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2015-05-30刘琴

计算机时代 2015年7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

刘琴

摘  要: 为满足文科大学计算机基础素养培育的需要,凸显文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色,分析了文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从学习动力、思维差异、学习习惯、实践能力、抽象能力等方面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该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教育; 文科大学; 教学困难;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07-75-03

Analysis of basic computer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of liberal arts

Liu Qin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anghai 200042,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for cultivating the basic computer literacy in universities of liberal arts,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ic computer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of liberal ar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asic computer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of liberal arts is analyzed. From the differences of thinki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habits, practice ability, abstraction ability and other aspects,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The solutions have been implemented for a period of time, and gotten a certain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computer basic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liberal arts; teaching difficulty; teaching method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几乎所有的大学都为全校学生开设了计算机类的通识课程[1]。近年随着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初等教育阶段已经提供了基本的计算机教育,那么到了高等教育阶段除了类似Office这样的基本办公软件介绍之外,还应该给他们什么样的知识体系,是单纯性的工具介绍还是编程知识的介绍,这些知识的传授,学生是否需要,是否感兴趣[2]等,这些问题值得思考。因为文、理学科本身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问题在文科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本文针对文科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研,根据目前的现状,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1 教学现状

大部分高校都根据计算机学科发展的方向和特点设计了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学生首先修读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主要讲授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办公软件的使用,还可以包括基本图形处理、动画设计、网站设计等初步知识。接着可以选修四大类课程。

第一类是多媒体软件设计类课程。该课程包括图形处理和动画处理,这类课程的深浅程度可以根据学习者的要求来调整,以Flash动画设计课程为例,除了简单动画的设计外,还可以教授交互式的动画的设计。

[选   修   课][必修课][数据库程序设计类课程][其他程序设计类课程][图形处理类课程][动画设计类课程][多媒体类课程][计算思维类课程][前沿课程][侧重计算机技术类课程][侧重专业类课程][程序设计类课程][专业特色类课程][其他][大学计算机基础]

图1  计算机类课程体系

第二类是程序设计类课程。该课程包括数据库程序设计类课程和其他程序设计类课程,之所以把数据库程序设计单独分类,是因为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具有共性且与其他的程序设计语言有很大的不同。数据库类课程在文科学校开设比较多的有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SQL Server数据库,尤其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更加受到文科学生的喜欢,因为一来学习完该课程后,可以立刻开发出一个小型的管理系统,二来可以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程序设计类课程包括Visual Basic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设计,对于文科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但对学生的就业有一定帮助,也很实用,如可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新软件的能力,学生能编写实用的小软件来提高工作效率,可以进行简单的网站建设和维护等。所以这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比较重要,是受众面最广的一类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类是专业特色类课程,这类课程在不同学校差别会比较大,大体上可细分为侧重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和侧重专业类课程。以我校为例,法律院校侧重计算机技术的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犯罪与电子取证、信息安全与电子取证、电子法务、电子政务、数字证据导论等课程。而侧重法学的课程以软件知识产权保护、信息法学为代表。前一类课程需要有一定的程序设计基础,后一类课程主要以法律为载体,进行交叉研究,所以最好是法学类专业的学生选读。这两类课程因为与专业相结合,所以深受学生欢迎。

第四类课程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而滚动开设的一些课程。目前主要有两小类课程,一是计算思维类的课程,以计算思维与计算文化、计算思维与职业等课程为代表,二是代表计算机学科新型发展方向的课程,例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生活等等。

以上四大类选修课程面向的是文科院校的大学生,难度以学生能掌握、理解为前提,尽量与其自身专业以及就业相结合。

2 教学问题和解决方案

2.1 教学问题

调研发现,在文科大学中开展计算机基础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⑴ 学习动力不足,出现课程无用论。很多学生认为只需要掌握基本的办公软件就可以了,认为程序设计、动画设计、数据库等课程离他们自身的专业太远,没有用处。产生这种误解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总学时有限,很多专业课程扩充学时,压缩了基础课的学时,这让学生认为课程不重要;二是文科学生将来大多数从事的职业从表面上看确实不需要编程等知识,例如文秘、文化管理、外语、艺术等工作。

