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代青铜龙纹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艺术效果探究

2015-05-30王晓婷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艺术效果龙纹表现形式

王晓婷

摘 要:商代是青铜器龙纹发展历史中的黄金时期,其龙纹是该时期最具表现力、最丰富的纹饰。青铜器龙纹的普遍存在,与龙图腾具有紧密的联系,其积淀着神圣而深沉的历史力量,增加了神秘诡谲的色彩,具有显著的时代特色。从龙纹的艺术造型、纹饰技法、图案形式三方面入手,概述了商代青铜龙纹的艺术表现形式,并对其不同的艺术效果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商代青铜器;青铜器龙纹;龙纹;表现形式;艺术效果

商周是我国青铜器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青铜器艺术的郁勃,龙纹也呈现出一副灿烂而丰富的景象。尤其是从商代到西周初期这一时期,各式各样的龙纹出现在青铜器上,成为当时青铜礼器的主体纹样。商代处于华夏文明的初创时期,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龙纹也是这一时期所有纹饰中最具表现力、最丰富的纹饰,文章分别从龙纹的艺术造型、纹饰技法、图案形式三个方面着手,来概述商代青铜龙纹的艺术表现形式,并对其不同的艺术效果进行深入探讨。

一、商代青铜龙纹的艺术造型

商代青铜龙纹的种类较多,造型颇具特色,具有其他朝代青铜龙纹不具备的独特艺术魅力,从基本形态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夔龙纹,一种侧面形象的龙纹。《说文解字》:“夔,神魅也,如龙、一足。”因此,人们常将在青铜器上、一只足、类似龙的形象称之为夔或者夔龙,这样的纹饰成为夔龙纹。商代的夔龙纹大多身体短小,作单独纹样构成的比较多,有些夔龙纹两两相对构成对称的纹样,并以云雷纹相衬托,形成带状,常见于器物口的边上、腰部。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是青铜礼器中的一个大类别,可用于宴享、祭祀、烹煮肉食等。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商龙纹扁足鼎下置三个龙形的扁足,每个扁足薄又宽,两面均有繁密而遒劲的龙纹,龙尾斜卷成落地的支撑点,增强了整个鼎的稳定感,这种装饰手法罕见,很好地表现了夔龙纹自由灵巧的特点。

蟠龙纹,一种特征鲜明的卷曲龙纹。从正视的角度,头部居中,顺时针或逆时针盘曲,形成圆盘或圆环状,常见于青铜盘内底部,在其周围常伴有鸟纹、鱼纹等。例如,小屯M18号殷墓中出土的铜盘,其蟠龙纹是长颈鹿角型,足内曲,长身卷尾。

双头龙纹,一种呈“人”字形的龙纹,一个身体,两端各有一个龙头,且呈对称纹样。这种龙纹并不常见,大多以等腰三角形的形式出现在青铜器上,双头模样给人一种神秘感。由于当时的铸造技术还不够成熟,还没有掌握透雕、浮雕等纹饰技法,通过这种铸刻双头龙纹的方法,对丰富龙纹的样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双体龙纹,亦被称为“双尾龙纹”,蛇形身体向左右展开,呈现出带状对称分布,龙首居中,常常出现在器物口沿下方,在商代末期比较盛行。

以上四种龙纹是商代常见的龙纹样式,其形式各异、姿态不一,具有“如火烈烈”的社会时代所具有的神秘气息,龙纹的大量出现,促进了商代青铜器的发展。总体而言,商代青铜器龙纹具有统一性及整体性的艺术特征,加之龙具有的神秘力量,使得商代青铜器龙纹充满了对这一神秘力量的敬畏和崇拜,无不体现了庄重而神秘的气息。

二、不同纹饰技法的商代青铜龙纹

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相当纯熟,这促进了青铜纹饰技法的提高,出现了线雕、浮雕、圆雕等多种铸造技法,不同技法的单独或综合使用,有着不同的艺术效果。

线雕,一般以阳线或阴线作为造型的手段。由于阳线刻或阴线刻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因而能够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这种技法的龙纹线条明快洗练、圆转流畅,纹饰较为简单。在商代早期,龙纹多是单层纹饰,没有底纹,这种以线雕技法雕刻于青铜器物的腹部和足部,呈带状装饰纹样,使得器物看起来比较简洁和朴实。如出土于湖北黄破盘龙城的“三足圆鼎”,便是线雕龙纹的典型代表,该鼎的腹部上方靠近口沿的地方装饰一圈饕餮纹,呈线性形式,是以阳线为造型手段的纹样雕刻。纹样的线条流畅柔美、遒劲婉转,在原本狰狞的饕餮形象上增加了几分妩媚。线雕造型手法,不仅可以用来塑造形象,还能与面相搭配,使得整个纹饰富有变化,其力度与青铜器本身的厚重感相结合,呈现出一种坚不可摧的姿态。

浮雕,一般适用于从正面欣赏,其厚度小,是在平面基础上来表现纹饰的体积,凸起的纹饰有圆弧转折的面以及高低不同的层次,是商代较为常见的造型手法。浮雕造型手法,常出现在礼器、兵器和生活用具上。圆雕,呈现的是一种立体的效果,因此,可以从各个角度来欣赏,在商代青铜器中也比较常见。

