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享受绘画的过程

2015-05-30徐一鸣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水藻苔藓意义

摘 要: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自己在绘画创作中的感悟与体会。作者分析了自己学习绘画的初,同时也在文中介绍了自己创作《苔藓》、《水藻》的过程,并深刻感悟到绘画的真正意义在于享受绘画的过程。

关键词:绘画的过程;《苔藓》;《水藻》;意义

我喜欢闻到花香时愉悦的心情,我喜欢在悬崖边远眺大海时思绪的飞扬,我喜欢与三五好友于夏日的夜晚畅谈人生,我喜欢与家人相拥时的感动。我是一个喜欢过程大过于结果的人,人的生命与土地、天空、大海的存在相比是如此的渺小,而我们在这短短的生命中真正需要得到的是什么?我觉得是生命的体验和感悟。真正去感知这个世界,才是造物主让我们留在这个世界的真正原因,体验爱情、亲情、友情、事物的美好或缺陷。在临终的时候我们可以带着这些经历和感悟静静地、没有遗憾的离开。

我学习绘画的初衷也是如此,我喜欢画画的感觉,喜欢将思绪通过笔和纸表达出来的过程。在我刚学习绘画拿起笔和纸随意图画的时候是愉快的,尽管现在看来那些作品只是胡乱涂鸦,结果并不理想,但是当时绘画的体验是宝贵的、享受的,所以我坚持了二十几年,仍然喜欢并且享受绘画的过程,我也会一直画下去直到我老到画不动,我还是会像刚开始学习画画那样肆意涂鸦,享受绘画给我带来的经验和感悟。三毛也这样说过:“说起一生对美术的爱,其实仍然萌芽在小学”[1]。

我认为对于画者来说绘画的真正意义在于绘画的过程。也许有些专家学者会给出绘画意义的不同阐释,如绘画的宗教意义、经济意义、文化意义等。这些都毋庸置疑,但我认为作为一个画者最重要的绘画意义是在于画者,创作时本身的感受、经验和感悟。

我的作品就是源自于这样一种追求绘画体验、感知的冲动如《苔藓》,创作于2012年,144cm x 178cm,绢本设色。

《苔藓》虚化了整体构图因素在创作中的作用,没有视觉中心,反复呈现看似相同却又有着不同姿态的苔藓符号,也许这种单调会让观众感到茫然进而慢慢被一种暗示与沉静的气氛吞噬,进入有和无的思考中。作品的概念是将心中的“我”物化为“苔藓”在这样方寸的白绢上肆意滋长。

以苔藓符号进行创作的最初意向来自于对于苔藓植物生长习性的好奇,我养殖了一盆苔藓,在日常的观察和培植的过程中了解苔藓的特性。苔藓是属于最低等的高等植物,它不适宜在阴暗处生长,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线或半阴环境,最主要的是喜欢潮湿环境,特别不耐干旱及干燥。苔藓植物一般生长密集,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有较强的吸水性,因此能够抓紧泥土,有助于保持水土。苔藓还可作为鸟雀及哺乳动物的食物,可以积累周围环境中的水分和浮尘,分泌酸性代谢物来腐蚀岩石,促进岩石的分解,形成土壤。它的这些生长特性实在是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生存状态惊人的相似。我们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工作在室内的环境中,内心充斥着涉世未深却又愤世嫉俗的潮湿,向往自由,渴望成长。所以我以苔藓作为一种表现符号,进行自由的自我繁殖。在方寸之间使自己的这种成长意识肆意放大,在不断重复的绘画过程中思考我以及我的存在意义。而画面中以鲜红色勾勒的苔藓间的寄生植物符号则为我的繁殖与成长连上经脉注入血液[2]。

我想要使这幅作品在一种无定式的状态下自然呈现一团巨大的整体。我的绘画过程看似非常单调然而作为画者的我却沉浸其中。首先在房间中铺好一张秀白的娟,在碟子中调好墨汁,然后由画布中心向外一点点随着意识方向自由勾画苔藓的符号,随着心境的转变笔下渐渐向外姿态各异的生长,直至它布满整张绢。然后从中心的一小团开始,分染将叶片间的明暗层次,将叶片着上浅绿色、将叶片间的空隙着上蓝绿色,慢慢的一层层的统染,以鲜红色勾勒叶片间的寄生植物。就这样一团一团地不断重复,可以在空间中不断堆叠出无限延伸的实体感,在重复中仿若看见自己的思想被倾倒在了一张透明轻巧的白绢上一般若重若轻。这诚然是一种精神的释放与成长渴望的满足,也是将自我与外界的喧嚣暂时封闭,抱着能够破茧成蝶的渴望作茧自缚起来。

