成的产物也对人体和设备无害或者伤害很小。但是,选用NaOH时,违背了“吸收剂不对人员造成伤害,或者伤害很小”的原则。
②NaCO3水溶性呈碱性,选其为吸收剂时,吸收硫化氢的原理为:
Na2CO3+H2S→NaHS+NaHCO3
理论上,NaCO3强电解质,吸收硫化氢效果好。然而NaCO3生成物为NaHS,对眼、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与眼睛直接接触可引起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失明。违背了“吸收后的产物不对人员造成伤害,或者伤害很小”原则。
③NaHCO3水溶液呈碱性,选其为吸收剂时,吸收硫化氢的原理为:
2NaHCO3+H2S→Na2S+2CO2+2H2O
NaHCO3符合上述吸收剂选择原则,并且经济成本低,符合硫化氢灭除器的研发要求。
3、碳酸氢钠吸收硫化氢效果试验
3.1原料和设备
主要试剂与材料:硫化亚铁粉末(FeS),硫酸(H2SO4)、干燥剂(CaCl2)、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NaHCO3)溶液(10g/L),硫化氢检测管、硫酸铜(CuSO4)溶液。
设备:固-液制气装置、小型空压泵、ZG-1气体采样器(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硫化氢气体检测管(2-50ppm,10-200ppm)、pH计、缓冲瓶、胶皮管、接口等。
3.2实验方法(见图3-1)
3.3实验步骤
吸收环境为常温、常压,吸收温度20℃。
①按照上述装置图连接好装置后,以打开盐酸溶液玻璃阀时间作为计时起点;
②每隔1min在缓冲瓶出口处测量硫化氢浓度;
④测量结束后,连接缓冲瓶与空气泵之间的橡胶管,开动空气泵处理尾气。整个实验过程在通风壁中进行。
4、结论
通过吸收实验发现NaHCO3对于硫化氢有较好的吸收能力。并且碳酸氫钠相对连接,并且形成的溶液系统相对稳定。为了以后实际应用,还应该对碳酸氢钠溶液吸收硫化氢进行优化试验;考察温度、混合气体流量、压力、氧含量、碳酸氢钠溶液质量浓度及硫化氢初始质量浓度对吸收效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
[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1993)
[3]SY/T5087-2005含硫化氢油气井安全钻井推荐作法
[4]王学谦,宁平.硫化氢废气治理研究进展.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1,2(4):77~85.
[5]朱世勇.环境与工业气体净化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6]A. Anchiya. New nitrate basedtreatments—A Novel approach to control Hydrogen Sulfide in reservoir and increased. Oil recovery[R]. SPE100338, 2006, 1-3.
[7]马文,王新强,倪炳华. 微波催化法分解硫化氢的研究[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97,01:37-38+60-67.
[8]黄岳元,赵天成,杨一心,伍星. 改性活性炭吸附H2S和C2H2相平衡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3:275-277.
[9] Fan HL;Sun T;Zhao YP;Shangguan J;Lin JY.Three-Dimensionally Ordered Macroporous Iron Oxide for Removal of H2S at Medium Temperatures[J].Environ Sci Technol.Vol.47,No.9,2013.
[10] UNG K D,JOO O S,CHO S H,et al.Catalytic wet oxidation of H2S to sulfur on Fe/MgO catalyst[J].Applied Cataly-sis. General,2003,240(1~2):235~241.
作者简介
杨威(1989-),男,湖北麻城人,重庆科技学院在读研究生,安全工程专业,安全技术及工程方向。
项目来源: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
项目编号:YKJCX201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