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究

2015-05-30李慧军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

李慧军

内容提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学方法的一种,本文探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详细分析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提出了“任务驱动”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任务驱动 计算机教学 任务设置

【分类号】G633.67

新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提出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出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为主线,以“任务驱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达到“操作技能熟练,理论知识够用”的教学目标。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是一个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教学模式。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先结果后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教材内容把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用任务(即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想方设法来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它以任务带知识,允许学生自主活动、自行探索、自由创新,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不仅锻炼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而且能培养积极情感、创新精神、合作技巧和实践欲望。这样通过“任务驱动”的模式,将被动学习直接转化为主动学习,调动了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动力。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1、中专计算机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情景导向,目标明确的优势

教师通过营造知识的应用情景,使教学目标具体、生动。如笔者在讲发送电子邮件时,临近元旦,设计了一个“给教师发送邮件”的任务,该邮件主题为“新年快乐”,并附有声音和图片。学生接到任务,兴趣高涨,积极性很高,立即开始探索使用Outlook Express技巧。普通邮件很简单,但要有声音和图片,怎么办?于是有的同学看书,有的同学查看Outlook Express的帮助,经过一节课的探讨学习和实践,全班同学都出色完成了任务,而且有的同学的邮件非常有创意,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2、“任务驱动”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当今时代是竞争时代,同时又是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学生应该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培养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自学的良好品德。

在学习WORD软件的使用时,教师可先把学生按兴趣及计算机水平高低进行分组,然后让各组成员合作完成班刊的所有栏目,最后评比,形成班刊。通过这样的任务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激发了学习动力。

3、“任务驱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学生在完成一件件任务,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动手实践,自行探索,从中我们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任务驱动”使学生更易掌握教学内容

采用“任务驱动”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首先,教师可以展示一张做好的贺卡给同学。通过教师的分析,学生对图文框、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等概念就有了直观的认识。接下来教师再讲如何插入、修饰美化等具体操作方法。而且由于备课时教师事先做过一遍,教学时重难点突出,对学生可能出错或易混淆的地方容易把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论教师教还是学生学,整个教学过程都显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

1、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任务

在计算机课的教学中,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设计、编排非常关键。

首先,任务设置要有趣味性和生活性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往往来源于生活,如何用电脑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因此,任务设置要有生活性和趣味性。

其次,任务设置要有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有效得多。教师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让学生知道自己上机做什么,明确将要完成什么任务,而不是漫无目的的进行操作。

任务明确后,教师应尽快将任务交给同学们单独或共同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及时跟踪和检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设计一个明確、统一、可考核的基本任务和一个可操作性的创新任务是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保证。

第三、任务要有灵活性

计算机教学通常以操作为基础,任务的成败往往也以是否能实现操作效果而定。所以在设计任务时不应强制限定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而应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任务”,当教师介绍完成任务要用到的基本操作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组合就可以了。当然。由于学生操作时有一个熟悉过程,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教师不要一味批评,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失败,并适时加以引导和提示,让他们自己思考解决的方法。

第四、任务需有挑战性

每一个班的学生基础不同,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任务不能设计得太简单,否则不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达不到教学目的;任务也不能设计得太难,太难往往会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还会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任务设计要难易适度,既有挑战性又可通过努力完成。对于新内容或一些难度大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将完成任务要用到的基本操作方法演示给学生,但切记不要拿设定好的任务来演示,否则学生就会按照你的演示重做一遍,这样就失去了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作用。如学生在自己操作过程中确实遇到了困难,教师可以给出启发性的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2、 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提出问题。

每一个任务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教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例如,在学习使用“画图”这个应用程序时,教师先由学生来决定画什么内容;若学生决定画一幅田园风光图,那再进一步让学生来设计这幅图画中应该有哪些内容;学生设计画中有农庄、夕阳、树、小河、青草、牛等等。这样,让学生来设计、分析这幅田园风光图,因为这是自己设计的,因而学生都表现得兴致勃勃、跃跃欲试。

3、完成任务,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部分。

问题提出并设计好了执行的过程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学生可以查阅资料,尝试探索。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更要鼓励互相合作,共同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同样以画田园风光图为例,对于农庄这一图案,就涉及了如何画圆角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如何涂颜色,画瓦砖;对于太阳、树、牛这些图案,就涉及如何导入图片,如何对图片进行大小、位置的调整。除了这些操作知识外,还有其他很多操作需要学生去处理解决。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先去查有关的资料、书籍,当然,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学生通过操作,能够画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4、及时交流,这是学生知识的提高阶段。

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一定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反馈和评价。这是知识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同时也能促进和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学生完成了田園风光图后,教师选出三、四幅作品,由大家一起来评论,说出可圈可点之处,并由学生本人说明画画的意图及操作重点。另外,其他学生对这幅图的操作有何疑问之处,也可提出来,由画图本人来答疑。最后,由教师指出这幅图中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之处,附带点出需要完善的地方供大家参考。这样的分析与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成绩与可圈可点之处,也指出了一些缺陷与有待改进的方面,在刺激学生积极性与增强信心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学会谦虚谨慎,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三、“任务驱动”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任务驱动”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

“任务驱动”教学有其自身的特定含义和应用方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但不能替代其它教学手段。因此,我们要根据计算机课程具体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任务驱动”式、启发式、双向交流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2. 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担当的角色,认识到学生的知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因此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而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答疑者,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去探究;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要调动他们的探索欲望,使他们进一步完成任务的可扩展点。

3.建立正确的评价体系

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习的成功是最足以使学生感到满足,愿意继续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完成所布置的任务时对学生的作品给予正确的评价,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竞争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促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投入更大的热情。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师生通过任务产生互动,一方面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遇到问题寻求帮助,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任务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以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总结。实施“任务驱动”进行教学时,目的要明确,要注意与其它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

参考文献

[1] 黄新建 谈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任务模块”教学方式的优势

[2] 李玉玲 谈任务驱动教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