作品的画面是一个密布苔藓符号的整体。在绘画期间我感知到,叶片间色彩的层次、生物繁殖时生命迸发的声音、植物的清香、叶片触及味蕾的青涩、苔藓毛绒与绢丝滑的对比触感。

在创作过程中我享受着精神上的自由、倾倒,然后趋于平静、沉思,乐此不疲。这样的创作方式对体力也是一种挑战,若苦行僧般慢慢自我修炼在不断的重复中将自我消磨。然而当画作完成时便渐渐感到茫然,被一种若有若无的迷茫气氛吞噬而伤感起来,其中苦乐也许只能在我心中被慢慢品尝了。在我悉心培植苔藓的过程中,每天观赏它的色泽叶片的生长姿态,聆听生命渐渐滋长的声音,触摸着密集的叶片拌合着露珠在手掌间擦过的触感,渐渐对苔藓的习性产生理解并进行总结归纳。培植苔藓,创作作品,思考自我,在反省与宣泄中自我成长,将一种力量的信念繁殖开来。我立足于我所生活的时代,由心出发对自我的生存状态进行探索,在创作过程中,深刻对自我的认识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外境,社会是一个以“我”为基本单位的集合,只有完善了小我才能成就大我。

在以这样缓慢重复的方式创作完成后,我收获到的不单单只是一件作品,而是一种心境的蔓延,对自我的认识。当然我也在不断学习当代名家的创作方法,继续参悟其中的道理,不但苦练画技更重要的是能够认识自我,不单是对小我的认识,更重要的则是对大我的认识。

我的另一件作品《水藻》创作于2014年,起因于我和朋友的一段对话,她问我:“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我沉默了,仔细想了许久也找不到答案,在繁杂的生活中,私事、公事、杂事越来越多。我发现在我的生活中找不到渴望,我的心乱了,生活没有方向和目标,也许随便找个简单的工作能够维持生计生活下去就可以了。然而在无意中我翻到一本书,是印度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所著写的《爱与寂寞》,他在书中写道:“只有在心灵真正的安静时,只有当心灵不再期盼、请求、要求、追寻、占有、嫉妒、恐惧和焦虑时,只有当心灵真正的沉静下来时,才会有爱的可能。”[3]这句话仿佛是神在冥冥中给我的指引。

我开始寻找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的方法,画这幅画的初衷只是想把自己的心静下来,于是我回忆起能够让我的状态调整到最平静的方法,只是这次我把墨色换成了绿色的丙烯颜料,在一笔一笔的练习中我将松针首尾相接形成一串,看起来犹如水藻般缠绕飘逸开来。

我的作品名为《水藻》,水藻看似柔弱随流而动实则韧性十足。作品的画面表现为循环的水藻在画布上缠绕,在缓慢的循环中图案铺满了整张画面,在一笔一笔的绘制中我体会着时间的流逝堆积就像心脏一次又一次的搏动,保持循环保持生命的延续,也许生命就是由循环往复的事堆叠起来的。我走远,看着整个画面,当水藻一团一团地缠绕在一起时画面就会烦乱,于是我又开始焦躁,于是我拿起剪刀将整张作品剪成碎片。然而这样的碎片看上去格外的静。完整的画面是时间的凝集,剪开的碎片则是生活的片段。生活的整体也许看似内容拥挤过多,但将其分开来看,每个瞬间都是精彩的可以耐人寻味的。也许生命并不需要渴望,平平淡淡的往复才是品味生活的最佳方式。也许生活中的美好就是在炎热的夏天靠在养有水藻的缸边,看着太阳斜照在水面上泛出的红晕,随手摇摇扇子,吹来一丝风凉。

我依旧在寻找平静,正是绘画的过程给了我如此的感悟,正如克里希那穆提所说:“想看看心灵是如何运作的: 也许,留意他,心灵就会平静些。”[3]只有在我们静下心来感悟世界的时候才会有爱的可能。

在创作这两幅作品的过程中我享受了不同的创作过程给我带来的体验,我体悟到了不同的人生哲学。我爱创作时的心境,我想这就是我之所以爱画画的原因。 我喜爱绘画,我会持续地喜爱下去,就像我喜爱闻到新鲜水果时沁出的香气,我喜欢在夏日的午后漫步林荫时的惬意,我喜欢与好友把酒言欢时的无所顾忌,我喜欢与家人常伴的温馨。

参考文献:

[1]三毛.一生的爱[M].三毛典藏全集.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

[2]苔藓.互动百科[DB/OL],2013(11).

[3]希那穆提.爱与寂寞[M].罗若蘋.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徐一鸣,上海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中国画)。

猜你喜欢

水藻苔藓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小矮人”苔藓的大用途
苔藓有足够的耐心复活
海洋金字塔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Super Science走进科学
苔藓能“对付”空气污染吗?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