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形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2015-05-30夏雯雯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空间

夏雯雯

摘 要:在城市景观中,“地形”是景观的重要载体,也是构成整个景观的骨架。以“地形”为研究主线,通过分析地形的分类、影响因素等,并且结合城市景观设计的特性进一步阐述“地形”的功能以及处理方式。

关键词:地形;作用;城市景观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环境问题,一个良好的、优美的、多功能的城市景观空间对于各类人群都有着不同程度吸引力。景观的呈现不仅仅只局限于平面上的单一的绿化构成,而是越来越重视竖向立体化的设计和多变的空间。地形作为整个景观的载体、骨架,有着非同小可的地位,与景观结合可以丰富场地的景观效果。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地形越来越被广泛的运用,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景观营造手法。

一、地形的分类

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地形是指“地球表面高低不同的起伏形态,如平原、盆地、丘陵、高原、河谷等的总称”。

通常地形会被大致分成微地形和大地形两大类。但在城市景观设计中,通常地形都以“小地形”和“微地形”为主,就作者个人认为,还可以将其按表现形式分为人工形式的地形和自然形式的地形。

人工形式的地形,此类型的地形比较常见,主要运用硬质材料采用规则化的线条,营造一种层层叠叠的地形,给人一种简单规则化的美感,比如在一些活动场地中的大台阶(图1)、下沉广场、挡墙(图2)、坡道等。

自然形式的地形,通常是指用草坪、土石等自然材料塑造的地形类型,运用柔和的线条来模拟自然界中的地形,可以给人带来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这类地形在公园中运用的比较广泛,如公园中的草坡(图3)、儿童乐园中的沙坑、自然水岸(图4)等。

二、地形的功能

(一)骨架作用

地形作为景观四大要素之一,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地形就如动物的骨架一样,为景观中其他的元素和设施提供了一个依附的平台,其他元素的层次变化也都是建立在地形层次的基础上,地形能影响整个景观场地的格局。在设计中,通过适当的地形处理,创造更多的层次空间,给游客带来视觉上、空间上的多维体验。

(二)工程作用

1.改善小气候。地形的起伏变化,形成了丰富的坡度变化,不同角度的坡地受到的日照长短不同,比如朝南的坡地日照比较长,温度相对会比较高,这样的地形设计可以使朝南的坡面在一年四季中都保持一个比较温暖的环境。从风的角度来看,比如凸地形可以在西北面阻挡冬季的寒风。因此,在城市景观中,可以通过对地形的设计与处理来调整场地中的小气候,让环境更加的舒适宜人。

2.地表排水。在城市景观中,降到地面的雨水、没有渗透进地面的雨水以及未蒸发的雨水都会成为地表径流。在一般情况下,地形的坡度越大,径流的速度越快,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过于平坦的地形,径流速度缓慢,又容易造成积水。因此,在设计时,地形的坡度需要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才能更有效地控制流速与方向排走地表径流。

3.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比起平缓的绿地,起伏的地形能增加大量的绿化面积,不同坡度的地形可以适合不同习性的植物生存,从而提高了植物的多样性。

4.防洪。对于城市景观中的滨水景观,地形有着一个更为重要的作用——防洪。比如上海世博公园,设计师巧妙地将防洪墙与地形相结合,将其慢慢过渡隐藏在景观中(图5,图6),不仅解决了防洪,而且还能防止数米高的大堤阻断了游客的视觉通廊。

(三)空间划分

利用地形高低起伏的特点可以分割、组织空间,凹地形、凸地形、坡地这三者的结合就能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合理的地形变化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空间功能,如垂直空间、半开敞空间、开放空间、私密空间等。使空间之间既彼此分割又相互联系也避免存在更多的灰空间,空间层次更加丰富。

(四)引导游览

地形可以影响车辆和行人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不同类型地形的结合可以控制改变游人的行进节奏(图5)。

(五)美学作用

地形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发挥着极大的美学作用。包括背景作用和造景作用。高低起伏的地形在景观场地中,成为了前方植物、构筑物、水体等的背景依托,能够控制视线、突出主题,形成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地形本身就能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比如丹霞地貌、喀斯特地形。在地形的处理中,可以利用这些具有不同美学特征的地形地貌,设计不同风格、千姿百态的谷、峰、池、崖、岭、堤等人造景观。

三、在人为因素下地形的处理方式

城市景观是为游人开放和服务的公共性空间,因而地形的设计处理受到了人为因素的制约,地形设计需在安全性、私密性、娱乐性、功能性等方面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需要。

(一)地形与儿童

儿童通常不喜欢单一规则化的直线形式,而更喜欢一些非常规的形状,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天然的地形,因地制宜地增加小山,斜坡,以及设置一些障碍物可以满足儿童的奔跑,嬉戏等行为。地形的起伏变化增强了他们的空间感,并能鼓励孩子们在环境中探索。

(二)地形与中青年

中青年包括青少年(14—28)和中年(28—55),这部分人群个性比较突出,对于户外环境通常会表现出一种冷漠的态度。所以对于这类人群,地形不但要满足最基本的功能,也要具备一定艺术性、创意性、私密性。多样并具有特色的地形景观,才能引起这类人群的关注,激起他们欣赏并参与其中的兴趣。

(三)地形与老年人

相比较其他人群,老年人有更多的时间、兴趣去感知环境。但由于老年人感知系统的逐渐衰退,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感受性也随之减退,通过对地形的处理,给予适当的知觉、视觉的刺激来弥补老人感知能力的退化。

(四)地形与残障人

对于残障人而言,不同地形变化的处理必须慎重,以保证残障人不会被排除在任何一个空间的使用之外。只要有可能,在各个场地不同高差之间应当有平行于台阶的坡道,或者用坡道代替台阶。残障人通常会借助一些器材在地形空间中得以运动。在设计时,要确保入口与其他景观空间的联系要有一条方便的通道,并且设计适当的地形让他们轻微地付出生理上的努力,这样可以得到实施的心理幸福感、满足感。

四、地形在景观设计中的原则

明计成《园冶》有云:“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地形设计应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在城市景观中的道路、植物、构筑物等的布置应根据地形的走势,尽量避免减少挖方或填方,减少土方的外运量,做到挖、填土方量在场地中相互平衡、合理运用,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五、结语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地形的处理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上,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地形的存在改变了场地的格局,各种类型的地形互相依存,丰富了空间。地形给景观场地带来了美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一大元素之一。因此,在景观设计中,不能忽略了地形的处理,设计师应该更加注意、重视地形与景观的相互联系,打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1] [丹麦]扬·盖尔(JanGehl)著.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初桂华,陈秀波,朱德全.园林地形地貌小气候的设计与营造[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04):84-85+88.

[3]刘聪.大地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实践[J].规划师,2005,(02):111.

[4]彭海平.园林绿化中地形的营造[J]. 北京园林, 2009,(02):12.

[5][美]诺曼K·布思.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曹礼昆,曹德鲲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景观空间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景观别墅
空间是什么?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创享空间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春天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