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周而复始的“被”字语言现象

2015-05-30贾晶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语义结构

贾晶

内容摘要:“被”字句是汉语的一个常用句式,五四时期在印欧语的影响之下,“被”字句在语义以及使用频率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近些年来“被”字句又出现了新的用法,“被”字句的传统认知已经无法涵盖其新用法,本文立足“被”族词语的新兴,在回顾传统用法的基础上对新兴“被”族词语进行新的阐释。

关键词:“被”字句 新兴网络 “被”族词语 结构 语义

一.“被”字的发展史

《说文》:“被,寝衣也”。“被”本义为被子,引申为动词“覆盖”之义,从“覆盖”义又引申出“施及”之义。“被”字用为动词,第一种意义是主动地覆盖或施及某一事物,第二种意义是被动地蒙受或遭受某一事物。因此,被动式的“被”字并不来自第一种意义,而是来自第二种意义的。

从汉代到唐宋时期,绝大多数“被”字句都表达消极的语义色彩,表达中性义、积极义极少见。英语的被动句没有特殊的语义色彩,人们翻译英语被动句并希望译文尽可能忠实于原文时,就会用汉语的“被”字句去对译英语的中性或积极义被动句,因此汉语书面语里表中性或积极义的“被”字句就较为常见了。同时,五四以前的“被”字句通常只对人而言,“被”字句多以指人名词为主语。由于受到英语等印欧语言被动句的影响,以指物名词做主语的“被”字句也开始出现,如:天井被雪片装饰的那么美丽,那么纯洁。(巴金《家》)

其次,“被”字句的谓语动词通常都是处置性动词,英语的被动句无此限制,只要是及物动词,一般都可用于主动、被动两种语态。英语被动句的这一特点导致汉语中以非处置性动词作谓语的“被”字句逐渐增多。如:那么他犯下的真正罪行可能至今仍未被发觉。(狄更斯《双城记》)另外,汉语的“被”字句有时体上的限制,所表示事件通常是“已然”的,而不能是“未然”的。英语的被动句没有这种时体上的限制,这导致汉语的“被”字句也开始用来表示“未然”的事件。如:它是将要被改造为炮弹的。(老舍《四世同堂·偷生》)

总之,五四以来“被”字句运用的显著变化主要是受印欧语言,特别是英语的影响产生的,这是汉语与印欧语言之间语言接触的结果。英语被动句的特点大大影响了汉语“被”字句的使用,使其在特定的时期发生以上特定变化,而这些变化也恰恰引起了现代“被”字句新的语用现象。

二.网络“被”族词语的出现及使用

1.结构方面

首先表现在“被+动词”的格式上。传统“被”字与动词搭配时,“动词”既可为单音节、双音节动词,也可为多音节动词,但必须为及物动词。网络“被××”的用法中,动词多为双音节或多音节动词,且大部分为不及物动词,如:被失踪、被就业、被捐款、被代表等。这些词颠覆了中国现代汉语传统语法规则,完成了被动与主动孪生、施动和受动同体的语法创新。此外,传统“被”字用法中没有“被+名词”、“被+形容词”格式。网络“被+名词”格式如:被心脏病、被噩梦、被小康等等。网络“被+形容词”格式如:被和谐、被幸福、被繁荣等。

2.语义方面

如前所述“被”字句后来常用于中性、积极义,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过消极义的使用频率。但网络“被××”用法在突破常规的同时却具有了语义上的独特意味,它使本应由主语自主决定的事变成了由外来因素操控和支配的事,从而使主语陷入被支配状态,更多体现的是无奈的语义。此外,这些“被”字格式所反映的均为负面的、不如人意的事情,从而使得这一另类用法又带有一定调侃和戏谑的意味,也折射出了冷幽默的独特色彩。

三.感情色彩方面

语言的表达总是寄寓着人们的情感,且当既有的表达方式不足以寄托这种情感时,人们会创造出适合自己语言需求的新形式,“被”族词语欲表达的共通语义主要是突显“非自愿性”“被迫性”等。这种奇怪用法看似一种语法错误,但其中却饱含了公众对政府及社会现状及自主权利被剥夺的怀疑与不理解。

综上所述,“被”字由最初的基本用来表示不如意、消极语义,到五四时期受到印欧语言影响,扩大到还可以用来表示中性的消极的事情,再到现今网络“被”族词语主要用于表达不如意的事情,甚至在短时间内迅速衍生形成了庞大的词群,这些发展变化的过程使我们不禁想到这种语言现象就像一个周而复始的圆,新的语义语用返回到了最初的语义语用。新的语言现象总是从某种角度折射出新的社会、时代特点,同时也是我们观察、认识社会现象的一个窗口,希望这种周而复始的“被”字语言现象可以引起我们相关政府部门对公众服务的反思意识。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猜你喜欢

语义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语言与语义
论结构
新型平衡块结构的应用
论《日出》的结构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基于BIM的结构出图
“深+N季”组配的认知语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