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让孩子顺利度过入园关
2015-05-30黄菲
黄菲
小班幼儿刚人园时,因为对新环境感到陌生和恐惧,往往会将对家庭的依恋表现在对上幼儿园的抗拒上,从而出现情绪不稳定甚至哭闹的现象。而家长刚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也会出现分离焦虑,对于幼儿园,对于教师,心中不免存在诸多疑虑。我们该如何帮助幼儿及家长尽快适应新的生活,顺利地度过入园这一关呢?
其实,帮助幼儿入园适应的工作从新生入园报名工作结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它包括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在此,与大家分享我园的经验。
一、第一次亲密接触
作为幼儿园大家庭中的新成员,幼儿园的环境、师资等一切事物在新生和家长的心中充满了神秘感。作为教育者,我们关注到此阶段新生及其家长渴望近距离了解幼儿园的需求,在新生报名工作一结束就立刻着手组织“欢迎新生和家长走进幼儿园”的活动。我们与家长们约定,在6月底的某个双休日,邀请他们带着孩子走进幼儿园,走走、看看、玩玩,初步了解幼儿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熟悉幼儿园的主要场地和设施。我们开放小班活动室供家长、幼儿参观,每个活动室都由几位带新小班的教师负责接待,与每一位新生及其家长进行简单的互动,从而使孩子对新环境、新生活产生向往之情,对教师建立初步的信任感。
●温馨提示
1.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园需要提前布置好接待大厅和活动室,将以往一些反映幼儿园课程和家园共育特色活动的照片配上简单的介绍性文字制作成展板,摆放在大厅和过道,便于新生家长浏览。
2.在活动室中辟出若干活动区,让教师可以和新生家庭一对一地进行5~10分钟简单的交流互动。每个区域可放一些适合2~3岁孩子阅读的图书(如关于颜色、数量、动物等的认知类图书)及玩具等作为互动材料。
3.在临近幼儿园大门口的区域,放几张桌子,摆上印有幼儿园标志和欢迎辞的小卡片以及小动物印章、印泥或卡通贴纸,由教师引导新生和家长在离园前一起制作一张“新生欢迎卡”,以作纪念,自此圆满结束当天的活动。
4.活动中,幼儿园可请工作人员负责拍摄照片,并上传至幼儿园网站,以便家长们了解、回顾、交流。
二、走进家庭面对面交流
有了第一次在幼儿园的亲密接触,家长和幼儿对幼儿园的大致情况有了了解,产生了良好的信任感。此时,教师就可以走进新生家庭,与新生及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迈出与新生家庭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的第一步。当教师与幼儿、家长像朋友一样真诚地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时,彼此间心灵的距离一下就缩短了。通过家访,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幼儿家庭的亲子关系、家长的教养方式、文化氛围,从而了解幼儿的成长经历、个性特点、已有经验,为入园后教育策略的制订提供一些依据。同时,通过对家长提出的育儿问题以及他们当前最关注的入园适应问题的解答,让家长感受到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为今后的家园共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温馨提示
1.要通过电话等方式和家长预约家访时间,并说明家访的目的,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在家访时间的选择上,要避开用餐、午睡等时间,以免打破幼儿家庭正常的生活规律。
2.家访前要根据幼儿相关资料细心准备交流的内容,通过一系列问题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个性特点、兴趣爱好、饮食起居以及家人的教养方式等,做到心中有数。
3.家访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给家长一些可操作的方法,让他们利用入园前一个多月的时间,为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做好准备。例如,建议家长有意识地向孩子介绍幼儿园的愉快生活,激发孩子上幼儿园的愿望;建议家长按照幼儿园的入园、饮食、午睡时间帮助孩子调整好生物钟;建议家长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孩子自己用茶杯喝水,自己用勺子吃饭,大小便会提前告知成人,等等。
4.提供若干卡通图案,让幼儿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标志,入园后幼儿可根据该标志找到自己的物品。
5.在家访结束时,教师可以向幼儿赠送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自制的手工作品或一本图书),并表示期待开学时与他在幼儿园见面。还可以拍照记录下这一时刻,加深幼儿对教师的印象,以便他们再次看到教师时感到亲切。
三、开学总动员
不少家长以为进了一所好幼儿园就等于进了保险箱,孩子的教养就交给幼儿园和老师了,他们不知道也不理解什么是家园共育。因此,开学前,我们要召开年级家长会和班级家长会。年级家长会由幼儿园分管教学的园长或小班年级组长主持召开,重点是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课程理念、特色活动、一日活动安排,并向家长强调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对于家长们感到焦虑的入园适应问题,我们向家长强调关键在于家园共同配合,努力让孩子喜欢老师和小朋友,乐意参与集体活动,逐渐适应集体生活,感受集体中的快乐,保持愉快的情绪,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召开班级家长会的目的是进一步增进班级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让家长明确入园后需注意的一些具体问题。
●温馨提示
1.在年级家长会上,可通过照片、视频等分享往届新生入园适应阶段的一些典型案例,介绍好的经验和做法。要引导家长明确,既然选择了我们,就要相信我们,只有家园共同配合,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入园关。
