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烈 永垂不朽
2015-05-30张杏云
张杏云
在八年抗战中,为了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和饱受日寇蹂躏的人民,抗日战场上涌现出无数爱国英雄。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要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心有榜样的教育中,纳入缅怀抗战先烈、学习抗日英雄的内容。这些英雄中,有指挥机关的高级将领,也有战斗在第一线的战士;有正规军里的官兵,也有普通的工农群众。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英勇无畏精神和可歌可泣的事迹,都将永远留在少年儿童的心中,成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动力。
抗日英雄杨靖宇
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指挥杨靖宇将军,他带领抗日战士,打据点、拔碉堡、炸铁路、攻县城,令敌人闻风丧胆。日寇一方面悬赏几万元捉拿杨靖宇,另一方面,又封官许愿引诱他……但杨靖宇将军就是软硬不吃。1936年冬,日寇纠集16万兵力,“冬季大讨伐”抗日联军。面对强敌,杨将军将队伍化整为零,分散活动。一天,他带领30名战士被大批日军围困在一座山上,又冻又饿,饿到甚至用棉大衣里的棉絮充饥,坚持了15天才转移出来。1938年夏,杨将军率领1000多名战士,在摩天岭阻击敌人。他们两次击溃伪满精锐部队两个团,还俘虏了敌军团长和日军指挥官1000多人。1940年2月,因被叛徒出卖,杨靖宇的行踪被敌人发现。杨靖宇带着几名战士与敌人周旋,不幸被敌人层层包围。杨靖宇带领战士与敌人战斗到最后一刻,壮烈牺牲。敌人把杨靖宇将军的遗体拉回去解剖,打开他的胃,发现里面全是草根、树皮和棉絮,全都惊呆了。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杨靖宇烈士,人民政府把他牺牲的地方(即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并修建了纪念碑和纪念牌坊。
血洒疆场的赵登禹
赵登禹将军是山东菏泽县人,他13岁开始习武,16岁就学得一身好武艺,刀、枪、棍、棒样样精通,19岁时成为冯玉祥的贴身卫士。1933年3月,已是29军37师109旅旅长的赵登禹,与日寇在喜峰口打了一场硬仗。
在喜峰口,日军借着飞机大炮的掩护,不断向我军阵地发起进攻。赵登禹凭借喜峰口的险要地势,英勇、机智地对敌人进行还击。白天,赵登禹带领战士奋力杀敌;夜间,他又组织了一个500多人的大刀队,趁黑摸进敌营杀鬼子,一夜间就砍死400多鬼子,缴获10多挺机枪。赵登禹喜峰口一役,名扬中华大地,并因此晋升为132师中将师长。卢沟桥事变爆发,赵登禹率部队增援北平,不幸被敌人设伏,中弹牺牲。他的身躯倒下了,但他的英雄形象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秋,日本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冈村宁次集结10万兵力,进攻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9月25日,八路军334旅的一个团,被2500多鬼子包围在狼牙山上。团长命令7连2排6班的5名战士坚守阵地,掩护主力撤退。留守的5名战士深知任务艰巨,必须采取巧妙的战术才行。他们把手榴弹成束地捆在一起当地雷,从山脚下一直埋到半山腰,然后在最高峰——棋盘陀隐蔽好。进攻的日军被接二连三的“地雷”炸得血肉横飞,还以为是遇上了我军的主力,就远远地用大炮轰击。5名战士一直坚持到第二天中午,他们已经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为了消灭更多的敌人,为了让主力部队走得更远些,5名战士决定把敌人引到棋盘陀的顶峰。傍晚,到了山顶的百丈悬崖边,敌人才看清所谓的八路军主力其实就5名战士,准备活捉他们。5名战士把最后一颗手榴弹投向敌人后,抱在一起,纵身跳下悬崖。班长马宝生、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壮烈牺牲,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宋学义被挂在崖畔的树枝上,负伤,得救后又回到了部队。
这样的抗日英雄不胜枚举,如最早奋起抗日的马占山、为抗日牺牲的第一位将军佟麟阁、抗日军人之魂张自忠、八路军将领左权等,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