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管类校内仿真综合实训课程体系架构的研究与探索

2015-05-30王侦金伟林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经管类

王侦 金伟林

【摘要】经管类校内仿真综合实训,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着重培养经管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所必备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基于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多年的教学实践,以《ERP模拟演练》、《ERP软件应用》、《综合专业实训》的课程性质与内容设计为基础,对于经管类校内仿真综合实训课程体系架构,遵循层次性、全面性、系统性、一致性原则,对课程体系架构的总体教学要求以及具体要求进行研究。

【关键词】经管类  校内仿真综合实训  课程体系架构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simulation training in th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actical teaching, focus on training theory knowledge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practical ability, innovative ability, which are necessary for the high level application technology talent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 Based on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Dongfang College, along with the content design of the courses and ,for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integrated training course system in th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 following the principles of hierarchy, comprehensiveness, system and consistency, we have studied the overall teaching requirements and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is course system architecture.

【Key words】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 the comprehensive simulation training in the school; architecture of the course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13-02

在全国各高校迫切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当前形势下,为满足现代企业对经管类人才专业性、复合性、创新性的要求,完成我院具有較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以《ERP模拟演练》、《ERP软件应用》、《综合专业实训》三门课程为基础,以我院校内仿真综合实训的教学实践为主要依据,对经管类校内仿真综合实训课程体系的架构进行研究与探索。

校内仿真综合实训课程体系,作为我院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以实验实训课程为基础,通过将真实的制造型企业教学案例引入课堂,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在仿真的、动态的、复杂的环境中进行能力和素质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的应用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致力于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多维度、多面化、多方向地培养高层次经管类应用技术型人才。

一、校内仿真综合实训课程简介

校内仿真综合实训课程体系,通过校内仿真综合实训平台的搭建,融合《ERP软件应用》、《ERP模拟演练》和《综合专业实训》课程,面向所有经管类学生开设。基于实验实训课程性质,该体系以现代企业的真实情况为原型,以制造型企业教学案例为基础,以制造型企业岗位角色、业务为载体,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以经管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所必备的各项能力为核心,基于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通过让学生担任不同岗位,组建企业并模拟企业经营,强化团队合作精神,进行不同课程内容的学习和能力、素质的训练。

(一)《ERP软件应用》简介

本课程,以企业经营信息化为基础,采用目前主流的企业管理软件——用友U8系统,旨在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ERP软件中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业务功能模块的基本应用技术,培养学生在企业ERP实施中所需要的软件运用、系统维护的基础技能,提高学生ERP软件的应用能力,以便更好地从事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经济管理工作。

(二)《ERP模拟演练》简介

本课程,通过对企业关键经营环节的抽取与提炼,向学生展示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包括战略规划、营销策划、生产运营、物流采购、财务管理等。通过让学生担任不同岗位,组建企业并模拟企业经营,以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形式,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典型问题,锻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并通过树立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企业经营的全局观,致力于学生经营策划能力的培养。

(三)《综合专业实训》简介

本课程,主要是在校内仿真综合实训平台的基础上,营造一个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让学生在仿真的政务环境、商务环境、市场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中,通过真实的制造型企业案例,结合教学设定的业务规则,根据企业业务内容、管理流程、单据,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将经营模拟与现实工作接轨[1]。本课程旨在锻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使受训学生形成较好的业务操作能力、管理能力、统观全局能力,培养懂业务、能应用、会管理的高潜质、有全局观的实务型基层管理人员。

二、校内仿真综合实训课程体系的架构基础

《ERP模拟演练》、《ERP软件应用》、《综合专业实训》课程之间存在一定的横向协同性、纵向一致性,这为校内仿真综合实训课程体系的架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三门课程在课程定位、课程属性、课程目标上存在一定的一致性。

在课程定位上,三门课程主要面向我院经管类专业学生授课,为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要求学生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在课程教学中将相关理论知识融入实践,在不同的岗位体验和业务操作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并推进知识、能力、素养三个层次的提升。

在课程属性上,三门课程同属于实验实訓课程,采用实验、实训的方法,通过动态仿真教学环境的搭建、真实制造型企业教学案例的引入、真实企业业务和单据的仿真,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岗位体验等方式,融合理论与实践于一体,进行校内仿真实训。

在课程目标上,三门课程均以现代企业对专业性、复合性、创新性经管类人才的需求为基础,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三门课程着重培养经管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所必备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个人的综合素养等。

(二)三门课程均以制造型企业内部运作和管理为教学基础模型,但各有侧重点。

三门课程,均以制造型企业的内部运作和管理为教学基础模型,参照制造型企业典型的7个部门18个岗位的模式,设置符合各课程特性的企业岗位,并可采用相同的制造型企业教学案例,对企业经营的关键环节进行不同的提取、加工,以适应各自不同的教学需求。

但基于不同的课程设计,各门课程教学的侧重点不同。《ERP软件应用》主要培养企业信息化所必需的ERP软件应用能力,《ERP模拟演练》主要侧重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企业经营战略和决策的制定能力,《综合专业实训》则旨在锻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职业岗位胜任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个人综合素养等[2]。

