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关正骨流派源流及特色探讨

2015-05-30胡泽涛陈思韵邱鹂苹阮晓枫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8期

胡泽涛 陈思韵 邱鹂苹 阮晓枫

【摘 要】 西关正骨是岭南中医伤科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州地区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正骨流派,形成于明末清初,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涌现了何竹林、李广海、蔡荣等一大批正骨名家。笔者通过阐述岭南西关正骨流派产生的背景,梳理西关正骨学术流派的传承脉络、 主要代表医家,探讨西关正骨流派的特点及学术成就。

【关键词】 西关正骨;岭南医学;流派源流;特色探讨

【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17(201)1-0041-02

西关正骨是岭南中医伤科流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州地区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正骨流派,形成于明末清初,盛行于清代末年、民国初年,经过世代相传,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1 西关正骨流派的发展背景

从秦汉开始,岭南广州便一直是我国的重要对外通商口岸,到明清时期,广州更是特殊开放的口岸,在较长时间内曾是全国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广州西关(即今广州市荔湾区)毗邻珠江,是沟通内外的重要口岸,渐渐发展成为繁华的商业区和外贸中心,以至各行各业云集于此,而各类跌扑损伤、骨折脱位、枪火刀伤时有发生。在经济和人口的影响下西关曾是医馆林立,名医荟萃,客观上促进了西关正骨的不断发展,当时闻名省港澳的众多正骨名家(黄飞鸿,何竹林,李广海,管霈民,黄耀燊,蔡荣,霍耀池,李佩弦,廖凌云,岑能,李家裕,何应华)均在西关设馆行医。他们通过传嗣授徒拥有了大批的传人,形成了绵延不断的岭南西关正骨学术流派。另一个方面,广佛之地是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像黄飞鸿、王飞龙、苏黑虎、梁坤等武术大家便主要活跃于广佛地区,武术的盛行也使伤筋断骨的情况时有发生,直接推动了伤科正骨的发展,很多武师更是自己掌握了一套疗伤治病的方法,形成另一个促进西关正骨发展的有利条件。

2 西关正骨流派的传承脉络

西关正骨在经济发展和浓厚的武术氛围中逐步形成体系,从传承源流上追溯,西关正骨可分为以葛洪、何梦瑶、霍耀池等为代表的南海医家派,以李广海、何竹林、蔡荣等为代表的南少林伤科派,以林荫堂、黄飞鸿等为代表的行伍兵家派。西关正骨作为一个学术流派,在几代人的传承下,其影响力由原来的岭南地区走向了海外,目前,广州荔湾区骨伤科医院(西关正骨医院)是保存和继承西关正骨医术、学术最完整的代表,医院的骨干正是李广海、何竹林等正骨名家的传人李主江、李国准等人,西关正骨流派的传人除了有供职于国内医院者,也有李家丰等在香港地区行医救疾,甚至有莫子云、程铭钊等人把西关正骨带到了海外。下图是西关正骨流派的主要传承脉络见图1、2、3。

3 西关正骨流派特色

西关正骨流派的发展结合岭南地区特点及各家所长形成了独特的特色。在医德上,西关正骨流派集南北道、佛、儒、医、武于一体,在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医家们崇德厚生,重情守义,他们以医活人,以武自强,崇文尚武,兼容并蓄,与时俱进。在医术上,西关正骨所创之“三绝,享誉中外。

一绝,杉皮夹板。杉皮夹板是固定骨折的原生固定材料,盛产岭南,其材质轻盈,富有弹性,配合百年名药外敷,透气疏风,易于更换。它优于夹板材料的弹性,可塑性强,有别于石膏的关节固定理念,整复时易固定,固定了易调整,固定后可活动,千年古法与当今国际AO技术提倡的“弹性固定不谋而合。它动静结合治疗骨折,避免了关节强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等合并症的发生;二绝,百年名药。百年名药是西关正骨在现代医疗下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田七跌打风湿霜、跌打酒、“外用骨洗剂、“生肌膏等产品均出自岭南骨伤名家何、李之手,利用天然药物资源,根据西关正骨医学理论配制而成,秘方流传百年,制剂适合岭南气候时令,具有南派药物辛凉驱风、消肿定痛之特点,疗效确切,闻名遐迩;三绝,整复理伤。西关正骨向来有以武辅医的传统,理伤手法尤重筋骨解剖,具有复位准确、愈合快的特点,西关正骨“旋、推、顶、压、扳、抖、牵、按八法独特,传授只能身教不能言传,学习只可心领神会。代表手法有何(竹林)氏“肩关节脱位旋转复位法、“颞颌关节脱位一抹嘴复位法,李氏传人研创出具有疗效好、疼痛少脊柱疾患整复法等,诸般手法讲究知其体相、辨清伤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稳准轻巧、以期方法简单、见效迅速[1]。

西关正骨以南派武术为基础,以“三绝为代表,其技出准巧、药选精良、求精尽善、重情守义为西关正骨医术之真谛。

4 临证学术特点

西关正骨流派临证从诊治到康复各具特色,与其他地方相比,传统气息浓厚,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治疗原则及方法,药物使用符合岭南温热潮湿气候,多采用本地区生长的中草药,以辛凉化湿、祛痰为主。遵从骨伤三期辨证,早期用药注重气通血活、消肿定痛(消法),常用泽兰汤、消肿散、桃仁承气汤合过江龙、田七诸药;中期和营通脉、舒筋活络(和法),以生化汤、复原活血汤并宽筋藤等;晚期接续筋骨、补益肝肾(补法),以驳骨散、四物汤、补中益气汤或加用杜仲、鸡血藤、怀牛膝、何首乌等等[2-3]。

代表医家

解放后,多名西关正骨名家除了收徒带教,也供职于中医院校,为祖国骨伤人才的培养做贡献。较有代表性的如何竹林先生,196年6月,参加筹建广州中医学院,并担任广州中医学院外科教研室主任、广东省中医院外科主任、广州市中医学会正骨委员会主任,以孜孜不倦的态度服务于临床及教学。在广州中医学院任教期间,亲自主编授课教材《中医外伤科学》,培养了大量的正骨人才,为现代中医骨伤科的创建打下了基础,其研制的治疗骨折的经验方“驳骨散已被编入全国中医学院统一教材《中医伤科学》。其次,管季耀及管霈民父子,同任教于广州中医药专科学校,父著有《伤科学讲义》6册,子也有《外科学讲义》、《救护学讲义》传世。再者,黄耀燊先生,主编《外伤科学》、《外科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外科学分卷》、《中医临床诊断常规》,参编《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中医外科学》等著作。除此之外,西关正骨流派还享誉海内外,蔡荣先生的“跌打万花油验方,由广州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根据黄耀燊先生经验制成的“骨仙片、“双柏散成为了中医院的骨伤科名药,何竹林先生验方“田七跌打风湿药酒由广州白云山外用药厂研制成“田七跌打风湿软膏,这些药物都在临床上发挥着高效的作用,甚至远销国外[4][FL)]

参考文献

[1]陈凯佳,刘小斌.岭南李氏骨伤学术流派传承脉络及主要学术成就[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1(1):10-13.

[2]徐险峰,黄枫,郑晓辉.岭南骨伤科应用岭南藤类中药材举隅[J].河南中医,2014,34(7):1410-1411.

[3]何应华, 李主江.岭南骨伤科名家何竹林[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9:44-0.

[4]李主江.广州西关正骨医家传略[C].中医学术流派菁华——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次中医学术流派交流会论文集哈尔滨: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