2.要向家长详细介绍开学第一周的阶梯式入园计划,尤其强调入园第一天的亲子活动要由爸爸妈妈陪同,并说明这么做的价值所在,以争取家长从理念到行动的理解与支持。
3.可利用班级家长会时间,让家长熟悉孩子所在班级的场地和设备。需让家长明确自己在阶梯式入园阶段尤其是第一天亲子活动中的任务,同时让家长知道对孩子在家和在园的要求要保持一致。可帮助家长列出开学时需要为孩子准备的物品清单(如换洗衣物、照片等),尽量将前期工作做得细致入微。
四、阶梯式入园
终于迎来了9月开学的日子,我们已提前布置好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审美情趣的班级环境,尽量使幼儿感到亲切、舒适,从而产生归属感。我们还会准备一些玩具,并制作好班级幼儿“笑脸墙”的底板,幼儿和家长来园后可亲自把事先准备好的照片贴上去。
我园的新生第一周阶梯式入园计划主要有如下安排:第一天,家长陪同孩子自选时段进班活动两个小时,主要任务是熟悉班级环境。幼儿入园第一天,班级环境是陌生的,同伴是陌生的,幼儿虽然见过老师但也谈不上熟悉。如果一来就让幼儿独自留在这陌生的环境中,他们当然不适应。面对几十个孩子,老师也忙不过来。这时发动家长的力量,既可减轻家长的担忧,也可让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中、在放松的状态下渐渐熟悉新环境。教师也可以腾出手来观察孩子,可以说一举多得。第二天,幼儿独自在园半天,中午吃完饭后,由家长接回家。第三天,幼儿在前一天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在幼儿园睡午觉,起床后由家长接回家。第四天,幼儿在幼儿园睡过午觉、吃完点心后,由家长接回家。到了第五天,幼儿要完全按照正常的一日生活作息在幼儿园度过一天,熟悉一日生活各环节。这个计划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幼儿和家长的心理需求,可帮助新生和家长逐步适应新环境、新生活。
●温馨提示
1.新生家长均已提前了解阶梯式入园计划,明确第一天需要和孩子共同完成的各项小任务:将事先准备好的照片贴上笑脸墙;根据自己选择的专属标志找一找自己的茶杯、毛巾、小床、衣帽架以及抽屉等,并记住它们的位置;在教师的引领下,找一找班上的厕所、洗手池在哪里,尝试自己解小便、洗手;按标记拿出自己的茶杯,找到保育老师,学习接水、喝水,最后放好茶杯;找个喜欢的玩具玩一玩,等等。为了避免人多拥挤,我们还提供了三个时间段8:00~10:00、10:00~12:00、14:30~16:30供家长选择,每个时段最多接待10个新生家庭。
2.入园第二天开始,在孩子初步熟悉班级环境的基础上,我们带领孩子逐步学习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中的各项内容,如,第一次在幼儿园吃午饭,第一次在幼儿园午睡,建立初步的常规意识。在集体活动时,我们通过变糖果等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帮助孩子缓解紧张情绪。我们也允许个别孩子带着自己的依恋物来园,让他们有安全感。到了第五天下午,我们进行小结,表扬孩子在幼儿园一周的进步,并鼓励他们下周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
五、后续工作不放松
度过最初几天,孩子们的哭闹现象逐步减少,但家长心中还是会有很多疑虑:家长离开后有没有哭闹?孩子在幼儿园能不能吃饱?睡觉有没有盖好被子?有没有和其他孩子一起参与游戏?这些都是家长关心的问题,他们很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的点点滴滴。但每天接送孩子时,教师的精力大都放在孩子身上,简短的交流不能完全消除家长们的担扰,还有的家长甚至对教师给予孩子的正面评价表示怀疑。因此,我们会将孩子每天在园吃饭、睡觉、做游戏的情景用照相机记录下来,上传到班级QQ群或幼儿园网站的班级论坛中,以满足家长全方位了解孩子在园一日学习和生活情况的需求,使家长能看见孩子的点滴进步,从而感到喜悦与安慰。家长在发现孩子进步的同时,对班级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付出的努力会有进一步的了解,这样,对教师的工作就会更加信任和支持。我们还在班级门口设置了“把你的担心告诉我”的小栏目,让家长将孩子的问题写下来,以小纸条的形式放入信箱,可涉及孩子生活、学习、心理等各方面,以便教师更好地关注和了解孩子。比如“今天孩子早晨没有正常排便,请老师注意一下”“昨晚孩子发热,今早已退热,请老师观察”“昨天孩子说腿有点疼,不知是不是生长痛”,等等。每天教师都会及时查看并关注相应问题,在下午家长来接孩子时告知家长相关情况,或给予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建议。这种方法将家园之间进一步的交流和合作落到了实处。
●温馨提示
1.教师与幼儿家长的交流与合作是持续不断的,在孩子新入园的第一个月里,教师和家长可以针对“孩子对于新环境的适应情况”或“孩子在短期内某一方面突出的行为或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个别约谈与交流。如,有个孩子在入园时哭闹现象严重,我们经过观察发现,这个孩子的姥姥送孩子入园时孩子的情绪容易失控。于是,我们和孩子的妈妈约谈,建议她暂时换人送孩子入园,以保证孩子入园时情绪稳定。个别交流的内容也可以是对教师与家长之间因理念、方式不同而产生的误会进行沟通与交流。总之,这种沟通与交流有助于教师与家长解决幼儿当下在园的突出问题。
2.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时应学习换位思考,切勿以专家自居。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教师在教育方法和策略上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使家庭与幼儿园尽量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综上所述,从孩子和家长走进幼儿园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幼儿园与家庭要共同肩负起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责任,也意味着双方建立了合作互助的伙伴关系。只有家园携手合作,才能引领孩子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