(三)三门课程存在较为明显的纵向关联性。

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校内仿真综合实训课程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纵向关联性,学习过《ERP模拟演练》和《ERP软件应用》课程的学生,往往在《综合专业实训》课程中的表现更为优秀。

一方面,《ERP软件应用》中的企业信息化经营操作技能,为《综合专业实训》企业自主经营信息化的实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ERP模拟演练》所涉及的企业经营战略、企业决策,为《综合专业实训》企业自主经营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另一方面,《综合专业实训》在真实的企业背景下,本身就是对《ERP软件应用》中企业信息化经营操作技能的实践,以及对《ERP模拟演练》课程所制定的经营战略、经营决策的落实,反向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ERP软件、优化企业经营策略和决策。

三、校内仿真综合实训课程体系架构的总体教学要求

基于课程体系架构层次性、全面性、系统性的要求,校内仿真综合实训课程体系的架构,以经管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所必备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为核心,基于实验实训教学的特性,其总体教学要求主要是:

(一)以经管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确保课程体系的层次性、全面性、系统性。

基于《ERP沙盘模拟演练》、《ERP软件应用》、《综合专业实训》的课程设计,围绕经管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所必备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能力,《ERP软件应用》主要培养学生企业ERP实施中软件应用的基础技能,《ERP沙盘模拟演练》主要侧重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企业经营战略和决策的制定,《综合专业实训》则旨在锻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形成了层次性、全面性、系统性的课程体系设计。

(二)以真实的制造型企业教学案例为载体,确保教学环境的仿真性、动态性、复杂性。

校内仿真综合实训课程,隶属于实验实训课程,有其相通之处,可采用相同的制造型企业教学案例,对企业经营的关键环节进行不同的提取、加工,以适应各课程不同的教学需求。而以真实制造型企业为原型,以企业经营的真实业务为基础,所开发的教学案例,完成了仿真性、动态性、复杂性的教学环境搭建[3] 。

(三)以现代企业发展的真实现状为基础,确保实训教学的前沿性、同步性、一致性。

为了切实有效地避免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的脱节,校内仿真综合实训课程体系,以现代企业的真实情况、发展现状为基础,以教学案例为载体,将最新的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经营模式等引入课堂,所培养的经管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是满足现代企业要求的,实现了校内实训教学与社会实际的密切联系,构建了前沿性、同步性、一致性的实训教学内容。

四、校内仿真综合实训课程体系架构的具体要求

《ERP沙盘模拟演练》、《ERP软件应用》和《综合专业实训》,作为校内仿真综合实训课程体系的主要课程,为了更好地突出其整体性,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案例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具体要求,主要内容如下:

(一)教学内容的融合

从教学内容上来说,三门课程围绕经管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现代企业对经管类人才各方面能力的实际需求为基础,以软件应用、战略制定、实际操作为基础,分别以培养企业信息化所必需的ERP软件应用能力、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与策划能力,以及企业管理必备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为主要教学内容,其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满足了现代企业对经管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全方位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案例的融合

三门课程,同属于实验实训课程,有其相通之处,可采用相同的制造型企业教学案例,对企业经营的关键环节进行不同的提取、加工,以适应各课程不同的教学需求。以童车制造企业为例,依据三门课程不同的教学需求,《ERP软件应用》侧重于供应链数据、财务数据的信息化,《ERP模拟演练》偏向于经营策略的制定,而《综合专业实训》则更注重对企业业务的全方位仿真,从童车制造企业的日常任务和非日常任务中选取关键业务,加以提炼、加工即可。

(三)习题作业的融合

校内仿真综合实训课程,以相同或相似的真实制造型企业教学案例为基础,各门课程的习题作业设计,既要围绕经管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又要突出各个课程的侧重点和特性。以企业月末的财务报表核算为例,《ERP软件应用》通过该月企业经营中各项数据、信息的录入,由系统通过预先设置的公式进行自动核算;《ERP模拟演练》则要求学生在制定企业经营战略并实现的基础上,填写简化报表即可;而《综合专业实训》通过对企业业务的全方位仿真,则要求学生在了解各财务科目具体内容的基础上,由相关岗位人员自主核算报表的各项内容。

(四)师资团队的有效整合

本课程体系中的《ERP沙盘模拟演练》、《ERP软件应用》、《综合专业实训》课程,同属于实验实训课程,都是基于真实的制造型企业教学案例,以制造型企业经营的关键环节为基础,囊括了企业经营中企业管理、供应链、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各部门的业务,从资源整合的角度出发,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契机,将目前各自独立的课程融合在一起,也将各课程的师资力量凝聚起来。一方面,各模块教师在各门课程之间打通使用,有利于提升教学师资的使用效率、促进师资团队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流程上,团队内部各模块的教师可互相交流、切磋,更好地提升实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祝爱民,于丽娟,蒋文杨. 管理类跨专业综合实验体系构建与实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02:186-189.

[2]胡一波. 基于商科跨专业实验教学团队建设目标、任务与政策、措施的思考[J]. 山东纺织经济. 2014,07:39-40.

[3]王逸远. 基于企业平台的VBSE实训项目研究[J].财会通讯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13:104-105.

猜你喜欢

经管类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新零售背景下高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高职经管类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的背景及模式探讨
经管类专业引入“商务模拟公司”教学模式的探究