商代青铜器龙纹,很少独立使用某一种手法来塑造纹饰,常会使用其中的两种甚至三种手法。例如,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四羊方尊”便是这一典型代表。“四羊方尊”器身遍布變龙纹、饕餮纹,纹饰以线刻为主,纹饰丰富、线条遒劲。线条的平面纹饰和立体雕塑出现在同一个器物中,毋庸置疑,这对铸造技术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据相关研究者分析,“四羊方尊”是通过两次分铸技术铸造而成的,即先分别将羊头和龙头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整体浇铸,一气呵成,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龙纹逐渐摆脱了单一的装饰技法,呈现出各种富有变化的、综合的造型,其辉煌的发展时期也随之到来。

三、不同图案形式的艺术效果

图案是一种装饰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美术形式,其趣味性、规律性、主观性较强。在商代,青铜器龙纹图案的实用功能较突出,其神性与威慑力便是这一功能的体现。

(一)常见的三种图案形式

其一,单独纹样。顾名思义,这种纹样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单独运用。单独纹样的构图形式,一般可以分为平衡式和对称式两类,常见的變龙纹和蟠龙纹便是平衡式的单独纹样,这两种龙纹具有较为自由的结构,不会受到对称点或对称轴的限制,在视觉上力求平衡,进而保持纹样重心的平稳。

其二,适合纹样。这种纹样受一定外形的限制,具有实行与严谨的艺术特点,要求纹样的变化不仅要体现物象的特征,而且要穿插自然,形成独立的装饰美,常常被安排在一个完整的外形内,进而达到构图和形象的饱满度和完整性。前文所述的蟠龙纹和双头龙纹均由一个形象组成,有所不同的是,双头龙文一般尾巴在上,双首在下,整体呈三角形,常被安排在几何三角形中;而蟠龙纹常被安排在圆形中,用来装饰青铜水器盘的内底。由于受到一定外形的限制,因此,适合纹样的结构较为严谨,外形和形象统一,可以从蟠龙纹和双头龙纹样中看出来。单独纹样与适合纹样的差别在于,单独纹样的外形比较自由,而适合纹样常嵌合在一定的外形内部。

其三,连续纹样。这种纹样是通过一个或者几个基本单位纹样向左右或上下不断重复排列,也可以向左右、上下四个方向不断重复扩展的图案,因此这一纹样具有延展性。常见的排列方式有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两种。在商代青铜龙纹中,夔龙纹、蟠龙纹、双头龙纹、双体龙纹,大多是以个体的形式而存在的,但是也存在例外的情况,例如,夔龙纹可以呈带状,这时连续排列的夔龙纹便组成了一个二方连续纹样。

(二)随形就势的图案形式

在青铜器装饰艺术中,纹样不仅要有自身的结构方式和图案形式,更为重要的,还要和所装饰的器物外形相契合,也即是,纹样不仅体现出自身的艺术特点,还要符合器物外在的艺术造型,进而展现出纹样艺术魅力。因此,在商代的青铜器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随形就势的图案形式,尤其是在平面中比较普遍。例如,商代前期的青铜鬲,其形状一般为侈口,有三个中空足,用于炊煮加热,在商代至春秋时期较为流行。设计者将饕餮纹恰到好处地填充于近似三角形的器腹中,随形就势的图案形式显得灵活而富有变化,颇具特色,同时还使得被填充的器物显得饱满而敦实,凸显了器物本身的造型特征。

(三)应用于象生器的图案形式

象生器,即是将动物的形象与器物融合为一体的器物。例如,1959年山西石楼桃花庄出土的商代龙纹觥,整体造型呈现出龙的形象,头部有两个直立的柱形角,嘴张开,酒可从龙的嘴处流出,龙纹觥的底座凸起,可看作为龙足。整个龙体显得非常健硕,微微上扬的头部与张开的嘴,使得龙纹觥具有动态美,增加了趣味性。商代的龙纹象生器主要集中于礼器,它通过立体造型的方式模拟动物的形象,由于龙没有真实的形象来进行模仿,使得制作者常常通过想象力来构造虚构的神物,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使得应用于象生器的图案形式给人一种神秘诡谲的感觉。

四、结语

龙纹在商代青铜器纹饰中非常具有代表性,较为常见的有夔龙纹、蟠龙纹、双头龙纹、双体龙纹四种龙纹。商代青铜器龙纹的辉煌成就,还得益于当时先进的纹饰技法,如线雕、浮雕、圆雕的出现,大大丰富了当时的装饰技法。而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连续纹样、随形就势的图案形式、应用于象生器的图案形式,更是商代青铜器纹饰中的瑰宝,其艺术价值、文化底蕴、精神内涵均值得我们深思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树浪.神秘符号青铜器上的龙纹[J].收藏,2012,(01):38-45.

[2]李娜,辛艺华.殷墟青铜龙纹的审美特征[J].艺术探索,2012,(02):19-21.

[3]李新萍.商代青铜纹饰艺术的思考[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4):105-108

[4]李文.青铜龙纹扁足鼎(商代后期)[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05):2.

[5]刘程.商周时期青铜纹饰之图像隐喻[J].文艺争鸣,2010,(04):68-72.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效果龙纹表现形式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霁蓝釉留白龙纹梅瓶
西夏装饰纹样中的龙纹及特点
浅谈话剧音响的艺术效果
浅谈灯光的艺术效果在舞台演出中的运用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
贪腐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消除对策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
新闻策划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相互呼应
元代纺织品中龙纹的形象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