⑵ 文理思维相异。工科的思维基础是“工具理性”,理科的思维基础是“科学理性”,文科的思维基础是“人文理性”。计算机课程属于工科课程,我们授课的对象大多是文科学生,该课程需要学生有比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程序是非的判断有既定的标准,程序的运行不折不扣按步骤执行。而文科学生是发散性思维,人文理性是没有“客观”标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很多学生无法理解程序设计中的循环结构,无法理解最简单的赋值语句,无法意识到字母的大小写在不同的程序语言中要求是不一样的,他们经常会紧抠字眼,而无法深层次地理解其内容。这与他们进入大学后,少有接触理工科课程有很大的关系。

⑶ 文理学习习惯相异。文科的课程以记忆为主,各个章节之间联系并不是很强,一般不会出现第一章的内容没掌握,就影响第二章的学习,而计算机类的课程,一般每章每节之间的衔接很紧密,强联系性要求学生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一次的课堂教学,并能及时对已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而文科学生的“读书”氛围,使得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很重视考前的突击复习,相对而言,对于平时的课堂学习就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对待了,经常会出现缺课的现象,这样时断时续的学习习惯是很难掌握计算机类课程的。

⑷ 动手实践能力差。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因为动手实践能力差导致学习困难,畏难情绪的学生不在少数。主要表现在:课堂听讲能懂,但是自己动手不行;即便是简单的程序,上机调试后依然能报出非常多的错误,碰到错误,又无从修改;简单的题目会做,复杂的或知识点多的题目就无法实现。

⑸ 抽象能力差,无法触类旁通。计算机的很多知识本身是相通的,例如循环结构,不论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还是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中,基本思想都是一样的。但很多学生由于练习较少,或者缺乏必要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基本是学一种,会一种,缺乏抽象提炼能力,很难自觉地去抽象出其中共同的内容。

2.2 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方案仅供参考。

⑴ 挖掘学习动力。让学生了解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对生活、工作肯定有着非常多的好处。现在的企业用人,要求有良好的计算机素养,这些素养具体体现在:拥有较强的新软件的学习能力,对计算机日常维护的能力,与专业结合以增强专业技能的能力,网站建设维护管理方面的能力等。要具有这样的素养,除了掌握基本的办公软件外,还需要学习一些程序设计和数据库方面的知识,或者与自身专业相结合学习一些交叉学科的知识[3-4],例如:知识产权与保护专业的学生将来可能会接触到相关软件知识产权与保护的案例,那么如果不了解软件设计、编写的过程,又如何去判断一个软件是否侵权呢。再如侦查学,现在完全不接触计算机或者网络的案件已经非常少见,计算机犯罪侦察已成为侦查学专业必须要需要学习的内容,如果不了解计算机的构造,不了解软件编程的原理,又如何侦破案件呢。这些认识都是潜在的学习动力,是可以深度挖掘的。

⑵ 第一次“入课教育”。明确告知学生学习课程的作用和意义,告知该类课程与文科课程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特别是思维方式的差别,告知要善于请教计算机这个不会说话的老师,不要畏惧它,程序要多调试、多练习,在不断的程序报错中学习。

⑶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补授先修基础知识。以C程序设计语言为例,在C语言中字符是可以进行算术运算的,这一点就要运用到字符的ASCII表示;在把有符号数以无符号方式输出时,涉及到数的补码。诸如此类的教学内容本应在牢固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后才易理解,而这些基础知识在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里都有涉及,但是由于文科学生普遍对数字概念模糊,所以这些知识还必须重新讲解,并且还需要辅以一定的上机练习。

⑷ 使用案例教学法。如前所述,程序设计类课程在概念的理解上通常是比较困难的,这种困难主要是因为概念抽象。案例教学法能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以VB语言程序设计为例,传统的方法是先讲解变量和语句,这样几周后学生才有可能开始编写具有独立功能的简单程序,但如果以案例教学法来讲解,一开始就给出一个小的案例,让学生学着编写制作,虽然可能并不十分明白程序中出现的各种变量和符号的含义,但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是非常有帮助的,有了兴趣,就可以慢慢地分解出案例中的知识点,然后再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和练习。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觉得编程并不是那么困难。

