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广西地域代表性花卉研究与创作

2015-05-30李英峰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画派漓江花鸟画

摘 要:中国画花鸟画中表现出的地域性特征是写生及创作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地处中国西南,以其极具地域性的自然风貌与人文特征滋养了画风求同存异、观念相互统一的画家群体。他们花鸟画作品当中所表现出的独特的题材、创新的绘画语言,在表达广西地域代表性花卉的同时,又兼顾了中国画传统笔墨技法,使两者互为依托相得益彰。

关键词:地域性;中国画;花鸟画;创作

清代范玑在《过云庐画论》中曾言:“宗派各异,南北攸分,方隅之见,非无区别。”[1]其原意是表达中国画南北宗分野,但在文中他多次提及在中国画面貌上“或因地变,或为人移。体貌不同,理则是一”。这其中所包含的则是地域性特征对于中国画创作的影响。

从广西全区范围内自然要素角度出发,其地处祖国西南,属亚热带气候,部分区域包括省会南宁已过北回归线属热带,常年降水充沛故而花卉植物繁多。受气候条件影响,植物外在特征一般为枝叶宽大、花朵绚丽多彩,其代表性植物如:芭蕉、紫荆花、朱瑾花、绣球花、木棉花等无不植株巨大、花朵艳丽。广西所特有的热带植物特征促使画家产生新的绘画语言,产生新的表现形式。“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画家眼之所见、心之所想都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使观者更能得到审美享受,引起共鸣。

以此为本,广西产生有漓江画派花鸟画家群体。其以广西地域代表性花卉为表现对象,取材祖国西南亚热带及热带景致,广泛写生以求形具神生,并以中国画传统笔墨技法贯穿其中,展现出全新的创作面貌。画家们还以表现广西地域性花鸟特色为其审美核心,在不脱离客观物象表达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淹漓江画派团体当中花鸟画题材的创作方向[2][3]。在这当中就有漓江画派花鸟画家伍小东先生创作的既具备广西地域性特征又符合传统中国画处理特点的如《愿听芭蕉滴雨声》、《草色渐长接天际》、《秋池明净花影深》等花鸟画作品。画面多取材广西本土常见的闲花野草、清泉疏影、山禽野趣,表达了极富水乡特色的南方气象。画面笔墨处理刚劲有力又不乏丰富变化,又增强了画面的形式美感。与此同时,艺术家们还在传统中国画绘画技法处理上,将南方花卉的繁茂山野之气与文人画的笔墨写意精神相融合,将“墨以笔为筋骨,笔以墨为精英”“笔中用墨者巧,墨中用笔者能”的中国画“笔、墨”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其所绘花鸟画作品,雨后芭蕉矫翠欲滴,山野草莽随风摇曳,而又不乏枝上芙蓉花香浓艳和枇杷小鸟相得益彰。丰富的地域特色与浓郁的时代特征在伍小东先生的作品中互为表里、互相依托,体现出了“形具而神生”的中国画花鸟画创作特征[4]。

与此同时,作为漓江画派花鸟画中流砥柱之一的余永健先生亦主张传统中国画花鸟画元素及技法与广西地域特征有机结合。以此呈现“画不拾前人,而得前人意”的中国画创作观。其作品如《桂花幽逸图》、《雁山秋晴》、《紫艳凝露》、《疏篱秋色》等无不以具备广西地域性特征的花卉为依托。在作品《桂花幽逸图》中题有:“桂花清介幽逸为花中名品,然画者为其写真鲜见……余在雁山小住一年,常与桂花相伴,观花开花落,今写其影以寄情清真气故也。”画面上桂花清丽且极富生活气息,朴素言辞当中可见其对广西地域代表性花卉表现生动而又赋予其独特审美意趣,无不体现中国花鸟画“寓情于景”的传统文人创作取向。

而画家蔡智先生的作品,则在造型与题材上力求单纯简练,以简化而略作变形的花鸟姿态彰显出自然随意,简朴率真和拙中见巧的花鸟画意向。其中国画面貌疏密浑然天成、张弛有度,表现着与其他画家迥然不同的审美意趣和追求方向,却又无处不体现出中国画“置陈布势”的妙趣。其画作多以秀丽的芙蓉、垂荫的芭蕉、郁郁葱葱的棕榈入画,无处不体现出其对广西大地的热爱,这也是画家对祖国南疆美丽的自然生态与人文诗意生活的尽情讴歌。

在漓江画派的花鸟画画家当中,姚震西先生体现出的则是野逸中又充满文人气息的中国花鸟画绘画特色,其笔下物象多涉及南方寻常花鸟,其色调清而不嫩、甜而不媚,用笔洒脱却遵从物象表达特征。美术评论家刘新先生说:“姚震西的画让人嗅出了土地的味儿和那种久违野郊的青涩草香。”姚震西先生的画信笔描绘寻常题材,表面上看并无梅兰竹菊类的清高隐喻,实际上却是巧妙运用中国画传统样式并在其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发展。常人看似不易表现的题材却在画家笔下拓展出了更广阔的绘画语言与创作空间。

“漓江画派”花鸟画家所创作的地域代表性花卉作品多由写生而来,构图精巧,画面雅致不乏野趣。创作者坚持“写生之道,贵在意到情适,非拘拘于形似之间者”的中国画写生理念,故而能将浓郁的文人气息恰如其分地表达在了以地域代表性花卉为主体,以传统中国画技法为表达方式的花鸟画创作作品当中。而他们所追求的也正是写生的真实感受与笔墨技法相结合,从物象到气韵均能够突出八桂大地丰富的花卉特点。

在人们信息获取渠道、时空观念甚至价值取向和人文态度都发生极大变化的今天,具备地域性特征绘画作品的出现不仅显得难能可贵,同时,在学术上也推动了中国画作品呈现多样性的面貌,其中也涵盖了技法以及创作方式、创作思路的多样性,从而体现出中国画“和而不同”的创作理念。在文化上,可以带给观者不同视觉感受,更可以将地域性文化向更宽泛的方向和不同的观众群体作推广。由此而来,在以传统中国画技法为基础的花鸟画创作上,广西丰富的区域代表性花卉展现了平和恬静却又旺盛的生命力[5]。

参考文献:

[1]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2]余永健.漓江画派与中国当代画坛诸画派若干比较刍议[J].艺术探索,2007,(03).

[3]漓江画派促进会编.漓江画派第二辑[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7.

[4]伍小东.语华话语[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5]周荣生.魂牵梦绕是草原——兼谈地域性与我的艺术取向[J].美术,2003,(04).

作者简介:

李英峰,广西艺术学院桂林中国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山水)。

猜你喜欢

画派漓江花鸟画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漓江情画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最后的辉煌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月下漓江
漓江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