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背景下语言教学活动多元化的提问策略

2015-05-30钟玉珍

关键词:丁丁小熊小班

钟玉珍

提问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启发幼儿的思维,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一个成功的教育活动,离不开恰当、合理、科学、艺术、开放的提问设计。借助提问,可以沟通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与幼儿的联系。

一、集体活动中的提问要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

问题的提出,是一节集体活动的发动机,如果问题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乐于参与讨论的,那么这台发动机会发出巨大的能量;反之,一节集体活动会因为无话可说、简单重复,变得低调乏味。

例如:开学初期,我们新小班的孩子情绪很不稳定,不愿上幼儿园,哭闹、赖学,这种有组织无纪律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时我班开展了主题活动“小宝宝”,其中有一节语言谈话活动“丁丁的一天”,故事情景是说一个叫丁丁的小朋友喜欢幼儿园一天的生活。活动开始我就开门见山让孩子们在有礼貌的问候声中认识了故事的主人公——丁丁,并问道:“丁丁很喜欢上幼儿园,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孩子们兴趣不高,只有几个人在说,因为幼儿园可以玩滑滑梯、开小汽车。这时勤勤大声地说:“我不喜欢来幼儿园,我要爸爸。”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马上叽叽喳喳地、奶声奶气地议论开了……天哪!怎么成了孩子们倾诉心中“苦闷”的时候,我意识到班里的孩子大多第一次来幼儿园,很多孩子没有上过托班,他们没有足够的快乐体验,何来激情洋溢的快乐分享式讨论和回答?这是因为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已有经验,造成他们集体泄愤。于是,我就从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事开始“讨好”孩子,和他们一起玩滑滑梯、开汽车、做游戏,让他们积累足够的快乐体验,并在来园时积极消灭“哭声”,当孩子们积累了足够的快乐体验时,我再回炉这节集体活动,当然就有了孩子们积极的回应,快乐的对话。

二、语言教学中多元化的提问技巧

问题的提出,是为了让孩子们积极讨论、不断思考、认真观察、有效探索,在语言活动中,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所以教师往往会因为想一句过渡的提问而冥思苦想,可见提问技巧的重要性。如何设计提问,让语言活动中的对话更精彩?实践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一)融入故事情境,循序渐进式提问

小班孩子喜欢参加富有童话色彩、游戏性、情境性较强的集体活动,虽然主题活动中很多的生成和预设活动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更多的却是经过教师加工、润色之后,把孩子带入到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来学习,这样才更适合小班幼儿。

在开展主题活动“小司机”的活动中,我们带孩子参观了马路上各种各样的汽车,如果是中、大班孩子,我们肯定会围绕孩子们喜欢的车展开讨论,可是,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没法让他们流畅地表达心中的想法,于是,我就通过设计“快乐汽车城”这样的游戏情境展开主题,唱唱洒水车,模仿各种会叫的汽车,当孩子们有了这些游戏体验之后,我设计了集体活动“怪车轱辘辘”,通过发生在森林里的有趣故事,展开想象讨论:

提问:

1、“森林里今天真热闹,小兔、小老鼠、小蚂蚁也来玩了。看!它们在森林里发现了什么?”

2、“小兔想把西瓜带回家变成一座西瓜房子,小老鼠想把苹果变成苹果房子,它们就滚着房子在马上走,狐狸警察看见说:‘停,停,马路上不能滚东西。”“狐狸警察为什么叫它们停车?”

3、“哎呀,那可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帮小动物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把西瓜、苹果带回家呢?”

显然我们可以看出,我的提问设计是围绕《怪汽车》这个故事情境展开的,幼儿是在这个故事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和我对话的。

(二)多角度设疑,多元开放式提问

问题的设计,还要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小班、中班孩子的回答和交谈内容,应该是多角度地选择和设计问题,开放式地提问,而不是单向的自始自终的包含。

在绘本阅读活动“大熊山”中教师把孩子带入到多媒体创设的森林情境中,教师提出:“森林里真美呀!你觉得什么地方很美!”又如:活动:“小熊醒来了”,教师提问:“你们看到小熊在干什么?你们有什么办法叫醒它?”……这些问题可以让小班孩子没有限制而有选择的回答,有的孩子回答:“这是小熊的家”;有的说:“房子上有小熊的头”;还有的说:“我看到了红红的太阳”。小班孩子会用简单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感受,却不能像大班孩子那样针对性很强的思考问题,逻辑性很强的回答问题。

所以,我们在设计小班集体活动的提问时,我们要以点状提问,多角度设疑。

(三)积极有效地追问,层层递进式提问

在集体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孩子的回答往往是出人意料的,这会使我们青年教师很着急,尤其是在教育效率明显的集体活动中,有时教师会临时乱了阵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干脆视而不见,有的模糊应答,有的灵机一动请听下回分解。其实针对孩子可能千变万化的回答,我们只需不离其“宗”。一般我们可以运用的策略是:积极有效地追问。

在语言活动“糖果宝宝的舞会”中,我问孩子:“你们喜欢吃硬糖还是软糖,为什么?”有的孩子站起来说:“昨天爸爸带我去超市的。”(通常我们会想,怎么是不着边际的回答)我马上追问:“你们去超市干什么了?”“买糖果。”我继续推进:“那你买了喜欢吃的什么糖果?”“我買了真知棒”“噢,原来你喜欢吃硬硬的棒棒糖。”这是我在发现孩子表述不明确和不准确时,进行的追问,帮助幼儿梳理、归纳出自己要表达的想法,让答案慢慢地浮出水面。

如果这时孩子又出现了从众的回答:“我也喜欢吃棒棒糖,……”这时教师可以追问:“你们平时只吃棒棒糖?”孩子就会受暗示地找自己曾经吃过的好吃的糖果来回答。在活动中,我们还可以运用“除了……”、“还有其他的……”等指导语,让孩子走出单一的回答。

教师的提问是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掌握了一些设问的技巧,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更加生动而精彩。我们都知道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就从细节入手,关注提问的策略,让我们随时拥有无数台宝马发动机,为我们的集体活动增添异彩。

猜你喜欢

丁丁小熊小班
动物“叫”各不同
一起去踏春
谈天气
神奇的三角形
可爱的小熊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