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30例临床观察

2015-05-30曾繁华周栅园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电刺激吞咽障碍脑卒中

曾繁华 周栅园

【摘 要】 目的:[SS]观察针灸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SS]选取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均分为三组,分别进行针灸配合吞咽治疗、吞咽训练治疗和电刺激配合吞咽治疗,比较三者的治疗效果。结果:[SS]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吞咽疗效评分均有一定提高,而针灸配合吞咽治疗组患者和电刺激配合吞咽治疗组患者的吞咽疗效评分和治疗有效率均要显著高于吞咽训练治疗患者,且以针灸配合吞咽治疗组患者的吞咽疗效评分和治疗有效率为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结论:[SS]对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而言,采用针灸配合吞咽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针灸;吞咽训练;脑卒中;电刺激;吞咽障碍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17(201)1-0079-02

脑卒中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其中以吞咽障碍最为常见。在临床上治疗由脑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时,吞咽训练治疗、电刺激治疗以及针灸等均为常用方法,对于缓解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的效果。近年来,有大量的相关研究指出,在对由脑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在进行常规吞咽训练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有助于优化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9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旨在观察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JP]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男性患者0例,女性患者40例;脑出血患者19例,脑梗死患者71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43.4±6.1)岁;患病时间1~40d,平均患病时间(19.82±9.1)d。将90位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针灸配合吞咽治疗组、吞咽训练治疗组和电刺激配合吞咽治疗组。三组患者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年龄40~80岁;患病时间2~8周;确诊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生命体征比较稳定,且意识清醒,具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问题,同时伴随舌肌运动障碍等。

1.2 方法 吞咽训练治疗组患者接受吞咽训练,针灸配合吞咽治疗组患者接受针灸和吞咽训练,电刺激配合吞咽治疗组患者接受电刺激和吞咽训练。三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

1.2.1 吞咽训练 吞咽训练的内容包括:进食训练、吞咽技巧训练、呼吸训练、吞咽器官训练、手法机械刺激、软腭训练、温度刺激等基本的吞咽功能训练,每周6次,每天1次,每次30~4min。

1.2.2 电刺激 仪器:丹麦进口的AM800肌电反馈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参数:频率0赫兹,脉冲宽度20us,通断比6s:12s,不对称双向方波;时间:2s;在患者咽喉部两侧置入电极。每天治疗1次,每次治疗时间保持在20~2s之间,每周治疗6次[1]。

1.2.3 针灸 取穴:风池穴、夹廉泉、廉泉、玉液、金津、百劳。针灸方法:①夹廉泉、廉泉:3寸针刺向舌根的方向,深度在1~1.寸,捻转3~次,连接脉冲电针治疗仪,通电2min;②百劳:2寸针刺入1寸,得气后平泻平补3~次,连接脉冲电针治疗仪,通电2min;③风池:2寸针刺入鼻尖0.8~1寸,周围会有一定程度的酸胀针感,保持2min,每10min平泻平补捻转一次;④玉液、金津:1.寸针刺入舌系带周围的静脉,刺入0.寸,捻转3~次后再出针。每周治疗6次,每天1次[1]。

1.3 疗效判定[2] 治疗前、疗程结束时或者出院前,评定患者的吞咽功能和治疗效果。吞咽功能评价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3]。治愈:吞咽障碍、饮水呛咳问题完全消失;好转:吃饭、饮水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偶尔会有呛咳问题,需要延长治疗时间,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分数提高>3分;无效:治疗1d后,吞咽障碍、饮水呛咳问题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分数提高<3分,治疗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处理分析,计量数据用(x[X-*3]±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吞咽疗效评分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电刺激配合吞咽组患者的评分要显著高于吞咽训练组,且针灸配合吞咽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优于电刺激配合吞咽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见表1。

[6][JZ(]表1 三组患者吞咽疗效评分比较表[JZ)][JY,1](x[X-*3]±s,分)

[SS][BG(][BDFGmm,WK9,WK4,WK8,WKW]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电刺激配合吞咽组303.24±1.788.7±1.6#

针灸配合吞咽组303.86±2.019.17±0.80#*

吞咽训练组303.8±2.007.16±2.34#

[BG)F]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与其他两组治疗后相比,*P<0.0。[K*2D]

2.2 三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电刺激配合吞咽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吞咽训练组,而针灸配合吞咽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电刺激配合吞咽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见表2。

[FL)]

[6][JZ(]表2 三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表[JZ)][JY,1][例(%)]

[SS][BG(][BDFGmm,WK12,WK6,WK10。3,WKW]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电刺激配合吞咽组3010(33.3)16(3.3)4(13.3)26(86.7)

针灸配合吞咽组3018(60.0)*10(33.3)2(6.7)*28(93.3)*

吞咽训练组309(30.0)14(46.7)7(23.3)23(76.7)

[BG)F]

注:与其他两组相比,*P<0.0。[K*2]

[FL(K2]

3 讨论

在临床上,吞咽训练治疗、电刺激治疗以及针灸等均为治疗由脑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的常用方法。其中,吞咽训练治疗是该病症的基础疗法,对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有着一定的效果,但是见效迟缓,患者治疗时间较长。吞咽训练技术中的温度刺激可兴奋高阈值的C感觉神经纤维,易化Y运动神经,有效提高相应区域的敏感度,有助于感觉的恢复,从而使吞咽反射更加强烈,对防止误吞有一定的作用。针灸刺激能使体内产生红外辐射、微粒子流、电磁及多种“内源性药物因子等物质,使人体线粒体的过氧化氢酶增加,增强细胞的新陈代谢。电刺激可以使肌肉收缩蛋白含量增加,使有氧代谢的酶含量增加,增加线粒体的体积和数量,增加毛细血管的密度,从而增强肌力。电刺激吞咽肌肉可兴奋咽喉部肌肉,防止失用性萎缩,通过刺激受损部位的脑神经,使其活性增加[2]。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刺激治疗以及针灸等疗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治疗方面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有大量的研究发现,在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训练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疗法或者针灸疗法,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且以针灸配合吞咽训练疗法的治疗效果为最佳[4]。本研究中,电刺激配合吞咽组和针灸配合吞咽组患者的吞咽疗效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均要显著高于吞咽训练组患者,且以针灸配合吞咽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最佳,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吞咽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盘德,姚红,周惠嫦,等.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1):989-990.

[2]李丹,赵鑫宇.探讨针灸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疗效评价方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7):22-23.

[3]高兴中.探讨针灸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疗效评价方法[J].健康之路,2013,12(3):263-264.

[4]黄臻,黄芬,颜海霞,等.针刺与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0,30(12).

(收稿日期:201.04.23)

猜你喜欢

电刺激吞咽障碍脑卒中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不同训练方法的疗效观察
盆底肌力强度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预测和干预中的作用研究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
持续负压吸引防止老年人吸入性肺炎临床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吞咽障碍患者对其功能训练的知晓率中的应用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