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无实的“八国联军”
2015-05-30赵正林
赵正林
晚清的命运可谓“多舛”。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给当时政治一潭死水的晚清政府当权者一剂鸡血,慈禧老太后在以庆亲王奕劻为首的主战派怂恿下一口气向英、法、美、日、德、意、奥、俄开战,这种勇气为大清朝开国250年中前所未有。她一下子成为当时最大的时代“愤青”。岂料,这八国也不是软柿子,决定给晚清政府和如火如荼残害他们教徒的义和团点颜色,故在历史上演绎出外国侵略的第三波——八国联军侵华。但细读历史,你会惊奇地发现历史书上所说的“八国联军”,实际上,只有七国参加了攻占紫禁城的一系列斗争。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1900年7月25日,联军已占领天津,谁的兵力多,谁就可以在中国攫取更大的利益,因此当时各国在兵力分配上矛盾重重。这时,联军收到美国公使来信说各国使馆已岌岌可危,北京局势朝不保夕,无奈之下各国一致同意日本的增兵要求。几天后,火急火燎的日军第五十团在山口速成中将的率领下,从日本广岛赶到天津。7月底,日军在华集结兵力达到1万3千人,超过俄军,一下子跃居联军之首。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侵略者为壮大自己的势力,也都一脑门心思地充实自己兵力。英国从印度、澳大利亚等殖民地紧急调兵,总兵力旋风般地达到2 700人。俄国将其驻扎在旅顺和营口的兵力全部紧急调到天津,总兵力达到6 600人。美国不甘示弱,从本土和菲律宾紧急调兵,总兵力达到3 100人。法国从安南(今越南)调兵,总兵力达到1 500人,德国派遣的远征军,正在来华途中,各国竞相摇旗呐喊,大有天翻地覆之势,意大利调动士兵53人,奥地利也搬来58人。但仅仅解决兵力对比问题,对于联军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一个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那就是究竟由哪个国家的指挥官来担任八国联军总司令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各国吵得是喋喋不休,于是联军的进军计划一拖再拖,无限延期。
关于如何确定联军统帅资格的问题,各国代表的集中意见有两个:一个认为,哪支军队指挥官的军衔最高,那他就应该是联军的统帅;另一个认为,哪个国家出兵最多,这个国家的指挥官,就应成为联军的最高指挥官。在争夺联统统帅权的问题上,八个国家展开了明争暗斗。在争吵中,德国表现出了旨在德国的态度,德国以义和团运动杀害的德国克林德公使为名,大造舆论,强烈要求列强同意由德国远征军指挥官瓦德西担任联军统帅。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进入了八月,联军始终没能就谁来担任统帅的问题取得广泛共识,使馆消息中断,义和团的穷追猛攻使得各国神经再度紧张,时间迫在眉睫,不能再等下去了。8月1日,联军终于确定,将于3天后向北京进军。3万联军中的1万留守天津,其余2万,兵分两路,一路由美、英、日三国军队组成14 000多人的左翼军团,一路由俄、法、意、奥四国军队组成的近6 000人的右翼军团。因为德国坚持,要等到自己的远征军到达后再前进,所以此时向北京进发的,实为七国联军。北平打完了,德国兵才北上。
由此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八国联军的阵营里早没有了德国的踪影,他们只是守望者,守望他们致敬的瓦德西元帅。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各国不断增兵来华。到九月中旬,已达10余万。这些人明火执仗,变成赤裸裸的强盗,烧杀抢掠,所过之处,满目疮疾,犯下了累累罪行,罄竹难书。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内知识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