⑸ 编写适应学生特点的辅助教材。目前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材非常多,但辅助性教材(例如:习题集、实验手册等)相对较少,适合文科学生学习特点的教材就更加少了,因此可以编写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材。

⑹ 制作多媒体课件,便于学生课后复习自学。在课件的制作上,既要便于课堂讲解,又要便于学生课后复习,既要简洁、明了,又要便于理解。例如,多数学生对于循环控制很难弄懂,不明白程序的流转过程,如果再有多重循环,那就更无法理解了,因此可以利用Flash或者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一些动态效果的课件,清楚得表示出循环执行的过程、各个关键变量在每次循环后的变化等。

⑺ 改善实验环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由于总学时有限,而上课时需讲述的内容较多,这样课堂上能提供的上机时间相对比较少,而学生课后上机又要承担费用,这样对于计算机基础不好、经济条件不宽裕的学生来说,形成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机房可单独开辟出一个机房仅仅提供与课程相关的软件上机操练,不提供上网服务,不收费。

⑻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外答疑。目前,就我校而言主要利用的网络资源就是“网上课堂”,学生可以发帖提问,提交作业,教师可以开辟讨论区等交互功能。有了网上课堂,可以实现“永不下课”。另外,对于没有“网上课堂”的学校,一些聊天工具,例如:MSN、QQ也能进行课外交流答疑。

⑼ 引入计算思维。2006年,周以真教授在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杂志上指出[5]: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人类行为理解等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相当于计算机领域的哲学,掌握和理解计算思维,有利于对知识的触类旁通。计算思维是抽象的,可以单独开设这样的课程,也可以在其他基础课程中融入计算思维的思想,让学生学会抽象、提炼,这样才能做到触类旁通。

3 教学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教学上的调整,我校在基础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⑴ 等级考试: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通过率和优秀率在同类高校中首屈一指,2013年的通过率为89.5%,全市排名第2名,优秀率48.2%,全市排名第1名,2012年通过率为90.11%,同类本科院校的通过率为72.26%,优秀率52.90%,同类本科院校的优秀率为22.90%。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的通过率在50%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⑵ 学生竞赛:2014年我校首次参加“上海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有两组选手获得了三等奖,一组选手获得了优胜奖;首次参加“全国2014年(第七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总决赛”一组选手获得了二等奖,一组选手获得了三等奖。

⑶ 开课率提高,评教分数提高:以往几年,计算机类的选修课,尤其是程序设计类的课程经常会出现因选课人数不满而撤销课程的情况,这几年我们教研室的教师调整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开发了不少比较贴合学生自身专业的课程,例如:计算机网络犯罪与电子取证、会计电算化、电子法务等课程。对现有课程也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开课率能达到98%,评教分数都在90分以上。

4 结束语

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正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压力,是否需要开展计算机基础教育以及如何开展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争论声在各种类型的会议上不绝于耳。本文针对文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从方案实施的效果可知,只要我们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修正教学内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在大学里依然有较强的需求,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有益。今后,我们还将尝试以计算思维的培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6],计算思维是一种伴随人终身的能力,能让学生终身受益。此外,将进一步开拓计算机竞赛的种类和级别,形成比较好的竞赛管理模式,形成专门的竞赛团队,即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的教师和学生队伍,让竞赛成为常态。还将进一步寻找与其他专业的结合点,研发新课程,开设一些吸引学生并能真正提升学生竞争力的课程。

参考文献:

[1] 谭浩强.面向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关于计算机基础

教育深化改革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4.7:4-8

[2] 陈东.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探讨[J].计算机时代,2007.8:46-47

[3] 王晓勇,方跃峰,肖四友等.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

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7:39-42

[4] 曹海英,元元.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科技创新导报,2014.36:96-98

[5] Wing J M. Computation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6.49(3):33-35

[6] 龚沛曾,杨志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J].中国大

学教学,2012.5:51-54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数学复习教学方法
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初探
浅谈高等数学中教学方法的创新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