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沫若《星空》艺术风格分析

2015-05-30雷炜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艺术风格郭沫若星空

雷炜

摘 要:《星空》出版于1923年,共34首诗,作于1921年10月至1922年12月,这时新文化阵营分化,革命暂时进入低潮时期。文章主要分析郭沫若《星空》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郭沫若;《星空》;艺术风格

原名郭开贞的郭沫若可以说是我国新诗的最重要的奠基者之一,他还开创了中国的历史剧,于此同时他还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身处于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他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共同组织创建了创造社,并从事有关新文学的运动。可以说正是郭沫若这些著名的学者文人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向前推进了几十年。郭沫若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曾出国第一本新诗集《女神》,其中的浪漫主义气息浓厚,成功的为我国新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相比之下,《女神》表现出来的是激扬进取的旋律,仿佛是战士休憩的歌咏,唯美而又清新,呈现出的是一种雄美和瑰丽。而作为郭沫若的第二本诗集,《星空》在艺术风格上则完全不同,虽同样在歌咏,但是歌咏之间却包含着沉重。五四热潮褪去以后,尽管时局混乱,但是郭沫若等一代文人依旧秉持着对新文化的渴望与追求,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他们的文辞之间表现出来的是对飞翔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追求。延续了《女神》中不灭的最自由的向往,虽然文辞依旧优美,但是笔触之间却要含蓄的多。所以整体来讲,郭沫若在《星空》一集所表现出来的是细腻、哀婉的艺术风格。其实就诗的本质而言,《女神》之后,郭沫若的《星空》则更少了些许诗情,多了些许诗意。

一、《星空》的艺术风格构造

郭沫若在《星空》一集中对于题材的选取以及抒情方式的运用可谓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了。譬如说读过《星空》的读者们相比都不会忘记《天上的市街》这首诗。其实郭沫若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处于北洋军阀割据的时代,当时的社会就像是一个屠宰场、坟墓,所有苦难都降临在百姓的身上,而诗中所述意境“天上的市街”则鲜明的与客观的现实社会形成了对比,用虚幻的、朦胧的、人们渴望的那个美好的市街来反衬出中国大地的满目疮痍以及丑陋不堪的人性。郭沫若用这样一种对比,深刻的揭示了我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不堪。或许正像英国诗人布莱克说的那样,神灵与虚幻并不像哲学家们所想象的一样模糊朦胧,与短暂无常的自然相比,它们显得更有章法也更精心细致。而《天上的市街》中,郭沫若就是通过这样对虚幻神灵的生动刻画,深刻的撕下了旧中国的面纱,显露出曾经那丑陋不堪的人性。可以说真挚的表达了五四运动后,这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在生活的艰难跋涉中仍不愿放弃心中对于美好光明的向往与渴望,并且他们不仅追求肉体上的自由,还在追求精神上的解放。从这首小诗中,我们看到了郭沫若先生对于真挚情怀的执着以及追求幻境的审美情趣。

其实郭沫若先生的星空之还有许多绘景抒情的小诗,譬如说《夕暮》和《日暮的婚筵》。其实从表面上看两首小诗都描绘了很美的景象。但是相比之下,《夕暮》一诗明显要比《日暮的婚筵》要厚重一些。它更体现出了作者对于现实与幻梦之间的思考,当客观现象与主观意境碰撞之后产生的是深沉而厚重的叹息。《日暮的婚筵》一诗表现出了青年诗人对于未来的无限向往,我们能够透过小诗看到诗人那闪烁的目光。而《夕暮》则不然,它所体现出来的是诗人在现实的社会中挣扎之后通过亲身经历所表达出来的对于祖国未来的深深的担忧与思虑,未来尚未到来,却已经让人有了忧患的意识。可以说郭沫若先生的两首诗借助同样一个客观景象却表达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或忧愁,或欢乐,我们所深深体会到的是郭沫若先生那字里行间的对于国家的热爱。而其同样借助这些景、意,而形成了《星空》一集中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星空》所展现出来的时代特色

其实就诗这种艺术形势来说,其艺术风格是与时代特色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的。而《星空》一集作于五四热潮冷却之后,所以在字里行间相比于《女神》来说现实主义的成分要更重一些。但是就全诗的风格来看,依旧没有脱离郭沫若整体的浪漫主义风格。或许对于诗人来说,情感寄托于文字之上,而如果文字是个人的,那么情感就是时代的。人之所以会变,不是因为其在自转,而是因为社会在自转,而社会自转的轴心就是时间。所以我们才会有时过境迁之说,不同的时间给了我们不同社会环境,而不同的社会环境造就了诗人不同的感情。其实说白了,《星空》是五四运动之后那段黑暗历史的一束光,它浪漫、它温暖、它照耀着许多知识份子的对于未来的梦。所以我们看,郭沫若先生的《星空》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大体上仍旧保留着浪漫主义的根,但是开出的果,长出的花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在艺术风格上,可能《星空》要更含蓄深沉,或许《星空》更多的像是诗人在向他深爱的国家倾诉衷肠,但是无论怎样,《星空》鲜明的艺术风格让诸多对未来充满了迷茫的年轻人的心中有了一丝丝慰藉。

《星空》的艺术风格源自于郭沫若先生对于国家的一腔热血,它既是《女神》的延续,又是诗人在时代的改造下的心绪的变化。可以说《星空》是郭沫若先生留给中华民族最瑰丽的宝藏,它不仅指引着一辈又一辈爱国志士前进的方向,同时也在文学领域奠定了中国新诗的基础,最重要的是郭沫若先生通過《星空》一集向我们袒露了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怎样将爱国情怀落实于实践中,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李磊.谈“自我小说”派中郭沫若与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差异[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2] 郭怀珍.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9).

猜你喜欢

艺术风格郭沫若星空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二)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一)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郭沫若佚诗一首
星空
反七步诗
你也爱吃仰望星空派吗?
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