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分析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改革

2015-05-30韦世恩

关键词:电子电器理实一体化理实

韦世恩

摘要:开展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是当前我国职业类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理实一体化”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符合当前我国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符合当前我国职业类院校的办学宗旨。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改革与创新就成为当前我国职业类院校办学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字:电子电器应用 维修 理实一体化 改革

【分类号】TM507-4;G712.0

针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而言,不仅应该从教学目的、教学模式、课程安排等方向进行改革,更应该针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积极培养实用型人才,将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进而有效的实现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

一、当前我国职业类院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现状

(一)传统授课模式的单一和枯燥

电子电器应用于维修专业,在未来的就业当中主要就是凭借其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来辅助学生开展工作。可是当前我国的许多中职乃至高职院校当中,对于这一专业的教学还是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许多职业类院校会采取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教师在课堂中照本宣科的进行教材的朗读,对于一些所谓的重点知识近景要求学生着重画出来并且重点记忆。可是实际上学生对于这些知识依旧模棱两可,很难真正的实现对于知识的把握。

例如对于电视机的基本安装,教师只是把重点和难点告知了学生,这些知识学生实际上都可以自行阅读加以解决,而学生需要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却一直没有得到,这样的传统授课模式的单一和枯燥很容易造成学生对于这门学科兴趣的丧失,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于这一专业的把握和应用。

(二)教学缺乏层次

目前因为职业类院校教师数量不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真正掌握电子电器应用和维修专业的高素质教师数量也少之又少,因此一位教师只教授一门课程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实际上这样的教学并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往往每个教师都有着完全不同的知识领悟能力,对于教学的把握和侧重点也略有区别。

(三)学习观念的落后

学生传统学习观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教师的影响。一些学生也认为在学校的学习都是在课堂中进行的,并没有想过可以走出课堂,来到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操作。甚至有的学校也并没有为学生设立相应的实践操作场所,比如实验室、企业以及社区服务点,让学生本着联系和操作的原则,为一些场所做出一些贡献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师生关系的略显生疏

师生关系对于教学的开展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很多时候,师生关系的生疏也会严重影响“理实一体化”的进行和改革。当前职业类院校大多数师生关系都相对生疏,因此很难实现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指导。可是一些相对复杂的知识往往就是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学生才能够有效的进行学习和操作,因此师生关系的和谐往往可以促进“理实一体化”的改革和推进,而生疏的师生关系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二、有效实现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改革的措施

(一)改變传统的授课模式

对传统的授课模式进行改革,有助于实现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理实一体化”落实和改革。一些课程可以直接移入到实验室或者实训基地中开展,还有一些课程则可以渗入到企业或者相关的社区服务点。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一些企业或者社区无私奉献。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形成综合性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另

外如果有实力的学校也可以与海信、海尔等这类大型企业进行联合,小规模的进行一些双元制的模拟练习。这些都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更多的实践性基础,也可以为教学的“理实一体化”改革奠定基础性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师实现一主一辅教学,体现教学层次

加强职业类院校师资技术力量的投入,尽可能的实现教师一主一辅的教学模式。这对于体现教学的层次,帮助学生多方面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每门课程都尽可能派两名教师进行授课,可能这两位教师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也可能一名教师注重理论课程讲解,而另一名教师则注重实践操作技术的练习和讲解。所以这样可以有效的实现资源的互补,学生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接受多方面深层次的知识。

(三)帮助学生树立全新学习观念,建设相应的实验场所

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往往也是学生进行自身学习效果提升的重要方法。学生之间不应该彼此隔离开来,而是应该有效的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无论是课堂知识的探讨,还是对于一些时间操作的演练,学生独自都是很难完成的,只有实现彼此之间的合作才能够优势互补,也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养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习惯。

(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育教学制度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因此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推进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利用企业的制度,深切落实到课堂当中,这时教师很有可能就和学生彼此之间形成了同事关系,也有可能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提升之后超过教师,进而成为操作小组的组长等等。这样摒弃了传统师生关系的尊卑和生疏,往往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在教学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于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实现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改革。

结束语:

在职业类院校开展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主要就应该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教学的改革,为学生创设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这样对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落实“理实一体化”改革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兴伟.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之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12,24:182.

[2]郭志勇. 中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物理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初探[J]. 当代职业教育,2013,08:50-51+70.

[3]王治国. 中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4]张宝.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现状和改革探讨[J]. 才智,2011,09:294.

[5]张兰桂. 浅谈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03:152-153.

猜你喜欢

电子电器理实一体化理实
“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构建漫谈
环境保护视角下的电子电器废弃物回收利用管理之我见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PLC应用”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探索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汽车电器》栏目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